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完宋清辉132天的微头条,才发现:这件事,比反思更重要

 明新老李 2022-04-07

关于宋清辉先生的经济学家、学历和创始人的身份真假问题不去讨论。

但是他的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居然有部分是他亲自操刀倒是不多见。

文章图片1

宋先生的事业目标是:实现著作等身或为国家获得诺奖。目前为止唯一著作《一本书读懂经济新常态》在淘宝前四店家的销售也是零。

作为经济学家在讨论经济学常识问题时,浏览量也很低。

文章图片3

这些列举并不是说明宋先生的失败,而是用来说明宋昊然小盆友的家庭文化的一部分,这些对孩子有着巨大的影响。

一个圣经故事

宋先生在2022年2月13日讲了一个圣经故事,非常好:

一个父亲拼命地追赶自己的孩子,追了很久才追上,他一把抱住儿子,一个劲地亲吻着他的脖子。

当然,这个故事寄托着清辉先生对儿子无尽的思念,以及那种追而不得痛苦,读来让人心酸。

但是,请注意,这个故事动人之处在于:父亲有对孩子清楚的爱,并有情感动力去追逐孩子,并付出了实际行动。

可是,清辉先生对孩子有这种追逐的动力吗?

孩子出事之后,宋先生接受采访表示:

孩子出事前10天,我赴广州、珠海和澳门参加'同心逐梦大湾区’网络名人湾区行主题采风活动。若我不去参加这个活动,就可以每天接送孩子,可能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悲剧了。

更有甚者,2022年3月12日,宋先生对成功的认知做了反思,为了成功,为了获得诺贝尔奖,十几年来,没有一天休息,连过年都在工作。

此前,我一直都认为事业因坚持而成功。十多年来,为了工作我没有休息过一天,力争早日著作等身或为国摘得诺奖,过年都是在工作中度过,做到了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也做到了问心无愧。但是,对于儿子宋昊然我问心有愧!他出事前十天我还在澳门出差调研,他还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接送孩子是多么幸福的时光,我却好多次都因工作而没能接送他。我对成功的定义太过狭义,得到了工作,却永失爱子,留下终生悔恨,不能原谅自己。

这种对成功的认知和满负荷的工作节奏,是无论如何都做不到对孩子深入理解和了解的。

可以想象,孩子在许多时候求而不得的情况下,遇到挫折,选择自己一个人扛,自己解决困难,最后在自己解决不了的情况下,匆匆离开,一句话都没留下。

11月23日清晨5:50,小昊然起床,吃过早饭,跟母亲一起出门,他要搭乘前往学校的公交车。6:30,母亲发现儿子电话手表的定位显示仍在居住小区内,打电话询问丈夫儿子是否将电话手表落在家里,彼时夫妻俩已经预感到不好。宋清辉出门四处寻找,20多分钟后,他发现儿子从17楼坠落到二楼阳台。

孩子为什么选择这么极端的方式而家长浑然不知?这才是我们所有人该反思的问题。

宋先生3月17日追忆,昊然说:

有空了给我配一副眼镜吧,坐在教室后面看不清黑板。

结果是:妈妈答应了他,可是没得来得及配,孩子就离开了。

昊然说:

妈妈,这周我们要进行体育考试,妈妈你给我做点好吃的吧,补充能量和增加营养。

文章图片4

结果是:昊然小朋友坠楼的那天,家中因为没有做早餐的食材,宋清辉嘱咐他,上学前,去外面吃点东西,宋某然回应说“好”后便出了门。出门以后就出事了,空着肚子离开了。

为什么这些即时性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因为工作忙。

内向有阳光的孩子

关注宋清辉先生,始于他的儿子大画家宋昊然小朋友的离世,确切地说,清辉先生的悲楚确实感动了我,可怜的父母心。

但是,宋先生对孩子的认知是模糊的,一会是嘻嘻哈哈没心没肺的阳光男孩;一会是通过画作传达悲伤和刻骨铭心孤独感的性格内向的孩子。

“我儿子宋昊然虽然性格内向,但总体上还是一个阳光积极的孩子,除了学习方面心理承受能力可能不足之外,其他方面都没有问题,更没有网络上说的抑郁、轻生等问题(我们有时候外出,他都是一个人在家画画、看书等)。在此事中,家庭的疏漏主要在于没有走到孩子的内心深入,没及时发现苗头。”

文章图片5

这究竟是是个怎样的孩子?

宋昊然,2009年3月4日生人,出事时,即将满13岁。

文章图片6

据宋清辉先生的描述,宋昊然性格内向,不过,或许是家庭需求得不到回应的一种家庭表现,因为在学校,他还是很积极的,宋先生2022年2月18日回忆:

儿子生物课做口腔上皮细胞切片,其他人都害怕,只有儿子一个人挺身而出。

他学习处于中等水平,特别是学不好数学。

文章图片7

他很有画画天赋,也特别喜欢画画。几乎走到哪里画到哪里,哪怕离开的时候,背包里都装着画具,也有大量的画作遗留下来。

文章图片8

他崇尚大自然,最心爱的是自行车和头盔。

文章图片9

这是一个多么优秀的孩子!

父亲的思念与忏悔

我们丝毫不怀疑孩子的离去对清辉先生的打击,以及他深切的思念和无尽的后悔。

几乎每天都能在宋先生的社交媒体上看到对孩子的思念,有文字的,有图片的,也有视频的。

从孩子离开至今,宋先生在头条上几乎每天都有与宋昊然有关的微头条。

看到孩子的书包、作业本、打卡群、头盔、自行车等,哪怕走到户外看到孩子曾经做过的石墩都会触景生情:

文章图片10

特别是孩子的画作,给宋先生无尽的思念。

但是思念与痛苦,并没有阻碍宋先生的工作节奏。2021年12月30日,发文表示:正常工作,并显示了他的工作单位:

文章图片11

因为工作忙,即便再思念孩子,也没有抽空去看看孩子。有个细节可以佐证:

1.所有与孩子墓地的照片,从2021年12月到2022年4月4日,共三次提到,用到的是同一张照片,说明宋先生去年12月以后没有看过孩子。

文章图片12

当然,不能看望孩子的原因还是因为工作忙,不是因为疫情,即便是清明节。

文章图片13

真正的反思

宋先生的反思是深刻的,他说,跟孩子相处是一门学问,他认为自己没有读懂孩子这本书。

但是这个反思在孩子离开之前就有了,而且认知非常到位:

儿子宋昊然是形象思维,他总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些数学公式、定义是死的,为什么是这样定义而不是那样,即是抄写了很多遍,他还是不能理解。……即使这样,数学成绩依旧不见起色,他可能因此有些自卑。……我们就建议儿子放弃学习这门功课或者直接退学,他摇头不同意。其实,他就像是一条鱼,只适合在水里生活,但是现在的传统教育模式是让鱼和猴子都要去爬树。猴子上树自然快一些,鱼就不行,始终上不去。很后悔让他上学,我们完全有实力让他在家自学,并靠画画在社会立足。

这段反思是深刻的,如果按照这个思路走下去,孩子肯定不会有今天的结果,但是一句“他摇头不同意”,错失了大把的机会。

一个十二岁的初一的孩子,几乎是一张白纸,他哪里知道一定要走通传统教育模式才算成功,有的不在外乎是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对成功认知就是孩子对成功认知的天花板。

纵观这个事件,作为父母不仅要有认知,还要知行合一,要不然反思就沦为夸夸其谈。

孩子,愿你安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