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抑郁的世界 忧伤的自洽

 无意识研究 2022-04-09

抑郁的世界  忧伤的自洽

   ——《生死停留》之精神分析解读

作者:李娟

 弥留之际的梦境

  关于《生死停留》这部电影,很多人都表示看不懂,也因此评分不高。导演将一个车祸后濒死者——亨利在弥留之际的梦境作为开场,然后在影片最后几分钟切回车祸现场,而因为梦境的叙事主宰了观众,导致观众将梦境当做现实,也因此,很难一遍就看明白,所以这部电影需要看2遍以上。2遍之后,你会对于梦和精神分析会有许多新的认识。(图1)

梦境的渲染

从精神分析的理论和实践来看,“我”们的梦境的导演都是“我”们自己,那么这个梦的导演就是亨利,而亨利还是一位抑郁症患者。他的梦境就会显示出很多抑郁的视角,以及对生活和死亡的理解。当然,导演会在其中放置很多细节,提示观众这是梦境.(图2)

比如:开场,亨利毫发无损的从车祸现场忧伤的离开,镜头定格在他忧郁的眼睛上,接着就切到了睡醒后萨福(心理医生)的眼睛上,眼睛的重合和切换都在表明,这两个人将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许多个片段,亨利在萨福的办公室里听到的声音其实就是萨福在车祸现场说的,而且亨利在梦境中所演绎的“现实”背景音都是急救车、警车的呼啸声。这些都在向我们透漏:亨利是在弥留之际,耳边都是各类杂音的背景下,紧锣密鼓的制作和演绎自己的梦境,以此来获得救赎。

还有末尾的镜头,亨利站在饰品商店玻璃橱窗前,血从头上不断流下来时,周围环境(人、车、灯光等等)的停滞,和寂静,都在揭示这仅仅是一个梦,一个难以挣脱(停滞感、困境感)的噩梦。(图3)

梦中人物的设置

莉薇:作为第一个车祸目击者,被亨利当做第一个接手他的心理咨询师,但当萨福出现时,他恰当的安慰——那不是任何人的错,你不必说抱歉。让亨利认准了萨福来做他的心理咨询师。显然,这个莉薇被车祸现场震惊了,情绪高涨的向路人宣称她是第一个目击者,随后又兴奋的向警察复述事情的经过。但,显然,她只是一个看热闹的路人,而萨福是从内心关注亨利。因此,亨利在梦中将莉薇设置成一个软弱无力、消极颓废、推脱责任的角色。而将萨福设定为可以帮助他的心理医生,并为了帮助他寝食难安,费尽周折并最终让亨利释怀的一位心理医生。

除了萨福和莱拉,这两位人物在梦中的角色后面我们还会谈到,其他的路人都被放置在梦中,大家会一一看到。

最明显的就是,萨福和亨利在玻璃人行通道走过时,身边的路人,虽然三三两两都是同样的服装,拎着同样的包,男人们穿同样的衣服,三个女孩穿了同样的体恤、牛仔裤和斜挎包,职业女郎则穿了同样的套装提了同样的手提袋。还有在画展展厅的那场戏里,当讲座结束时,人群涌出,但是我们依然发现了很多双胞胎。这都揭示了,影片现在呈现的都不是现实,只是亨利的梦境。在梦里,我们可能为了情节需要只展现主要人物,对于路人甲、路人乙,随随便便设置出来就行,有些人看到这里不要以为导演傻到忽视群众演员,其实是导演对于梦境的精准把握。也是梦的导演故意忽略这些东西。(图4图5)

话语的重复

亨利的语言和莱拉的语言,很多都是重复的语言,这些梦中的语言都是来自亨利临死前听到萨福和莱拉以及周围观看者所发出的话语。这些话语都是非常温暖又很有支撑性的语音,对于一个弥留之际的人来说倍感安慰,所以他将这些话语巧妙地运用在梦的情节里。

比如:“你的麻烦会结束,幸运将会向你微笑”“如果这是梦,全世界都在你梦里”(图6)

语误的必然

当书店老板(围观者之一)问萨福说:你觉得他能撑多久?

萨福:“什么?”

书店老板赶紧改口说:你觉得他能成名吗?

这个语误不仅反映了亨利在制作梦境,梦境当中必须有诸多破绽,这也是其中之一,也显示了死亡一次次在叩门,而亨利暂时还不想回应。

抑郁的治疗经历

影片中(梦中)是亨利作为一个抑郁症患者去求助心理医生,但这个梦是亨利自导自演的,其中却显示了导演相当专业心理学素养。

比如一开头和心理医生的调侃,关于银行家是妄想症还是家庭主妇是妄想症,以及著名的弗洛伊德的案例——着火男孩的梦。亨利在萨福办公室里对萨福略带专业口吻的玩笑和挑衅,比如“银行家的妄想或是家庭主妇的抑郁等”就是他接受过心理治疗的痕迹。也正是这些心理知识和心理治疗的经历,让他有能力编制出一个临死前救赎的梦境,这个梦境虽然很多漏洞,当然,这些也梦境的特点之一。但是,总体能展示出亨利的内心世界。(图7)

其实,在我们周围很多抑郁症患者是久病成医,他们大多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了解抑郁症。也因此,亨利的梦中,才有了这么多心理元素,也正是这些心理学以及求医的经验让他能在最后弥留之际的梦里,完成对自己的救赎。

崔斯坦瑞佛——梦境中的画家

崔斯坦瑞佛,一个自杀艺术家,亨利崇拜的偶像,这个艺术家正是亨利自身的写照。比如他在桥上遭遇死神,该如何解释这一切?于是。他在梦中放置了一个视自杀为美的艺术家,他画各种各样的桥,他做关于这位艺术家的演讲,他完美而自洽的揭示了抑郁症患者对于自杀的感知。即使是如此的崇拜这样一位自杀艺术家,但内心他还是希望被从自杀的迷恋中解救出来。于是,就安排了萨福医生一直跟随他去探寻这位艺术家的踪迹,在与这个自杀艺术家亲密接触的同时,他总会安排一个身影一直在跟随他、关注他,这就是萨福医生,这也是他内心仅存的生的希望。(图8)

生和死的冲突与对峙终于展开。于是,就出现了两个人的争辩,在亨利和萨福两个对手戏的时候,镜头总是用同一背景,却来回变换两个人的位置,就是在说明,萨福和亨利的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亨利希望萨福深深地卷入他的故事,带领他走出抑郁。当冲突升级,亨利拿出枪定在萨福的肚子上,生和死的冲突激烈展开,也是这个时候亨利说出了:你是唯一能帮助我的人,像帮助你女朋友那样帮我。

而这里,我们也发现,其实梦里对于莱拉的设定,其实就是亨利的理想化身。亨利是画家,莱拉也是画家,影片很多小细节就会发现莱拉是亨利的化身,他即希望是萨福的亲密伴侣,又希望在萨福被自己折磨到崩溃时,能及时给予安慰和鼓励。这里,我们也明白抑郁症患者他们明白自己的病发时对周围人的影响或是折磨,但是又很难控制,所以,内心总会反过来安慰身边的帮助他的人。

国王与农夫的寓言

开场不久,莱拉和萨福在楼下闲聊,莱拉讲了国王与农夫的故事,其实就是死神和将死者的寓言:

当(国王)死神在狩猎时,他看到了一个惊慌失措的将死者(农夫),将死者(农夫)大声喊道:我不是麋鹿(死神的猎物)“,”国王(死神)举枪杀了将死者(农夫),当目瞪口呆的守卫说:他说他不是麋鹿(我不想死。)国王(死神)说:“我以为他说他是麋鹿”(我想死)。

如果整个梦境的导演是亨利,那么这个故事的创作者也是亨利,在亨利这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世界里,死神永远都有理由,死神永远就在身边,难以摆脱。不论是通过变换外形或是话语强调等方式都不能让死神远离他们,他(抑郁症患者)就像是死神永远追逐的猎物。

抑郁的归因:我们从结尾处得知,其实亨利的车祸,只是因为一场意外,前轮爆胎,导致车祸,父母以及女友均命丧黄泉。他临死前深深的自责、内疚,当然遇到这样的事情,一般人都会产生自责和内疚,但不会像亨利这样觉得自己一定会下地狱。所以,他总说:“我在做下地狱前的准备”“我会下地狱”等。

客观来说这是一场意外,甚至萨福听到他说“原谅我”时,第一时间就来澄清、缓解他的错误归因,但是亨利还是不能自我原谅,梦中他所在房子满墙是“forgive me”,内疚和自责几乎吞噬了他,其实都源于这种归因。因此,亨利通过他的梦境很好的展示了一个抑郁者对于意外、对于自身所处的世界是如何认识,如何归因、如何选择的。

甚至他还不太明显的显示了一个细节:在梦中,亨利从来没有再开过车,不是步行,就是坐地铁或者巴士,这也反映了无意识里他惧怕了开车,对车的恐惧也成了一个创伤。

抑郁的爱恋

亨利的女友是个漂亮的咖啡店服务员,但是她爱好广泛,话剧、芭蕾等等。从他和女友的认识,我们能窥探到,他明知女友每次对他的问候都是礼节性的,职业性的,但是他也能在这种社交性的问候中,感受到温暖,亨利作为一个敏感、抑郁的大一学生,在这微小的温暖里慢慢滋生出爱情。而且这种爱情毕竟会成为亨利此后余生的重要支撑。当然,如果失去这种支撑对于亨利来说也是致命的打击。偏偏一切都在车祸的一刻来临,以至于准备好的戒指都不能送出,他要被死神收割,而这戒指也将不属于他,于是在梦中,戒指也被放到梦境里,频繁出现。似乎戒指是他的爱情存在过的唯一证物。

哈姆雷特情节

哈姆雷特无疑是一出悲剧,而亨利将这出悲剧若隐若现的藏在整个梦境里。他或许自认为是哈姆雷特,由于他的失误,他害死了父母、害死了爱人(奥菲利亚)。而且还设置了将《哈姆雷特》作为阿西娜(亨利女朋友)在排演的话剧剧目,在这里,亨利借着阿西娜的口来说出哈姆雷特的经典台词。

《哈姆雷特》的疑问一直是生还是死?这也是抑郁的人经常考虑的问题,哈姆雷特的灵魂追问,如同阴魂不散的父亲亡灵,一次次出现在亨利的世界里。甚至当亨利去找父亲时,父亲用以自卫的竟然是一支剑,连剧中的道具都在电影里闪亮的炫了一次。如果说电影经常会用的一种手法就是戏中戏,那么导演就是把《哈姆雷特》这部剧用在了电影当中。亨利作为一个抑郁患者,也许他内心里认同的就是一个哈姆雷特的形象,也因此,哈姆雷特剧情的闪现就像是另一条隐藏的平行线。

如果从精神分析角度来说神经症患者都是受困于俄狄浦斯情节,或许也可以说抑郁患者受困于哈姆雷特情节。(图9)

画外音、结语:我希望我们能做的更多

萨福和莱拉,一个是心理医生一个是护士,都是作为守护人类身心的使者。在面对一个将死者的挣扎、自责时,内心涌出的遗憾溢于言表。所以,亨利的梦境里,萨福作为一个心理医生,相对于亨利来说一点也不老练和沉稳,反而是一脸的焦虑、沮丧,当然这是萨福留给亨利的印象,面对亨利的悲剧,萨福作为一个路人,非常担忧和悲伤以及遗憾。所以,亨利一定感受到这种对于他的担忧焦虑,因此,他将萨福设定为一个拯救者。

而对于莱拉,这位护士,她美丽善良,亨利就将自己的理想——成为一名画家,投射在莱拉身上,莱拉是她理想的化身,这在片子中也有透漏,但萨福和莱拉吃饭时,莱拉随口说道:“真希望他们能记得我”萨福问:“什么?”莱拉改口:“这个世界”这个对话就很明确的说出了亨利在面临死亡时,想要说的话,他希望这个世界能记得他来过。虽然莱拉也是一名企图自杀的画家,但她坚强的走出抑郁,并说出“生命里总有一些难以割舍的美”,这正是亨利的理想化身——一位功成名就且成功走出抑郁的画家。

梦境、电影与精神分析

我一直认为,电影是能将梦境表现最真切的艺术形式,而梦境又是精神分析工作中最重要的领域,也是一个人的无意识活动的重要领域又是梦境。这部片子就很充分的将梦境的机制和运作元素和状态等用电影展现在人们面前,当然梦境运作的机制就是精神分析研究的重要领域,梦境所揭示的东西和精神分析紧密相关。

电影本身的关注点,电影灵活的表达方式等等都和精神分析中关注的无意识的显现方式有很大的相关性,但是精神分析的理论系统、复杂,需要长期、系统的学习,而且大多比较晦涩,但是电影很直观,是一个可反复观看、临摹、萃取的作品,或者说是个标本,模型,也可以用精神分析的话语来说是一个个的案例。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影和梦境、口误、笔误都是人的无意识的一个通道。很多精神分析家都认为梦是通往无意识的通道,有的精神分析家还专门以这个主题开展了课程,就我个人的精神分析经验来说,电影也有和梦境等这种类似的功能。电影就像是一个道场。

回到这个电影本身,导演就是在用一个濒死者的救赎之梦来演绎一个抑郁患者的内心世界。如果用精神分析的术语来讲抑郁的视角会比较晦涩,而这部就能很直观呈现梦和精神世界的某些关系。所以,这部电影从精神分析角度来说拍得出神入化。

作者简介:

80后,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拉康派精神分析实践者,私人执业。对于人性有着暗黑的热情,对于写作有使命般的宿命。对于人内心的探索天真又勇敢,在黑暗里的眼睛愈发明亮,来自无意识的隐秘力量以及对其的洞悉让这双眼睛生于笔端,书写下璀璨,辽远而深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