分享

孝为德之首

 童心驰骋品泉 2022-04-05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孝,是人类生生不息的道德基因,是社会和谐共处的基本准则。

 孝 悌 忠 信  礼 义 廉 耻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中国古代社会表彰的八种德行,谓之“八德”。

图7 孝悌(弟)忠信/礼(禮)义(義)廉耻(图片源于华夏古泉网,诚致谢意!)

        如图7所示吉语钱,其中“弟”既是省笔为“悌”、亦是谐音为“悌”。悌,本指敬重乡中长辈,古时当时乡中皆是同族 ,后指敬爱兄长。

        《孝经》指出:“夫孝,德之本也。又,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孝为德之本。从八德的排序来看,孝为八德之首。

        八德:孝顺、悌敬、尽忠、信用、崇礼、行义、廉洁、羞耻,意即: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忠于国家,取信朋友,上下有节,以法进仕,明察善恶,羞恶知耻。

        孝顺在八德居于首位,一个不孝之人,何谈尊敬兄长?怎能忠于国家?还会取信朋友?不孝即无德,有孝即有德。

图8 孝悌(弟)忠信/正大光明(图片源于华夏古泉网,诚致谢意!)        

        正大光明:意指心怀坦白,言行正派。语出自宋·朱熹《答吕伯恭书》:“大抵圣贤之心,正大光明,洞然四达。”  朱熹还说:“至若范公之心,则其正大光明,固无宿怨,而惓惓之义,实在国家。(《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八·答周益公》)”  可见,朱子非常看好正大光明。

        为人要孝悌忠信、正大光明。孝行之人,必是正大光明之人。

    忠    孝    

        孝、忠,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自古以来,人们把忠孝视为人的天性,并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

        何谓忠,真心诚意、至公无私、尽心竭力为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尽心于人曰忠。旧指臣对君主的尽忠,现指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民族。

       何谓孝,顺从长辈,尊重长者,奉养父母为孝。《周书·谥法》曰:“慈惠爱亲为孝。协时肇享为孝、五宗安之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孝,德之本也,天之经也,民之行也,文之本也,礼之始也。

       何谓忠孝,忠于国家,孝顺父母。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何谓传家,传家事于子孙,传给子孙或子孙世代相传。所谓忠孝传家,就是将忠于国家、孝顺父母的优良品质传于子孙、世代相传。

图9 忠孝应当(應當)/天下重明(图片源于华夏古泉网,诚致谢意!)

        如图9所示吉语钱,也可以横读成“应当忠孝/重明天下”。这枚花钱的穿很有特色,是金钱穿,外圆内方,纹饰为一对规矩纹L组成。

        重明,谓光明相继不已。《道德经》善行章第二十七有言:“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其解释曰:“袭,重也。《易》曰:重明以丽乎天下是也。圣人尽人性以尽物性,明乎五者之义而已。”“重明以丽乎天下”,是不是“重明天下”之一解。

        这枚花钱,有研究者认为是宣传“反清复明”的,意即对明朝要尽忠尽孝,坚信天下会重新成为明朝的天下。

图10 忠孝廉节/安徽(图片源于华夏古泉网,诚致谢意!)

       忠孝廉节。忠,就是忠于国家,忠于职守;孝,就是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廉,就是廉洁奉公,为官清廉;节,就是行有节操,为人正直。

       这是清代福建钱局铸钱剑套子钱其中的一枚。这套套子钱计21品,正面为吉语、背面为省名。分别为:皇恩浩荡/直隶、帝德无疆/新疆、皇国巩固/福建、帝道遐昌/浙江、圣朝熙瑞/江苏、协和万邦/贵州、功高泰岱/山西、勋并斗山/广西、官居一品/广东、位列三台/湖南、心存君国/河南、志在圣贤/湖北、忠孝廉节/安徽、仁义礼智/江西、仁风载道/陕西、华国文章/山东、风敦俗美/四川、政善民安/甘肃、海内殷富/云南、天下太平/台湾、光绪通宝/奉天。        

        忠与孝,两者范畴不同,但出发点是一致的。孝是忠的基础,忠是孝的升华;孝是忠的起点,忠是孝的延伸;孝是忠的本质,忠是孝的拓展。一个对父母都不孝的人,其为人、为事、为职、为国都不会好;一个对亲生父母都不孝顺的人,何能忠于国家、友善同事、忠于职守?是绝对不可信赖之人。

       古人云:忠孝不能两全,是讲忠与孝的取舍和协调。忠是大孝,以家国情怀去尽忠尽孝;尽忠报国,就是尽孝。从这种意义上讲,忠孝两全亦可为。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