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帅没指挥过任何一次大战,他要辞让元帅军衔,主席为何直接否决

 史源历史专栏 2022-04-09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2794期。1955年全军评衔时,罗帅担任总干部管理部部长,因此对于这项工作负有重要领导责任,也具有相当的话语权。无论是从罗帅的谦逊性格还是当时的实际职务(避嫌)而言,他都希望能够辞让自己的元帅军衔,并且多次向中央提出了这个想法。但是每次一提到让衔问题,主席都是直接否决,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事实上罗帅在军事生涯中没有指挥过任何一次大战,论战功不少大将、上将都是要超过他的,为什么主席却丝毫不考虑罗帅请辞的提议呢?

第一点原因,元帅军衔不是想辞就能辞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十大元帅都是当时的中央军委副主席,罗帅本人是在1954年6月任职军委副主席的,这时距离授衔还有1年零3个月。如果罗帅的军衔能够辞让的话,那么其他副主席应该怎么安排?总不能只有一位副主席是大将,其他几位都是元帅。所以元帅级别的军衔,不是本人想辞让就可以实现,从大局考虑也不可能授予罗帅其他的军衔。

第二点原因,罗帅虽然在军政生涯起步时的职务并不高,但他参加过秋收起义,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细节。我党早期领导了8次大规模暴动,以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影响力最大,而秋收起义无疑是其中最特殊的,因为主席是秋收起义的领导人,这个意义不言而喻。无论是元帅、大将、还是上将军衔,秋收起义势必要有合适的代表人物。

在1955年授衔时,资历和贡献最大的秋收起义代表,非罗帅莫属。如果他不被评为开国元帅,则参加了秋收起义的其他著名将领是无法往下排的,像谭政、陈士榘、黄永胜等人,毕竟不能与元帅相提并论,无法很好地代表秋收起义这个重要“山头”。所以这个元帅军衔,是罗帅无论如何都辞不掉的,超出了他个人所能决定的范畴。

第三点原因,在红军时期我方兵力、装备处于绝对的军事劣势,国民党方面却无法消灭红军;抗战时我军进一步壮大,到了解放战争中增长速度更是惊人,三大战役后逆转了和国民党军的力量对比。这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我军的思想政治工作过硬,水平远高于国民党军队。根据地的老百姓愿意主动加入我军,组织纪律性和战斗力也更强,这个武器是敌人所不具备的,有着突出贡献。所以在政工工作领域,必须要有一位元帅代表。

主席本身也是以思想政治水平工作高而著称的,十分重视这一领域的人才。罗帅是军内公认的最强政工干部,在山东和东北都有过惊人的根据地建设成绩,是任何同级干部都比不了的。其他以政工水平著称的将领,像谭政、罗瑞卿、萧华等人,尚且不具备和罗帅比资历和贡献的资本。如果罗帅不能被入围元帅之列,则政工领域将有很大缺失,体现不出评衔的公正性。

元帅当中,唯一可以在政治工作上和罗帅媲美的,就是长期在华北任职的聂帅,建设晋察冀根据地的功劳也很大。但聂帅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政工干部,他是“军政全能”,既担任军事主官,也长期兼职政委。让他作为政工元帅的代表并不合适,罗帅仍然是无法替代的。所以无论如何,主席都不可能允许罗帅辞让军衔。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历史全貌,带来精彩历史细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