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夯实基础 注重语言积累

 部编版大语文 2022-04-09


 夯实基础  注重语言积  

——《雷雨》评课稿

这次教研,有幸聆听苏老师的《雷雨》第一课时的教学感觉如雷雨过后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给我带来了碰撞和思考老师的这好地体现了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课堂特性,夯实基础,注重语言积累。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紧抓文本特点——准确形象

《雷雨》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如何让学生感受雨前、雨中和雨后的不同特点?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课堂教学中老师在教学雷雨前这一部分时,先让学生自己试着把声音和画面读出来,目的是让学生把抽象的文字转化成脑海中具体形象的画面,然后老师提了一个核心问题“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这个垂字,你可以换什么字?为什么要用'垂’?统领雨前的这一部分教学,这样避免过干繁杂、细碎的课提问。在教学反馈时,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借助多媒体,把看图与读文、朗读与理解有机融合在一起。每一次的情景再现,都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重视言语实践——扎实高效

潘新和教授说过:“语文教学是一种言语感觉和言语智慧的传递,是用教师的言语感悟和言语睿智,唤醒鸿蒙未启的学生的言语灵性和悟性。一个缺乏言语感悟力和感染力的教师,是无法敲开学生的言语心智法门的。”引领学生守住语言的根,便是守住了语文这方故土。老师善于精心挖掘这一课中的独特的语言训练点,引领学生进行言语实践活动。课伊始老师出示阵雨、毛毛雨、蒙蒙细雨、春雨绵绵、倾盆大雨、狂风暴雨”这6个词语让学生朗读导入,让学生发现这些词都是写“雨”的,苏老师说“雨”是有脾气的,你听,这是什么“雨”同学们,这雨下起来了吗?哪些句子告诉我们雨下起来了?”分享找到了“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请了。这雨停下来了吗?从“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通过从词到句,从句到自然段,再引导学生图文对照,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在描写雨前、雨中、雨后的画面,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从总体上把握了课文的内容。老师的课堂教学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有效扎实的训练在行云流水中自然顺畅地达成。

三、朗读和说话相融——巧妙灵动

语文课是诗性的,是童趣盎然的,是语言回到彰显魅力的圣地。老师匠心独运对文本进行朗读和训练说话相融,在教学“压”时,苏老师说“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乌云?”“这么低的乌云让你有什么感受?”“生活中你也有种感受,请你来说说。”学生反馈后,教师说雷雨前沉闷不安的感受都集中一个字,那就是“压”。让我们把当时空气沉闷的感觉读出来吧!朗读和说话有机地相融。

在教学“垂”字时,教师说这个“垂”字特别有意思,如果让你换字,你会换什么字?让学生丰富的词语了自己的词汇量,从学生反馈中有“爬、落、掉、跳、飘……”教师顺势而训练说话,那作者为什么一定要用“垂”呢?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合理地想象,把蜘蛛因为要快速地逃,逃得有智慧,通过朗读和创设说话的环节让学生深刻地体会。阅读中进行新学词语的巩固与积累,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使课堂多了一份灵动,语文课堂的境界悄然而至。

纵观整堂课,苏老师凭借着亲切的教态,灵动的教学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适合低年级儿童心理特征的教学语言与组织形式,营造了和谐、温润的教学氛围,使整个课堂从头到尾充满了童趣,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也有自己的不成熟的想法,例如在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雷雨来前的情景,让学生在说话训练中也进行写话,可以巩固学生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写话可以展示更多孩子不一样的思维,同时,也能更好地夯实所学到的语言的精准和有趣,让学生对本课学到的知识点学以致用,注重了语言的积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