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城该有美术馆、室内音乐厅了

 马尔的视觉 2022-04-10

     

一个城市的文明内涵是有标尺的,艺术场馆便是其重要的标志之一。

听说小城要新建个美术馆,也不知真假。若是属实,小城的书画界朋友以及爱好者们都会感到欢欣鼓舞。

时下市美协、书协布展,大多放博物馆、图书馆或体育馆,它们都不算正规的书画展厅,还是混饱肚皮时代凑合过日子的样子,不专业也文不对题。  

淮北是书画大市,可书画大市的架子、样子、派头不足。

市内外颇有名气的美术馆、美术展就是其派头。

情不自禁地会去想新美术馆的模样,若能呈现出一件艺术精品的造型,那就是小城的艳福了。

淮北古代地方史的梳理、细节门类的雕琢资源很多,政治、哲学、文学与音乐都有大家装点门面,古代美术家也有戴魁独撑大局。

但一看搜索引擎上的介绍就泄了气。像戴魁,说他是谯国人,东晋著名画家,兼精通文章、书法以及音乐。

一说谯国谯郡,人家想的自然是亳州,哪里会有淮北的链接。

小城前些年概括出的“因煤立市,因煤兴市”的自我定性也属大实话,可要看这个城市几千年的大线条,目光未免就显短浅,还可能成为地方文化史挖掘的屏障。 

文化事业上的自我期待也是远远不够的。  

八九十年代的博物馆设在相山庙。庙的大门楼上挂块牌子,好像还是郭沫若的书写,几个字很有味道。但多少年来就是个空名,并无博物,亦不是正经的场馆。一个自诩靠挖煤立起来的城市,能挂块博物馆虚牌,已是相当的不易。

后来城市拓展到四马路,小城正经地建了像模像样的图书馆、博物馆。博物馆形状,却是个不理会中国传统文化趣味的冒失所为,竟造了个老式棺材的大样,咋看着都不吉利,甚觉窝心。幸运的是在濉溪柳孜发现、挖掘了大运河遗址,这栋建筑冠之以“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这真是个天才的大变脸。跟外地来参观的朋友夸耀说是船型,构思它的设计师竟有了先见之明。

外地的文化人也赞这设计是神来之想,与大运河贴切着呢。

  

南湖里造了个矿山博物馆,远远看也很壮观。

来来回回经过多次,却从不曾进去看。我不喜欢它的模样,张个大嘴巴,性急到拧成几个唇,作吞噬状,未进就觉着压抑。

小城前些年迷上了建博物馆,一会一个,目不暇接。

小小的榴园盖个规模很大的石榴博物馆;南山景观还未成气候,它的汉文化博物馆就落成了。

博物属历史文化范畴的物质类,既有标高的尺度,也要有积淀的过程,最忌讳心急操办,讲究的是水到渠成。

石榴博物馆成为很尴尬的摆设。



矿山博物馆跟前的四个雕塑,咋看咋跟老熟人一样眼熟,举手投足,面貌姿态,绝对不是初见。

                     


仔细想,它们原为四马路西头大转盘矗立着的群雕,当年红方集团花几十万援建的。   

当初就觉得这雕像不伦不类,西方传统雕塑的疙瘩肉,加上矿山采掘器具的抽象,男女都不穿衣服,大马路中间风吹日晒的。

绝非中国气派,亦非小城的品相。

没想到挪这里来了。

                   

好歹跟矿山能沾上点边;不穿衣服的几个,再不在四马路大转盘晃眼了。

前观后看,与南湖景致却很不搭。或许它也存着初心。仅仅几年,南湖已风姿绰约,气韵惊人了。上百年后,或许人们会忘记它的原始——这湖原先就是个闭了矿井的大塌陷坑。


下决心进去看看。一楼厅内显乱,囿于面积所限,现代采煤机械跟煤窑子手工挖掘混作一处。



当年挖煤场景的雕塑极逼真,看着惊悚。

一圈南湖美景,一路和煦的春风,都让这悲惨场景的悸动给剥夺了。

现在毕竟不再是你说旧社会如何苦,人就立刻赞美新社会如何甜的时代了。

整个展馆就我一人,小灯阴森森的,心里就有些怪异。

二楼都未上,匆匆跑出。




南湖之美不可限量,这里的矿山博物馆游人却很少进来。

我就在想,南湖要在这个位置放个音乐厅该多好;与美景共居一处,音色俱全。

此前,新建的市文化馆一楼有个小剧场,面积很适宜改造成室内音乐厅,环境与氛围也贴切,可惜造了个传统舞台。

如此风情的小城,连个石榴都能搞那么大的博物馆,南湖边上的居士林也热闹异常,就不该有个听交响乐、歌剧或民谣的小地方吗?

并不要多大,能容纳上百口人的小剧场就行。吹着晚风进来,看乐手演奏,听歌手唱故事。

想想就够美的了。

作者相关文章

情系古濉书院

总爱称你为“小城”

傍山而城,亦城亦山

关注马尔的视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