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读红楼话风筝

 杏坛归客 2022-04-09
 编辑说

在春风和煦、绿草如茵的春日,我们总会看到色彩鲜艳、花样繁多的风筝在空中飞舞,它们无拘无束的状态给人希望与活力。

古人也喜欢在春日放风筝,不单是为了娱乐,也是为了消灾祛难、强身健体。《红楼梦》中就写了黛玉等人放风筝的趣事。一起来看——

春暖花开,微风和煦,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现在人们通常认为放风筝只是一种文化娱乐活动;但在古人眼里,放风筝是为了放走晦气、祈求幸福,民间又叫“放断鹞”。

放风筝可消灾祛难

先把风筝放上天,然后将线剪断,任其飘逝,表示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就有相关描写。

第七十回“林黛玉重结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里,体弱多病的林黛玉不舍得将制作精巧的风筝放掉。李纨劝道:“放风筝图的是这一乐,所以又说放晦气,你更该多放些,把你这病根儿都带了去就好了。”

当紫鹃要去捡别人放掉的风筝时,林黛玉笑着劝阻说:“知道是谁放晦气的,快掉出去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晦气。”可见古时放风筝是人们消灾祛难的手段,不能捡拾别人放的风筝,否则就会沾上晦气。

曹雪芹花了很多笔墨来描绘林黛玉放风筝的情景。风飘柳絮飞舞时节,贾宝玉、林黛玉、史湘云、李纨、探春和一班丫头在大观园里赋诗填词,忽然听到窗外竹子上一声响,“恰似窗屉子倒了一般”,众人吓一跳,原来是一个大蝴蝶风筝挂在竹梢上了,于是大家也加入放风筝的队伍。

宝玉最喜欢和姊妹们一起玩,高兴得不得了。天空中飘着大蝴蝶、美人、大鱼、大螃蟹、大红蝙蝠、大凤凰等形状的风筝,令人目不暇接。众人都沉浸在放风筝的乐趣中。这时,黛玉把风筝放远,紫鹃用西洋小银剪子把丝线咯噔一声剪断,笑道:“这一去把病根儿可都带了去了。”

在整个放风筝的过程中,曹雪芹着重表现的是林黛玉如何放晦气。

放风筝是放晦气

在我国,放风筝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时期,鲁班首创“木鸢”,这是最早的风筝。后来以纸代木,称为纸鸢。五代时期,李邺将竹哨绑在风筝上,放飞时风吹竹哨,声似筝鸣,十分悦耳,“风筝”由此得名,并沿用至今。

那时很多人在放风筝时,都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名称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也有人在放风筝时,把所有的不幸、烦恼写在纸上,让它随风筝飞上天,认为一切烦恼都会随风飘散而去。

因此,在古人眼中,放风筝是与放晦气联系在一起的。

放风筝有益健康

放晦气当然是迷信说法,但是,放风筝确实有益于身心健康。放风筝时需要牵线跑步和昂首远视,这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且有益于视力。

古人对此也有认识,宋朝的李石在《续博物志》中记载:“春日放鸢,引线而上,令小儿张口而视,可以泄内热。”清朝的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说:“儿童放之(风筝)空中,最能清目。”

“天上风筝飞,地上人儿追。”如今,每到春暖花开之际,人们放风筝纯属休闲娱乐,是踏青赏春的户外活动,让人放松心情,度过美好时光。蔚蓝的天空中,一只只在风中摇曳的风筝就如同快乐的精灵,让人赏心悦目。

(改编自《语言文字报》2022年3月23日文章《春读红楼话风筝》;作者:湖南省怀化市/钟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