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中常用的几种笔法。 (1)。加倍写法。加倍写法是对事物极力进行渲染,起到强调和加深作用。如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本是令人喜欢的东西,可是在作者心情悲痛是时,却感到“花溅泪”、“鸟惊心”,把花鸟拟人化,以烘托“国破山河在”的悲壮气氛。就更加突出了悲痛的深切。加倍写法在通过景物陪衬时,经常是人喜物喜,人悲物悲。 (2)。层递写法。是透过更深一层地写法,一层一层起到一定的渲染效果。如晏几道的《阮郎归》:“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说的是有一些书信已使人怀念,何况书信更少了。有梦也是空的,何况连梦都没有了,一层一层地更进一步道出思念之苦。 (3)。倒插法。在描写人或物时,先叙述其形象,再表明其身份的一种写作方法。如杜甫的《丽人行》里,先写那些贵妇人豪华奢侈的打扮,再点明其人是皇亲国戚的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 (4)。逆挽法。这种写法是先写后边发生的事,后说前边的事,把顺序颠倒了一下。如李商隐的《马嵬》,先从“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讲起。即从杨贵妃死后,在海外仙山成仙讲起,再追溯到“七月七日长生殿”的密誓。叙事诗采用的逆挽法,实际上就是散文的倒叙写法。象杜甫的《哀江头》,先写长安陷落后的凄惨荒凉景象:“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然后再追叙动乱前的曲江景物,那是:“忆昔霓旌下南苑,园中万物生颜色。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这样的逆挽写法起有对比作用,给人的印象更为深刻。 (5)。反接法。所谓反接,顾名思义是没有按照常理写作。这是作者当时的心理异于常人,是特殊遭遇造成的未按常理进行写作,并非作者刻意这样特殊写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反映出当时的实际心情。如杜甫的《抒怀》,这首诗是写安禄山之乱,他从长安逃出来去凤翔谒见肃宗一事。他五月到凤翔后,听说鄜(fū)州(现在的陕西富县)那里连鸡狗都杀光了。当时他家正住在鄜州,非常担心全家的安全,所以写到“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按常规接下来应写“不见消息来”之类的话。但是,这样写的话,就不能反映出战乱时期人们的真实心情了。杜甫在这里反接为“反畏消息来,寸心一何有”,把饱经战乱的人们非常想知道亲人的讯息,而又害怕不幸消息传来的矛盾心情,写得深刻而真切。类此反接写法的有宋之问的《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作者贬官到岭外,多年不得和家人取得联系,这次回家,迫切地想知道家中情况。但又怕自己遭贬而连累到家人遭受意外,离乡越近越想知道,反而因为害怕不敢问人了。这种反接法深刻的表达了作者强烈想知道而又不敢打听的矛盾心理。 (6)突接法。突接法一种是在写作时先叙事或抒情,突然接着写景,以景衬托,使情景相溶。另一种是叙事中突然用议论来相接,有时候这种议论往往与上文无关系。叙事突然接着写景的有杜甫的《醉歌行》:诗中写的是杜甫送落第的侄子杜勤回家,诗的前部分说杜勤年轻有才,暂时地挫折不算什么的鼓励话。又说“汝身已见唾成珠,汝伯何由发如漆”。说明侄子已经长大成人,文可出口成章了,自己已经日渐衰老。接下去忽然写景:“春光淡沱秦东亭,渚蒲芽白水荇青。风吹客衣日杲杲,树撹离思花冥冥”。春天的景色本来是喜人的,可是面对少年落第,自己逐渐衰老的失意心情,用突接的美景相衬托对照,更加强了自己无可奈何的失意心情。 叙事中突接议论,而这种议论有时和上文毫无关系的有李白的《江夏赠韦南陵冰》:“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山公醉后能骑马,别是风流贤主人”。诗中的“二千石”和“贤主人”是指南平太守李之遥,李白愁时太守请他喝酒,使他感到温暖。下边紧写到:“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不然鸣茄按鼓戏沧流,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讴。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我倒却鹦鹉洲。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突接的前两句与上文毫无关系,是说那里的头陀是寺多僧气,看了令人讨厌。那里的山水没有秀气,看了败坏游兴,否则可以在大江泛舟听歌取乐。既然那里景物使人讨厌,所以我要捣毁同样可恶的黄鹤楼和鹦鹉洲。只有把这些令人讨厌的东西都扫除了,才能尽情歌舞。后面的狂言都是从突接的两句来的。这个狂言很突出,更显得反接非常突出。虽然今古诗人对这首诗评价其思想性不强,但在艺术上却有它的特色。 7、互文。互文是说在一句话、或两句话、或数句话中,前后的意思要互相参照,互相补充才能见义。互文有两种写作方式,一种是省略,一种是拆散。 a.省略。省略经常出现在本句中,两个词本来要合在一起用,可是受到音节或数字等的限制要省去一个。解释和理解时要把两个词合起来,互相参照,互相补充,方能见义,这就是省略的写法。例如王昌龄的《出塞》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此句诗本意是说古代时候的月亮,古代时候的关隘,在这里用秦汉来喻古。实际的写法应该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因为受格律地限制,前边省掉了一个“汉”字,后边省掉了一个“秦”字。再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首句也是互文的写法。应该理解为:主人下马、客人下马后一同上了船,只是在“客”字后边省掉了“下马” 二字。不理解是互文的写法,容易理解成主人下马在岸上,客人在船上,这就和原意相悖。若按互文理解,前边对后边进行补充,意思便全面了。 以上举例是本句互文的写法。还有一种是对句互文的省略写法,两句要互相参照,互相补充,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说的是牵牛星遥远,织女星明亮,这是对句互文的省略写法。把“迢迢皎皎”分开,分别写在两句中。“迢迢”和“皎皎”既指牵牛星,又指河汉女。可以理解和解释为“迢迢皎皎牵牛星,皎皎迢迢河汉女”。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的“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把东西南北分写在两句里。按互文就可以理解为:悍吏到处叫骂和骚扰。毛主席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可以理解为“千里万里冰封,千里万里雪飘”。又如《木兰诗》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也是对句互文。将军和壮士互补,理解为将军和壮士经过多少次生死战斗后,一同归来。如果不按照互文去互相参照补充,就容易理解成将军在多次战斗中捐躯,壮士在数年以后返回。 b.互文的另一种形式是句子的拆散方式。一个完整的意思,本应在一句话里,构成独立的句子。但因受某些写作条件的限制,如字数、音节、对仗等,作者便将一句话一分为二,把要表达的意思放在两个词组或句子中。这是拆散的互体修辞写法,理解时要把两部分互相参照、互相补充方能见义。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是:行文简洁、意义全面、气势连贯、音节和谐等效果。如杜甫的《北征》中“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上句的“夏殷”是指夏桀和殷纣王两个暴君,而下句的“褒”是指周幽王的宠妃褒姒,“妲”是指殷纣王的宠妃妲己。按互体理解以后,就可以知道包含了三个朝代:夏、商、周。诗中上句未提到周幽王,下句未提到夏桀的宠妃妹喜。互文后就可以理解为:唐朝不会象夏、商、周那样衰亡,毕竟是因为唐玄宗中途诛杀了杨贵妃。 互文拆散还换包括排比互文,如《木兰诗》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四个排比句应作互文理解,把被拆散的东、南、西、北合起来解释为“四处”、“到处”。四处购置出征用的东西。 8。仿化。仿化就是仿效和点化。文学作品是有所继承和发扬的。继承就是仿效前人的写作方法和风格;发扬就是把前人的风格加以变化,融化到自己的意境和语言中去,起到推陈出新的作用。继承不是仿化的主要目的,强调的是发扬和注重变化。如韦应物的《广陵遇孟九云卿》中“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光说“一笑”,没有作具体的描写。而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到:“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既写了“回眸”的神态,又写了“百媚”的形象,描绘的神态要比原句细致和生动了许多。 在仿化中要求比前人说的更深刻,更有意境,真正起到推陈出新的作用。模仿前人的形式、结构及个别词语是允许的。但内容意义应完全不一样,所创造的意境要求是全新的。如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了《诗经·郑风·子衿》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意是女子忘不了对男子地倾慕和牵挂。曹操借用此句来表示一位政治家对贤才地倾慕和挂牵,起到了推陈出新的作用,这样的引用是允许的。又如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仿庚信“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仿句与原句格式相同而意不同。原句是车辆的队伍在春天里进行,车上的凉伞与落花一起飞舞,旗帜与杨柳一样鲜明。仿句是写秋天的景象,水天相接,落霞伴孤鹜共舞,意境要比原句开阔得多。 仿句忌没有变化,意思暗合。作品反对抄袭,要有创新。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视之无端,察之无涯”,是说上林这块地方宽广无边。下文是“日出东沼,月生西陂”说的是那里日出月升,景象开阔。马融的《广成颂》中的“天地虹同,因无端涯”,意思同司马相如差不多。又写“大明东出,月生西陂”,也是讲日东出,月西升,只是换了几个字。既无新东西,又不能丰富原话,这种模仿不可取。 9. 陪衬和反衬。陪衬是用另一件景、物、事来衬托主题,使所描写的事物更深刻和更易理解,使诗词的表现更有力量。用美好的景物来写愉悦,以凄苦的景物来写悲苦,这叫做陪衬;用美好的景物来写悲哀,用凄苦的景物来写愉悦,这叫做反衬。通常认为反衬比陪衬更好一些,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在杜甫的《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前两句是写秋景,有悲凉之意。后两句是写悲秋多病,以哀写哀是陪衬的名句。反衬的有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把塞外秋“异”在何处,未作描述。没有把边塞的秋和繁华的京都开封相比,更没有和自己的家乡江南相比,而是用雁做了反衬:连路过的大雁都不愿意在此歇息停留,把边塞的荒凉和苦难见于言外。特别是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更是反衬的名句。 诗词写法中还有衬垫和衬跌地写法:衬垫是防止语气太直,一时收不住,用景物来旁衬使急语收缓;衬跌是先不说正意,用一句话先衬托一下,俗语叫“卖关子”。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使交待正题时更显得有力。李白的《朝发白帝》就是用衬垫地写法。李白在诗中不用奔马疾风来比喻船行速度之快,而用了“猿声”。猿声未息,船已行远。可见船速与归心之急,立意新颖。如果第三句仍然按照船快去描写,那么不但单调,而且不好收尾。用猿声来做衬垫,不但说出了船行之快,又丰富了江行中的景物。 文天祥在《满江红·代王昭仪》中,先说人情世态的翻云覆雨和变化无常。转入正题后,世态的炎凉更能衬托出自己的忠贞不渝,思想感情的表达就显得更为有力。 10.柏梁体和回文(省略) 11.唱和。依照他人诗词中所押韵用的韵字自己来写诗,叫做“和韵”或“和诗”。经常采用的写作方法有三种: a.次韵,又称步韵。要求使用与原诗词相同的韵字,而且前后次序不能颠倒。 b.用韵。这种写法是采用原诗词中的韵字,可以不遵守其次序。 c.依韵。这种写法是采用原诗词同一辙的韵,不一定使用原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