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来赵集探班电影《二嘎子的影视梦》剧组,赶上了逢集。 一条街走一圈下来,兴味盎然。我一见乡下的集市便觉暖心,就跟馋羊肉汤一样的贪图,觉得它要多亲切有多亲切。 它是人间烟火中还保存着的声息最纯粹部分,多少年未曾变过,毫无装饰,本本真真地敞开给人看。 集上时不时地会冒出些很久都见不到的老东西、小玩意,没准走哪个摊子跟前会有惊喜。 可惜那次赶集已挨近中午,稀稀落落的尾集也就是一桌席的残羹剩汤了。 此次到赵集踏青特地选了个逢集日,十点刚露头就赶到了集上。 集上的摊子与来往的人明显多些。摆摊卖货的老哥说:还是晚了点,凑热闹瞅欢腾要八九点来,到赵集逛集你得赶早。 他用了“逛集”一词有点意思,我觉得点中了穴位。 我来赵集赶集,绝非到商店购物,或去市场买菜,并没有要买点啥的直接需求。走走看看逛逛,遇见好奇的东西停下来仔细打量一番,属闲玩的类型。 城里人有个与之大致能对应的概念,叫“逛街”。 但“逛街”与“逛集”的乐趣大为不同。 在城里逛街,哪个商店能进哪个商店不进,你常会纠结。像淮海路上的金鹰,俺荷包、工资卡显然不是那个级别的,逛也白逛,看也白看,没准还遭人白眼,开业好几年了从未进去逛过。哪像早前的淮海商场,一楼到二楼,每每进去,一个柜台都不少地看下来。 逛街逛不好,能逛出穷人的沮丧。 “逛集”则相反,它能把我们这些工薪阶层抬举成有钱人。 一块两块钱的东西遍地开花,十块八块那就能当大钱使;买个上百块钱的物件,眼皮不眨,摊主就把你当大富翁待。 逛街常常需要闺蜜几人行,砍价分黑脸白脸;逛集则是全家大小老少一起出动,街面上的各种小吃填饱了肚子;累了乏了,集上的小饭店包一个桌子,大大咧咧地开回荤。 “集”在乡下的功能早就超出了买卖的狭义。 路边摆个摊,老两口摘几把自种的韭菜到集上来,卖完也就几块钱。 俩老人家并不吆喝生意,实际上赵集的集上就没有吆喝买卖的。 老人家东看看、西瞅瞅,脸上的寂寞便少了许多。 卖几把子芹菜也一样,不值个辛苦钱。 可骑着电动车来集上,摆个摊子,卖上卖不上价,图个热闹劲。 “集”是人情社会的缩影,赶集就图个欢快劲。 见着熟人热热乎乎地聊几句,就跟亲朋串了回门似的。 买东西的不急,卖东西的更不急。 任你来来回回地挑,反反复复地试。什么时候你挑累了,再不想试了,说个心里实价你把东西拿走。 三五个城里人在集上很显眼,一看就知是来逛集的,瞅啥都新鲜。 我还想冒充祁集的,专跑赵集赶集来了。人家摊主就笑你假模假样的。 集上的人情味浓厚,顾客不是上帝而是乡亲,生脸都能拉呱成熟面孔。 碰见一个小摊主,看我拿手机拍来拍去,以为我是个玩抖音的博主。 摆好姿势大大方方地任我拍。 她喜庆,捧菜的动作还真像上镜的那么回事,被她逗乐了老半天。 作者相关文章 关注马尔的视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