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付出感绑架孩子,是为人父母最大的残忍

 富书 2022-04-08



进化妈:真正爱孩子,是父母做好自己,努力托举孩子,让他们拥有自己想要的人生,这才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


作者:一鸣

y来源:爸妈进化论原创

近日,一个妈妈为留守女儿写的一段视频文案让很多网友痛心不已。

“对不起,女儿,让你成了留守儿童。你有爷奶,可你爸只有我和你弟,我不舍得你爸一个人在深圳辛苦。

妈妈跟弟弟过去,你爸再累最起码还有精神寄托,你在家要好好学习,才对得起爸爸这么辛苦挣钱养你”。

视频里,面对即将乘车离去的母亲和弟弟,小女孩哭的十分可怜。

这位妈妈带着儿子去陪伴丈夫,无情的抛下年幼的女儿,还把理由说的冠冕堂皇。

这不仅是赤裸裸的重男轻女,更是觉得,她在告诉女儿,父母付出了很多,理应让女儿懂得感恩。

妈妈轻轻的一句话,给女儿幼小的心灵扣上了沉重的枷锁。

在家庭教育中,一些父母总是带着付出感来养育孩子,也让孩子成长的步伐越来越沉。

父母付出感越强,孩子心理负担越重

在知乎上看过一个故事。

一位爸爸带儿子来KFC买儿童套餐,孩子拿着玩具爱不释手。

坐下来吃东西时,爸爸告诉儿子:“你这一顿饭就是爸爸辛苦半天的工资了。”

孩子大约7、8岁,听完爸爸的话就沉默了,他静静地放下玩具开始吃饭,低着头缓慢地咀嚼原本期待了很久的汉堡。


可以看出,孩子的心里应该很难受。

从这位爸爸的角度来说,他想以此教育孩子体谅父母的工作辛苦、赚钱不易、明白家里的经济条件,希望孩子早点懂事。

但作为年幼的孩子,很难体会父母的用心,他们只会感到愧疚和不安。

听说过一句话:家庭教育中,有两种极可怕的东西,叫做付出感与牺牲感。

当孩子通过父母的言谈举止感受到自己亏欠父母时,他们会产生强烈的愧疚和安全感的缺失。

就像在电视剧《小舍得》中,单亲妈妈宋倩经常对女儿英子说的:“我为了你,放弃了多少自己想做的事,你对得起我吗?”

巨大的心理压力,让英子不堪重负,还差点做出跳河的举动。

付出感是一种超级可怕的东西,因为它暗含一个逻辑:我付出了,就应该得到同等回报。

这种付出带着要求和控制,会让孩子怀着愧疚、感受到束缚。

心理学家戴维·埃尔金德说:“孩子们最需要知道的是,他们对父母很重要,永远都被爱围绕。

一个确信自己被父母无条件爱着的孩子,内心是自信且充满爱的,这样的孩子幸福感是最强的。

然而付出感太强的父母,对孩子而言,却成了沉甸甸的枷锁。

父母付出感越强,

只能加快孩子逃离的步伐

《带着爸爸去留学》中,刘敏涛饰演的陪读妈妈刘若瑜是一个付出感很强的妈妈。

她曾是一位很优秀的脑外科医生,本来有着优渥的家庭条件和很好的职业前途。

但她认为国外的教育更好,所以从儿子十岁起,就抛家舍业,陪孩子去美国读书。

生活上完全以陈凯文为核心,而且对孩子大多数的行为都要进行干涉,以至于让陈凯文出现了严重的逆反心理,经常与他妈妈唱对台戏。

父母的付出感越强烈,孩子就活得越委屈。

朋友小王的父母有个记账的小本子,从小王出生、上学到结婚买房,父母为他花的每一笔钱都被写在这个小本子上。

每次小王跟父母意见不同时,父母就会拿出这个小本子数落他:“你看你这些年花了多少钱,要不是为了你......"

小王说每当听到这样的话,他都很难受:

“我爸妈为我付出了这么多,我欠爸妈的,如果我不听话,我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我就对不起爸妈!”

父母让孩子背负着沉重的愧疚感和负罪感,强迫他们懂事。

心理咨询师李雪曾说过:如果在一段关系中觉得自己是在付出和牺牲,含义就是“我不爱这个关系”。

父母不顾孩子的感受,一厢情愿地付出,并以此绑架孩子。

殊不知,孩子是最无辜的,得不到温暖,还要面对着冰冷与阴暗。

父母的付出感,只能加快孩子逃离的步伐。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

不会用“付出感”绑架他们

综艺节目《少年说》中,李楚豪是一名初三学生,十年前,他的父母离婚了,为了让儿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妈妈带着他来到大城市。

可城市里昂贵的学费、生活费、住宿费,每一笔都是庞大的开支,对母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为了这个家,她做过按摩师、服务生,还在万不得已时,放下面子四处借钱。

妈妈平时花钱很少,只有当孩子回来的时候,她才会买点贵的菜改善生活。

说到这些,男孩流下了眼泪,他一边哭一边喊着说:

“妈妈,我求求你了!多补补身子,多买几件好一点的衣服吧。

我能自己做饭、买菜,能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我不会羡慕那些有钱的同学,因为我知道,我有一个特别爱我的妈妈。

听到儿子这番对自己的真情表白,台下的妈妈十分激动,她眼眶通红,用牙齿轻轻咬住手指。

妈妈平复心情后,没有说出希望儿子好好学习,一定要出人头地之类的话。

她对儿子说:

“这十年里,在外人看来,都认为妈妈过得很辛苦,其实妈妈过得一点都不辛苦,因为妈妈有你。

她默默地咽下所有苦痛,不用悲情的姿态去绑架儿子,她做好了从儿子世界里退出的准备。

因为在她眼中,孩子不是自己的附属品,他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人生。

她的孩子很懂事,孩子知道自己上大学后,就很难再为妈妈做一顿饭。

所以他感恩地说,在未来高中三年里,他会多帮妈妈做饭,替妈妈多分担家务。

妈妈不强调自己的付出,不用牺牲绑架孩子,不代表孩子就看不见。

每一个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付出时,不会让孩子产生“还债”心理。

他们更多考虑的是,怎样利用自己的能力,为孩子铺平以后的道路,长成他们最棒的模样。

胡适在《我的儿子》这样写道:

“树本无心结子,我也无恩于你。但是你既来了,我不能不养你教你,那是我对人道的义务,并不是我待你的恩谊。

将来你长大时,这是我所期望于你:我要你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做我的孝顺儿子。

父母真的爱孩子就会明白,孩子没有自卑愧疚感,才会走得更远。

其实,活在付出感、牺牲感中的父母,他爱的不是孩子,爱的是自己的道德感和权利感。

一些父母无法安放绝望无助的自己,就打着'为了孩子,牺牲自己’的名义,让孩子在愧疚中委屈又拧巴的活着。

父母不是孩子的前传,孩子也不是父母的续篇,他们是另一个人生的开始。

我们可以给孩子爱,保护他们茁壮成长,却无法去控制他们的思想灵魂,让他们成为我们期望的样子。

真正爱孩子,是父母做好自己,努力托举孩子,让他们拥有自己想要的人生,这才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

“分享”给更多人,跟大家共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