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节专刊】‖ 李秀勇:清 明 祭

 天津散文微刊 2022-04-05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清明祭  

      天津   李秀勇   

清明又来了。不知怎么的,我忽然觉得,时光过得仿佛愈来愈快了,真如古人所说,如白驹过隙一般。不知什么时候,我们也许就“忽”地过去了,永远地消逝在历史的烟波里,再也找不到我们的影踪。爷爷1983年去世,至今已经快40年了;奶奶1993年去世,也已经过去了将近30年;妈妈2002年去世,今年正是她逝世20周年。1983年,我19岁,在天津上大学;1993年,我29岁,已经在县城里的中学工作了7年;2002年,我38岁,年届不惑,可又何尝无惑呢?而今,我已年近花甲,仍然继续着我的沧桑。我越来越容易忆起儿时的往事,这当然就不可避免地会忆起我的先人。于是,把我心灵深处绵绵的记忆,连缀成下面的文字。 

祖父的英雄情结

爷爷民国元年,即1912年出生,是太爷爷的次子。太爷爷让爷爷的哥哥(我的大爷爷)在家读书,将来好支撑门户;让爷爷16岁出外学徒,做买卖。京津240里地的区域内,许多著名的城镇,都遍布了爷爷的足迹。在这走南闯北的过程中,爷爷得到了锻炼,成了见过世面的人。没有读书,爷爷反而成了我们这个大家族真正支撑门户的人。听奶奶给我讲过两个关于爷爷的故事,使我对爷爷充满了英雄一般的崇拜。一个就是赎票的故事。大概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天,村子里的十几个小学生被土匪绑走了,要各家拿钱去赎票。大爷的长子,我的大伯父也在被绑者之列。当时家中上下哭声一片,谁也不敢去拿钱赎人。爷爷回到家里,哭声终于停下来了,因为爷爷告诉太爷爷“您别着急,有我呢!”太爷爷这才停止了哭声,说了一句“我多亏有你这么一个儿子”。就这样,爷爷几次顶着枪林弹雨出入匪窝,终于把大伯父赎了出来。大伯父现在还健在,已经90多岁了,每逢提起绑票的事,对叔叔总是充满了无限的感激。你不知道,全村12个被绑去的小孩,只有我大伯父是叔叔赎出来的,而不是父亲。这个故事我听过不知多少次,幼小的心灵里,总觉着爷爷“很英雄”!还有一个故事,是说爷爷拦惊车的事。爷爷有一次跟好朋友苗爷爷一起赶车去取货,不知怎么的,马车惊了,这下可把苗爷爷吓坏了,慌忙中急忙跳下了车,被车遥遥地甩在了后面。爷爷却没有跳下车,而是很镇静在车上跟着。最后,马的兴奋期过去了,车子也在爷爷“吁,吁,吁……”的叫声中慢慢地停了下来。爷爷临阵不慌拦惊车,使得苗爷爷成了爷爷一生的真诚朋友。爷爷后来在河西务开了自己的买卖,唤作“鼎昌号”。公私合营后,爷爷成了国营售货员,长年在外,很少回家。直到退休以后,我才有机会跟他近距离接触。我是爷爷的大孙子,那时已经十四五岁了吧,总之到了学骑自行车的年龄。我就用爷爷的老双喜牌自行车在生产队的大场上练习。当时也有其他一些孩子一起练车。这时,爷爷出现在我们面前,看到我们笨拙骑车的样子,爷爷笑了。他接过我的自行车,在大场上给我们做了以前在杂技中才看到过的,一整套车技表演。最惊险的一个动作,就是放开自行车的车把,人站到车的后座椅上,而车继续平稳前行,不拐弯、不偏斜,真把我看呆了。你知道,那时爷爷已经是一位退了休、年过花甲的老人。有谁看了这精彩的表演,会不感到惊奇呢?爷爷的英雄形象,这一次终于在我的亲眼目睹中具体起来了。爷爷,虽然没有读过书,却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人。有一次,我去堤坡上打羊草,爷爷正好回家来。看到我,爷爷就走到我身边,跟我交谈起来。他拿起一棵草,我们家乡叫作对眉儿的那种草,对我说,你知道这草为什么叫“对眉儿”吗?我从来没思考过这个问题,只知道小兔子最爱吃对眉儿。爷爷将长满骨节的对眉儿用双手抻成两截,然后把它们在我的眼眉上重新对起来,仿佛仍然和原来的一样。我眼睛上带着两个对眉儿回家,在镜子里一照,果真是“对眉”呀!我当时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惊喜,不禁对爷爷的认识又增加了一层,爷爷原来还是这么有生活情趣的人。退休后的爷爷,也没有闲着,不是出去砍柴,就是下地打猪菜,为我们后辈不停地劳动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爷爷是暑假里打草归来,因天热突发心脏病去世的。去世的前一刻,他还切好了西瓜,要我们去吃呢。可是,他才咬了一口西瓜,就悄无声息地去了。到今年,已经过去40年了,我仍感觉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我怎能不想念您呢,亲爱的爷爷!今天,我又来到您的坟前,给您献祭磕头,唯愿地母永安您的灵魂! 

最疼我的人——祖母 

作为长门长孙,我倍受奶奶的疼爱。在家庭众成员中,我也是永远站在奶奶一边。传说我4岁的时候,我们家盖新房,帮工的人逗我说,房子是给谁盖的?我毫不犹豫地说,是给我和奶奶盖的。自从有了大妹妹以后,我就一直跟奶奶一个被窝睡,仿佛那时奶奶是我的唯一靠山,所以我跟奶奶寸步不离。奶奶到哪里去我都跟着,奶奶跟别人说话我,也不闹,就靠在奶奶身旁听着,入神地听着。奶奶出门串亲戚,也总是带着我一起去,充分体现了我这个大孙子的特殊地位。记得最清楚的一次,就是奶奶带我去四姑姑家给表弟过百岁。你知道嘛,那可是我第一次离开生我的小村,那可是我平生第一次坐长途汽车。那年我10岁,刚上小学三年级,刚学习除法。因为学得不好,老师不愿意准假,可是奶奶还是带我去了。奶奶辛亥年生人,就是1911年。那年,她62岁,还是三寸金莲,穿着尖鞋,腿上扎着腿带子,就这样领着我过了运河,穿过了河西的数条壕沟,我们就来到了京津公路上。那个车站叫双桥,其实也没有桥,不知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我们走得热火朝天,灌了一鞋土。坐在站牌旁,奶奶把鞋坑里的土倒出来,就在这时,那个长途汽车——红鼻子、红肚子、白身子的庞然大物,就从北京的方向开过来了。奶奶刚穿上鞋,车就到了我们跟前。门打开了,我们坐在了座椅上,两边的树迅速地向后倒去,我开始透过车窗,欣赏村庄以外的世界。那是我第一次看外面的世界呀,你不知道,有多么惊奇!汽车拐入了绿房子后面,到站了,姑姑已经在那里接我们了。姑姑买了汽水给我们喝,那是我第一次听说,世界上还有这么好喝的叫做汽水的饮料。你看,这一次外出,奶奶带我的外出,于我是多么的重要啊!尽管以后我再也没有学好数学,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反正我只知道奶奶带我出来是对的。今天回忆起来,更是感恩奶奶的疼爱。奶奶是个非常善良的女人,她不仅疼爱我们兄弟姐妹,多年来与妈妈一起跟我们共度沧桑,在生活中还总是接济那些穷困的人家,帮他们度过难关。我到县城工作后,奶奶在叔叔家住着,有一次竟然去学校看我了。你知道,那时她已经80岁了,踏着一双小脚走那么老远去看我,我怎能不惊奇?我让她坐在我的座椅上歇息,为她倒了一杯水,跟她聊一会儿天,又把她送回叔叔家去。我一有空闲,就经常去看望奶奶,跟奶奶聊聊上一年的事,几丝欣慰,几多欢欣。1993年,奶奶得了重病,瘫痪在床,我与父母、叔婶一起伺候奶奶,从无厌烦,直到奶奶去世,我痛哭在地,惘然失。30年过去了,今天我又来到您的坟前,给您献祭磕头,唯愿地母永安您的灵魂!

 ——您是我永远的痛

       妈妈,民国28年,即1940年出生,武清区下伍旗镇邵庄人。出嫁前,妈妈在北京当过工人。1963年嫁到我家,1964年生我,隔一年生大妹,又隔两年生弟弟,1975年生小妹,小妹比我小11岁。我家是个特殊的家庭。在当时那个中国的农业社会里,我家有三个工人:爷爷、爸爸、叔叔,他们都在外面上班,平时没一个在家。家里只有奶奶、妈妈和我们兄妹四人,而劳动力只妈妈一个。所有的家庭负担都压在了妈妈的身上。白天要到生产队参加劳动,起早贪黑;奶奶虽能帮忙做饭,可洗涮的活也还是妈妈干,妈妈还要做全家人的针线活,还要洗衣服,还要……你想想,她要有多累,可是她能对谁说,能对谁讲呢?对谁讲了,又有谁能与她分担呢?妈妈,我现在总算知道你当时的苦楚了。那时我太小,太无知了!您那时是多么地不容易呀,那三个工人,吃商品粮的人,可曾理解过您的艰辛呢?岂止是家庭负担,您还承载着中国农村改革之重,分地了、包产了、责任田了,农村改革的每一步都有您的担忧在里面。是啊,这地收不了怎么办,一家六口全系于您一肩呀!好在改革还是很快见到了光亮,粮食丰收了,生活条件改善了,我们也一天天长大了。可是,那天在办公室里,听到同事唠叨接送孩子的艰辛的时候,妈妈,亲爱的妈妈,我怎么就想到了您?想到我上初中时,您每天早晨起来为我做香喷喷的烩玉米饼子,三年如一日,从未间断。可是,不懂事的我,有时还因为您稍微晚了一点,就埋怨您;而与我同学的邻居则是自己做饭呀!妈妈,巧手的妈妈,您是全村知名的裁衣专家,您也是刺绣的高手——您刺绣的金鱼枕套,至今我还保存着;队里找做饭的总是爱找您,因为您做的饭最好吃;您在队里干活,不言不语,总是被队长夸。后来的后来,奶奶瘫在炕上,又是您殷勤伺候,从未废离。送走了奶奶,您该享两年福了,怎么就病了呢?而且一病就病得这么重,让我们实在不愿接受。还好,手术很成功,您又陪我们一起过了7年。这7年,是多么重要的7年呀!我们都成了家,立了业,孙子孙女都有了,您才放心地去了。2002年,那个冬天,您离开我们的那个冬天,好冷啊,亲爱的妈妈!20年过去了,今天我又来到您的坟前,给您献祭磕头,向您表示一份孝心。唯愿地母永安您的灵魂!  2022年的清明节就要过去了。在回乡扫墓回到家里之后,我记上这篇文字,算是献给你们的一份小小的礼物,寄托我的一点哀思吧。爷爷、奶奶、妈妈,我永远怀念你们! 


李秀勇,笔名梦之林。天津市武清区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词研究会会员,杨村一中语文教师。热爱文学,热爱读书,热爱写作,有多篇作品在《天津日报》《运河》《天津楹联报》《中国诗词》月刊等报刊发表。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李   韵

编校:曹丁匀

  制作:周   璇  

温馨提示

1、天津散文微刊每周一、三、五早上八点,与您不见不散!敬请阅览!

2、为了回报广大散文爱好者支持与关注,凡是在本微刊推送散文作品的作者都可参与年终的“网络人气奖”。本奖根据单篇文章的阅读量、点赞量、留言量进行综合评定。


微刊编辑部


顾问:张宝树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副主编:李韵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吴金程 雷大毕 沈晓东 于国永 李金胜  曹丁匀 周璇

荣誉编辑:李相清

天津散文·微刊邮箱:107410006@qq.com

温馨提示:为节省编辑们的宝贵时间,微刊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谢配合!

立足天津,面向全国

博采众长,力推精品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