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老病死是人生规律,但我们为什么会在思念中煎熬

 子玉史院 2022-04-08

 / 子

今年的清明没有下雨,但清明过后我的泪水却是不止。

前天傍晚,最终还是听到了那个自己不愿意听到的消息,那个我天天挂念的长辈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

虽然内心早已接受了他会在短时间内离开的现实,但当真正听到这个消息的那一刻还是有种断魂的感觉。

内心稍感安慰的是上周我坐了大半天高铁急匆匆地去看了他一眼,两人还聊了那么半天时间。

可不一会又非常懊悔,当时为什么就不能多呆会呢?为什么就不能多陪他一会?

人就是这么矛盾,失去之后总会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就不能多做点什么

感性的基因再一次占领了整个脑细胞,自己又进入了无比煎熬的状态。

一大早醒来之后脑中又是他的身影,什么都不想干。

于是,我在内心问自己:“为什么知道他会离开而自己现在还是这么伤心?”

于是,老人家生前的画面又再一次在我的脑海中不断切换。所有的场景都是他的善良,他的真诚,他的处处为别人着想......

我似乎找到了自己伤心的根源,自己从此再也无法感受到他给予的那如沐春风的人间美好

是的,老人家用善良和真诚书写的人生点滴让我不由得不怀念

很自然地又想到上周去见他的场景。

一见面,第一句话就是,“吃饭了没有,没吃的话赶紧下楼先吃点东西”,聊了一会又开始唠叨着安排我晚上的住宿,第二天早餐在哪吃的细节,真的是事无巨细,而他浑身的力气只能聚焦在说话上。

我知道,对于我的到来他的内心是兴奋的,也是希望我多呆一段时间的,但他晚上还是交代到:“见一面就行了,回去赶紧忙自己的事情去,我就这样子了。”

从来不想拖累别人。

第二天一大早我又匆匆赶去医院,病床上的他又开始喋喋不休,给我交代出门怎么坐车,高铁站怎么走的细节。完了还催我赶紧走,小心赶不上车了。

可是时间真的还早。

没想到我这一转身就再也听不到老人家的声音了。

▲图源:网络  侵删

我知道,自己又得过一段内心无比煎熬的日子了。

还记得爷爷去世的那段时间,在举行他的葬礼时我其实谈不到有多么伤心,但是当一切重归宁静时我又是经常一个人在宁静的夜晚泪眼婆娑,每天晚上脑中都在过电影般想着他生前的点点滴滴。

当时总以为是亲情使然,现在想想,还是他生前展现给我的个人品质刻在了我成长的基因里让我不得不想。

爷爷的人生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艰苦、朴素

在我的记忆里他的着装永远是一件深蓝色的中山装,补丁打补丁。而且他常年不闲着,即使在八十多岁的高龄他每天依然都是想着能干点啥活,那些年,我还总是嫌弃他上外边去捡废书、废报纸的行为。

可现在又特怀念那时候的日子。

人呀,就是这么自我矛盾。如果时光倒流你可能还会嫌弃他捡废品的行为。

爷爷去世之后我的生活观念也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以前喜欢穿新衣服,后来最烦上街去买衣服,就算买,秉持的原则也总是便宜、合身就行。有时候买了件新衣服挂在衣柜里竟然长时间想不起来去穿,直到实在没得穿了才会将它挂在身上。

吃饭方面不管经济宽不宽裕也总是以吃饱为原则,从不想着去讲究什么。

朋友眼中的我似乎有点抠门,有个铁哥们还总是埋汰打趣我:“你这货总是能省就省。”

后来想想,其实这习惯我也很难改,这是爷爷留给我的基因呀。

外婆去世之后的那段时间还是这样,一个人在安静的夜晚总是止不住地流泪。

她是一个传统的农村妇女,没有念过几天书但处世态度却总是让我折服。

生活无论宽不宽裕她对待身边的任何一个人总是很大气;日子中的磕磕绊绊她也总是一笑而过根本不会当回事;在病情严重时她也显得跟个没病人一样,“人人都有这一天,想那干嘛”?

后来我总是在想,像外婆这种一辈子生活在农村根本没有去过大城市的人是怎么拥有如此的境界的?

至今我都没有答案。只是很确信,她对待人生、对待生活的态度确实是给子孙的“昂贵”遗产

我是一个喜欢历史的人,有时候总搞不明白古人为什么把祭祀这件事情看得很重,史书中甚至如此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你看,古人把祭祀放在了和战争同样的高度。

▲图源:网络  侵删

难道他们仅仅只是祈求祖宗对自己的保佑?

不是。

直到我读到了“敬天法祖”这四个字时才恍然大悟。古人们定期的祭祀祖先不仅是祈求祖宗的保佑更重要的是告诉自己不能忘记前人的品质

皇帝们祭祀祖宗是告诫自己不能忘了先祖艰苦创业的历程,我们普通人清明扫墓更是在告诫自己要继承亲人的高尚品质

这才是祭祀、扫墓的文化内核。

写到这,内心似乎有种释然的感觉,对于刚离去的亲人我想自己能做的无非两点:在有限的生命中记住他们,传承他们的美好品质

这才是真正意义的思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