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民党军的领导机构—军事委员会

 梦想童年594 2022-04-10

国民革命军军事委员会

军事委员会亦称军委会,是国民政府(国民党)最高军事统御机关。它成立于1925 年7月,到1946年5月结束,其组织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其职掌由单一到全面的发展过程。它的发展充分体现丁国民党政治、军事的局势纷繁曲折和人事兴替的变化。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即广州国民政府时期,武汉国民政府时期以及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广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从1925年7月成立到1927年2月结束。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亦称中央军事委员会)从 1927年3月开始到同年9月结束。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时期较长,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27年4月18日到同年9月;第二个阶段从1927年9月到1928年1月;第三个时期从1928年2月到同年11月;第四个阶段,从1932年2月到“七七”抗战,第五个阶段,从“七七”抗战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其存在的二十余年中, 经历过北伐、十年内战、抗日战争三个历史时期, 尽管它有其反共一方面, 但在统一中国的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中, 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

广州国民政府时期

1917年7月,孙中山在广州发起护法战争,以大元帅名义执掌军政府最高军事指挥权。9月,孙中山下令组织“参赞机要”、“统一作战计划”、“传达军令”的参谋处和参军处,作为主要的军事幕僚机构。其后,孙中山任命朱本富、彭养光等64人为军政府的军事委员,负责为护法军事拟订作战计划。翌年5月,军政府被滇、桂军阀改组,孙中山乃明令设置军事委员会,委员由各省军事长官所派之军事代表组成,规定职权为:“建议军事上之计划及备政府之谘询,但关于各军之特别事宜,得由该军单独建议”。军事委员会以李烈钧为委员长,邓铿、钮永键、李书城、林虎等26人为委员。由于南方政府军队派系复杂,各派军阀拥兵自重,尾大不掉,军事委员会的“建议”、“谘询”等职权形同空文。

1921年底,孙中山返回广州重建革命政权,并在桂林发起北伐,在建立大本营的同时,设置了“赞襄联合作战,并任大本营与各省各军之联结”的军事委员会。该会与幕僚处、兵站处并列。直辖于大元帅。此时的军事委员会职权范围相当广泛,主要负责“建设国军及国防事项”、“作战事项”、“军事统一及各省联防事项”等。以上可视为后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雏形。

1922年8月,由于陈炯明叛乱,孙中山避居上海。不久决定改进党务,制定了新的国民党党章,其中第二章规定:“在中央本部设置军事委员会,调查国内外之军制,并研究国内军制改革计划”。翌年2月,孙中山先后任命柏文蔚、吕超、黄大作、蒋介石等13人为国民党本部军事委员。该机构的设置是国民党针对军事改革的举措,表明了孙中山彻底改造旧军事制度的决心。

1924年1月,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实现了国共合作。为了统一军事,孙中山参照苏联军制成规,于是年7月11日正式成立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作为党的最高军事决策机关,负责各军的改组工作,依照组织程序,军事委员会委员由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派,他们是:许崇智、杨希闵、刘震寰、谭延闿、樊钟秀、胡汉民、廖仲恺、蒋介石、伍朝枢等9人,俄人高和罗夫为顾问。由于当时广州革命政府的军事、财政大权由滇、桂军阀所把持,军事委员会的工作无法开展,不过其所推行的政治训练的方针已随着黄埔军校的开办,而向其他各军开展。同年11月,孙中山应邀北上,广州大元帅府失去重心。为了适应斗争的需要,在苏联顾问的倡议下,改组了军事委员会,委员由汪精卫、许崇智、廖仲恺、胡汉民、谭延闿、蒋介石、加仑和伍朝枢担任,实行集体领导,直属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1925年春,第一次东征胜利,滇、桂叛军敉平。5月30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整顿军队案”,全面进行军队之整理。6月24日,再通过“政府改组决议案”,决定建立国民政府,设置军事委员会。

1925年7月1日, 广州国民政府成立。汪精卫任国民政府主席, 许崇智为军事部长。7月3日,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应运而生, 以汪精卫、胡汉民、伍朝枢、廖仲恺、朱培德、谭延闿、许崇智、蒋介石等八人为委员, 后又增加程潜、李济深、李福林、古应芬、李宗仁、黄绍竑、陈公博、冯玉祥等人为委员, 以汪为主席。军事委员会实行合议制集体领导,各委员分掌军事委员会内各重要机关,其决议文件由主席署名,以军委会名义用命令方式发表;其关于政治训练、军需事宜,除主席署名外,须有该管机关长官副署方能生效;关于国防计划实施、军事动员、军制改革、高级军官及其同级官佐任免、陆海军移防、预算、决算及高等军事裁判等,暨其他与国民党政府之政策有关的事项,其文告及命令都由军委会主席和军事部长署名行之。同时规定,凡军委会决议,须经出席委员三分之二通过方为有效:如多数委员不在军委会所在地时,主席与委员一人有决定处置之权。组织法中以上内容和军委会人员的组成体现了集体领导、以党治军的原则。

7月1日, 国民政府通过《军事委员会组织法》, 规定军事委员会内设政治训练部、参谋团、海军局、航空局、军需局、秘书厅、兵工厂。而参谋团则下设总务厅、军务厅、步兵监、炮兵监、工兵监、交通监、军医监。

随后, 军事委员会任命各机构负责人:陈公博为政治训练部主任, 罗加觉夫(苏联人)为参谋团主任, 湘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岳森为参谋团副主任, 黄实为总务厅厅长, 冯祝万为军务厅厅长, 冯宝森为步兵监, 邓演成为炮兵监、陈输誉为工兵监, 特拉特脱治(苏联人)为交通监、朱奉藻为军医监、朱和中为秘书厅厅长、斯米诺夫(苏联人)为海军局局长、李糜(苏联人)为航空局局长、关道为军需局局长、邓士章为兵工厂厂长。

军事委员会成立后, 着即改革军制, 将国民政府所辖部部队一律改称国民革命军, 军制学习苏联, 聘用苏联军夯专家为顾问, 有的还担任军职。部队设党代表和各级政治工作机构,中国共产党人参加了创建国民革命军的活动, 如周恩来、朱德、李富春、朱克靖、熊雄、林伯渠、廖乾吾、叶挺、肖劲光等人, 先后被委任为国民革命军重要军政干部。

军事委员会建立之初, 内部很不稳定。8月20日,委员廖仲恺遇刺,委员胡汉民因受牵连, 离广州去苏联。国民政府军事部长、委员许崇智亦因牵连, 离粤去沪, 许崇智所兼部长一职,由谭延闿“署理”。9月20日,军需局局长关道免职, 任命范其务接任。

1926年1月上旬, 随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 军事委员会成立常务委员会, 以汪精卫、谭延闿、蒋介石为常务委员。接着, 国民党中枢决定推选汪精卫为国民革命军总党代表兼各军党代表, 并特任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监。蒋介石对“总监”名义没有兴趣, 未就职。

为进一步控制军队,蒋介石力主改组参谋团。2月28日,蒋“往晤汪精卫, 提议撤换俄藉顾问”,汪精卫表示接受。3月1日,军事委员会参谋团改组为军事委员会参谋部,以李济深为部长,并成立军事委员会军需部,3月8日, 朱培德就任军需部部长。在军事委员会工作机构任职的苏联顾问均被解职, 李之龙代海军局局长,张静愚接任航空局局长。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事件后汪精卫请病假他去。苏联顾问罗加觉夫、季山嘉等数十人也解聘离粤回国。4月16日, 在蒋介石操纵下, 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举行联席会议, 推谭延闿为国民政府委员会主席, 蒋介石为军事委员会主席, 军权遂落入蒋介石手中。

6月5日, 国民政府任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并授权蒋介石组织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总司令部工作机构组成后, 军事委员会所属工作机构遂移归总司令部:“参谋部则改组为参谋处, 军需部则改组为军需处, 其他军事委员会所辖各机关、如兵工厂、制弹厂等亦统移于总部之下, 但秘书厅办理军事委员会会议文件, 开会时须出席作会议记录者, 故仍旧存在”、“秘书厅长一职, 则以总部秘书处长兼充,不另委人”。“总司令部成立之后, 军事委员会之下机关, 只秘书厅仍在而已”。在这之前, 秘书厅厅长朱和中, 调任兵工厂党代表, 原秘书厅秘书周雍能升任厅长, 周上任不久, 被解职。

7月1日, 军事委员颁布北伐部队动员令, 北伐战争由此揭开。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蒋介石的政治野心愈发膨胀,其独裁手段也越来越明显。为遏制蒋介石的独裁行为,中国国民党于1927年3月在武汉召开了第二届三中全会,会上重订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决定废止《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组织条例》。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下设军事委员会,作为国民党最高军事行政机关;军事委员会不设主席,而由主席团执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关于军事之决议及军事委员会之决议,并处理日常事务:军事委员会有管理全国海、陆、空兵力及军事制造机关之权。军队的扩充由军事委员会规划和管理,但军事委员会的预算、决算须提出报告于中央执行委员会,其重要决议,经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才发生效力;向外国购买军事机器材料,须经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军事委员会委员由中央执行委员会在最高级军官中选出委员9至13人,并在不任军职之中央执行委员及统补中央执行委员中选出委员6人,并指定主席团成员,主席团中须有3人为不任军职的委员。军事委员会由16人组成:唐生智、蒋介石、冯玉祥、谭延闿、程潜、李宗仁、何应钦、李济深、朱培德、张发奎、汪精卫、孙科、顾孟余、宋子文、邓演达、徐谦。主席团成员为:汪精卫、谭延闿、蒋介石、唐生智、程潜、邓演达、徐谦。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为军事委员会委员之一,由中央执行委员会指定,国民政府特任,对中央执行委员会负责。原定战争时期总司令的各项特权取消,改为总司令在作战地及警戒地有宣布戒严令之权,并得指挥前方之军民财政各机关。出征动员令由军事委员会议决,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总司令执行。军长及其以上军官由中央执行委员会任命;师长及其以下军官由军事委员会任命。军事委员会下设总政治部、参谋处、军事制造处、海军处、陆军处、航空处、军事经理处、军事审计处、秘书处和军事教育管理处及军事裁判所。

武汉国民政府时期

国民革命军克复湘鄂闽赣四省后, 国民政府决定从广州迁到武汉。12月31日, 武汉临时中央党政联席会议成立。时,蒋介石将总司令部设在南昌, 并要胁国民政府迁移南昌, 以便控制。在国民党左派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下, 挫欣了蒋介石的阴谋。1927年2月21日, 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在武汉正式办公。

为解决蒋介石的个人独裁和擅权, 提高党权,3月10日至3月17日, 国民党中央在汉口召开二届三中全会。全会决定, 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下设军事委员会作为国民政府最高军事行政机构。军事委员会不设主席, 而由军事委员会主席团执行国民党中央关于军事之决议及军事委员会全体会议之决议, 并处理日常军事工作。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是军事委员会主席团成员之一, 由军事委员会提出, 国民党中央任免。部队将领任免和出征动员令, 须由军事委员会决定, 国民党中央通过, 交总司令执行。总政治部不再隶属总司令部, 改由军事委员会领导, 负责部队的党务和政治工作。所有军事院校均改校长制为委员制。这样, 蒋介石的军事委员会主席、军人部长、中央军事学校校长等职务被剥夺, 总司令的权限也受到严格的限制。

3月11日, 会议选举汪精卫、蒋介石、李宗仁、朱培德、李济深、程潜、谭延闿、冯玉祥、张发奎、何应钦、孙科、邓演达、顾孟余、宋子文、徐谦、唐生智、等十六人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后增加鲁涤平、于佑任、陈公博)。汪精卫、唐生智、程潜、邓演达、谭延闿、蒋介石、徐谦等七人为军事委员会主席团委员。

二届三中全会所通过的军事委员会工作机构为一部九处, 列表如下:

文章图片1

3月21日, 新选出的军事委员会委员在汉口择址办公, 军事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 任命林伯渠为秘书处处长, 龚浩为参谋处处长, 刘骥为陆军处处长, 孙科为航空处处长, 谢晋为经理处代处长。徐谦为军事裁判所所长。

北伐军底定长江下游诸省市后, 军事委员会决定讨伐奉军张作霖, 为实现这一战略计划,决定重新组编部队。4月5日, 武汉国民政府任命蒋介石为第1集团军总司令, 将东路军编为第1集团军第1方面军, 以何应钦为总指挥, 江右军编为第1集团军第2方面军, 以程潜为总指挥, 江左军和北路军编为第1集团军第3方面军, 以李宗仁为总指挥;西路军编为第1集团军第4方面军, 以唐生智为总指挥多朱培德部编为第1集团军总预备队, 以朱培德为总指挥。同日, 武汉国民政府还任命冯玉祥为第2集团军总司令。

军事委员会组建第1集团军的命令还没有得到完全落实, 蒋介石便在上海发动“4.12”反革命政变, 并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对峙为此, 武汉国民党中央下令免去蒋介石本兼各职, 决定将“国民革命军第1集团军所辖第1、2、3、4方面军及总预备队, 着均归军事委员会直辖”。

蒋介石于18日另立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26日宣布对武汉国民政府及国民党第二届第三次全体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所产生之机关、所发布之命令“一律否认”。

5月, 武汉北伐军在豫南大破奉军。5月31日, 北伐军与冯玉祥部在郑州、洛阳会师,奉军从河南全部退出。

4月初回国的汪精卫、掌握着武汉党政大权, 由动摇、吓慌而开始背叛革命。6月1日,为了拉拢冯玉祥, 武汉国民政中央政治委员会决定任命冯玉祥为军事委员会主席团主席。6月初, 汪精卫撕毁关于国民政府聘请苏联顾问的合同, 解除苏联顾问鲍罗廷的职务, 并将其驱逐回国。6月10, 为当时反革命逆流所动摇的冯玉祥和汪精卫在郑州举行会议, 就反共问题取得一致意见。会后, 武汉北伐军回师武汉。6月15日,军事委员会决定将原第4方面军扩编为第4集团军, 以唐生智为总司令兼第1方面军总指挥, 张发奎为第4集团军第2方面军总指挥。

6月15日, 冯玉祥又到徐州参加蒋介石召开的徐州会议, 决定“清党反共”、“宁汉合作”。7月15日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正式宣布和共产党决裂,公开背叛革命。同日,军事委员会发出训令:共产党人退出国民革命军。时, 邓演达辞职, 陈公博接任总政治部主任。

“7·15”反革命政变后, 军事委员会一面反共、一面反蒋。7月17日, 军事委员会决定由已大部分集中到江西的部队分三路讨伐蒋介石。8月13日, 蒋介石下野为宁汉合流铺平道路。9月16日,宁沪汉三方组成的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简称特委会)在南京成立。9月17日, 特委会举行第二次会议, 决定国民政府委员并改组军事委员会, 推举新的军事委员会委员和主席团委员。

9月20日, 新的国民政府委员和军事委员会委员同时在南京小营举行就职典礼, 至此,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结束。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1927年4月21日,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第三天, 就宣布军事委员会迁移南京。4月29日,南京国民政府通过《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对二届三中全会关于军事委员会问题作了修改。规定军事委员会为国民政府军事最高机关.负有全国陆海空军编制、统御、教育、经理、卫生及充实国防之责。军事委员会委员由中央执行委员会遴选,负有军事重责及富有军事政治学识经验者若干人,交国民政府特任之。委员里选5—7人为常委,常委里选1人为主席。军事委员会平时每月开会一次,战时每两个月开会一次,遇必要时得由常委议决或委员三分之一以上提议临时召集;凡执行军委会之议决及用军委会名义发表命令时,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署名。各省、区行政机关执行与军事有关联之事务时,军委会有指挥监督之责。军委会驻地通常设于国民政府所在地.规定军事委员会下设4个厅,即总务厅、参谋厅、军务厅、军事教育厅;4个处,即海军处、航空处、经理处、政治训练处。在蒋介石下野前,军事委员会工作机构并未建立起来。

文章图片2

南京国民政府中央组织机构表(一) (1928.10—1938.1)

5月, 蒋介石将所辖部队编为第1、2、3路部队, 进行第一次渡江北伐津浦路诸战役。

7月6日,南京国民政府任命:胡汉民、冯玉祥、阎锡山、李烈钧、蒋中正、杨树庄、李济深、何应钦、李宗仁、温寿泉、李鸣钟、李福林、朱培德、王天培、白崇禧、朱绍良、陈铭枢、赖世璜、曹万顺、周凤岐、陈调元、柏文蔚、王普、贺耀组、叶开鑫、杨森、刘湘、赖心辉、刘成勋、邓锡侯、田颂尧、刘文辉、周西成、胡若愚、陈可钰、黄绍竑、钮永建、商震、鹿钟麟、向传义、张之江、陈绍宽、陈季良、李景曦、陈仪、樊钟秀为军事委员会委员。

7月28日,南京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议决,特任陈训泳、蒋作宾、方声涛、何成浚、孙岳、方本仁为军事委员会委员。
8月16日,蒋介石宣布下野。17日,军事委员会通电宣布,在蒋介石未回之前,军政、军令仍由军事委员会负责处理,各部队仍由军事委员会统一指挥。18日中央常务委员会推定胡汉民、李济深、杨树庄、阎锡山、何应钦、李宗仁、李鸣钟为常务委员。

8月下旬, 孙传芳复结重兵五万渡江南犯, 于龙潭决战。经何应钦、李宗仁、白崇禧等沉着指挥, 血战七昼夜, 全歼来犯的孙军。龙潭大捷, 稳定和巩固了东南局势。9月1日,宁军乘胜渡江追击, 克复苏北大部地区。

9月17日,由宁、沪、汉三方组成的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推举白崇禧、何应钦、朱培德、李宗仁、李济深、李鸣钟、汪精卫、胡汉民、唐生智、程潜、冯玉祥、蒋中正、杨树庄、阎锡山、谭延闿组成军事委员会主席团,内以李宗仁、李济深、李鸣钟、何应钦、杨树庄、阎锡山、胡汉民为主席团常务委员。同时推举于右任、方振武、方声涛、王普、王均、石青阳、白崇禧、田颂尧、朱培德、李烈钧、李宗仁、李济深、李鸣钟、李福林、李品仙、李景曦、何应钦、何成浚、何键、汪精卫、周西成、周凤岐、岳维峻、金汉鼎、胡汉民、胡若愚、胡宗铎、柏文蔚、唐生智、孙岳、陈铭枢、陈绍宽、陈调元、陈季良、陈可钰、陈嘉祐、陈训泳、夏威、曹万顺、张发奎、张之江、商震、鹿钟麟、贺耀组、许祟智、黄绍竑、程潜、温寿泉、冯玉祥、钮永建、杨树庄、杨森、杨杰、杨虎城、叶开鑫、邓锡侯、樊钟秀、刘湘、刘兴、刘郁芬、刘文辉、蒋中正、赖心辉、鲁涤平、阎锡山、谭延闿为军事委员会委员。
10月20日,国民党政府特任刘峙、钱大钧、顾祝同、黄琪翔为军事委员会委员。

以白崇禧、李宗仁、李济深、何应钦、汪兆铭、朱培德、胡汉民、唐生智、程潜、冯玉祥、蒋介石、杨树庄、阎锡山、谭延闿等十四人为军事委员会主席团委员:
军事委员会成立后,即组建其工作机构,所辖为2个厅、2个部、4个处,各部厅处负责人序列如下:

文章图片3

10月, 军事委员会任命程潜为西征军总指挥, 组织部队讨伐唐生智。西征战事进展,11月11日, 唐生智宣布下野, 部队退入湘境, 西征战事遂告一段落。

时, 军事委员会重新组编所辖部队, 将国民革命革命军编为若干路, 任命各路总指挥:何应钦为第1路总指挥;白崇禧为第2路总指挥;李宗仁为第3路总指挥;程潜为第4路总指挥;朱培德为第5路总指挥;不久, 又任命刘湘为第6路总指挥;邓锡候为第7路总指挥;李济深为第8路总指挥;周西成为第9路总指挥;方振武为第11路总指挥;徐永昌为第12路总指挥;龙云为第13路总指挥。
11月25日,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又作了修正,不同之处有:(1)设主席团,主席团成员由中央执行委员会交由国民政府于军事委员中指定;主席团议决可临时召集会议;军委会议案和命令,须由主席团委员署名;(2)常务委员由军委会所在地之主席团推定,紧急重大事件由常务委员负责处理,寻常事件由常务委员推举1人处理,任期为3个月;(3)军委会组织大纲由军委会自行修正.呈请国民政府核准施行。

1928年1月9日,蒋介石复职。2月4日, 国民党中央召开二届四中全会, 全会通过政组军事委员会议决案。2月7日, 全会推选于右任、白崇禧、李宗仁、李济深、朱培德、程潜、冯玉祥、杨树庄、蒋中正、阎锡山、谭延闿为军事委员会主席团委员, 蒋介石为军事委员会主席。

2月12日,国民党在南京举行二届四中全会,对军委会组织大纲又作修收,其要点是:(1)改主席团为常务委员会,军委会常务委员由中央执行委员会交由国民政府从军委会委员中指定,名额为11—15人,并以1人为主席,(2)委员会议至少每两月开会一次,以委员会所在地之委员三分之二以上为法定人数。遇必要时,可由主席及常务委员会议召集临时会议,(3)凡执行军事委员会议决议案及用军事委员会名义发布命令时,由主席及常务委员署名,(4)紧急重大事件,由主席和常务委员负责处理,(5)组织大纲之修正,由国民政府提出,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
2月7日,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指定,蒋中正为军事委员会主席;并指定于右任、白崇禧、李宗仁、李济深、何应钦、朱培德、程潜、冯玉祥、杨树庄、蒋中正、阎锡山、谭延闿为常务委员;还指定于右任、方振武、方声涛、王均、石青阳、白崇禧、田颂尧、朱培德、朱绍良、宋哲元、李宗仁、李烈钧、李福林、李景曦、李鸣钟、李济深、何成浚、何应钦、汪精卫、周西成、岳维峻、金汉鼎、胡宗铎、胡汉民、柏文蔚、徐永昌、马福祥、孙良诚、孙岳、孙科、陈可钰、陈季良、陈训泳、陈焯、陈绍宽、陈嘉祐、陈铭枢、陈调元、夏威、曹万顺、张之江、张群、商震、鹿钟麟、贺耀组、黄绍竑、程潜、温寿泉、冯玉祥、钮永建、杨杰、杨虎城、杨爱源、杨树庄、邓锡候、邓宝珊、樊钟秀、熊斌、钱大钧、卢师谛、刘文辉、刘郁芬、刘峙、刘骥、蒋中正、蒋作宾、鲁涤平、赖心辉、龙云、阎锡山、谭延闿、顾祝同为军事委员会委员。

3月, 军事委员会主席团改称为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会, 军事委员会主席团办公厅改称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3月9日,又任命黄国梁、谭庆林、井岳秀、孔繁霨、丰玉玺、朱绶光、张荫梧、孙楚、赵守钰、曹浩森、孙连仲、刘镇华、高桂滋、任应岐、方鼎英、伊德钦、刘汝明、卫定一、石友三、张维玺、韩复榘、李云龙、方本仁、夏斗寅为军事委员会委员。3月30日,国民政府又特任李景林、马麒、蒋鸿遇、石敬亭、马鸿宾、马鸿逵、门致中为军事委员会委员。

3月13日, 办公厅主任马晓军调职, 杨杰接任(后由朱绍良兼代、贺国光兼代)。同日, 军政厅长严重调职, 朱绍良继任(后由张治中继任)。4月28日, 军政厅副厅长陈诚辞职, 后由童翼接任。2月17日, 军务处长李华免职, 蒋绍昌继任。3月13日, 交通处长李范一免职, 邱炜继任(后由华振麟继任)。6月, 军械处长陶树模免职, 黄公柱继任。

二次北伐开始后,参谋厅长张华辅调任第4集团军参谋长,葛敬恩兼代。2月, 参谋厅第3局局长黄振兴赴日, 王伦接任。4月7日,陈良佐接任第2局局长, 原局长朱怀冰调任新编第10军参谋长。6月, 第1局局长李建候调任第7军参谋长, 其职由王伦兼任。

4月7日,蒋介石因在北伐前线指挥军事,委托李济深代理军事委员会主席。4月26日,任命缪培南为军事委员会委员。5月12日,又任命傅存怀、郭宗汾、周玳、南桂馨为军事委员会委员。5月21日,又任命李品仙、叶琪、周斓、魏益三、廖磊、李燊、刘兴、何键为军事委员会委员。
军事委员会所辖各机构。3月23日改主席团办公厅为常务委员办公厅,3月13日,办公厅主任马晓军调职,杨杰接任,后杨杰他调,由朱绍良、贺国光先后兼代;23日,军政厅厅长严重免职,朱绍良升充;9月19日,朱绍良他调,张治中接任厅长。4月28日,副厅长陈城免职;5月8日,童翼接任副厅长。2月17日,军务处处长李华免职,蒋绍昌继任. 3月13日,交通处处长李范一免职,邱炜继任.再后由华振麟继任。6月,军械处处长陶树模免职,黄公柱继任。
3月,总务处扩编为总务厅,雷飚任厅长。3月13日,审计厅厅长黄经明免职.刘文藻代理,6月8日实任。4月7日,军事教育处处长刘士毅调任,陈诚继任。8月,国民党召开二届五中全会,全会决定改革军制和中央军事机构。11月7日,国民政府发布命令:军事委员会着即裁撤,所有该会一切事务限于11月10日以前结束,所有军事事务分别移交军政部、参谋本部和训练总监部办理。

蒋介石担任国民政府主席, 通过国民政府组织法, 兼任陆海空军总司令, 统辖全国武装部队。

全国统一后, 国内又陷于军阀混战:先是1929年的蒋桂战争, 随后是改组派策动的反蒋“护党救国”战争, 接着蒋冯两次军事冲突, 导致1930年的中原大战。虎视耽耽的日本帝国主义乘机发动“9.18”事变, 侵占东北大好河山。1931年11月7日,宁粤(汪精卫和两广成立国民党中央执监委非常会议)达成协议, 决定分别召开国民党四大, 选出中央执行委员, 然后在宁召开一中全会, 产生新的中央机构, 并决定将陆海空军总司令部改组为军事委员会。不久, 日寇又进攻上海, 是为“1.28”事变。因战事波及南京, 国民政府西迁洛阳, 军事委员在洛阳成立。

3月8日, 国民政府特任冯玉祥、李宗仁、李烈钧、张学良、陈济裳、陈绍宽、阎锡山为军事委员会委员∃后增加马占山、苏炳文、陈铭枢为委员,蒋介石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3月召开的国民党中央四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规定, 行政院长、参谋总长、训练总监部总监、海军部长、军事参议院院长为军事委员会当然委员。

后增选阎锡山、冯玉祥为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 其工作机构(陆续组建)列表如下:

西安事变发生后, 国民党中央常委会、中央政治会议召开紧急会议、两会决定推何应钦、陈诚、李烈钧、朱培德、唐生智、程潜、陈绍宽为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后又增加徐永昌、陈调元为常务委员。

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虽明确规定:本会设立的目的在于“抗御外侮, 整理军事”,实际上却忙于“安内”,进剿中国工农红军,对中央苏区,湘鄂西苏区、鄂豫皖苏区发动多次大规模的“围剿”;同时不忘消灭异已,对地方军阀实力派大动干戈。直到1935年下半年, 蒋介石认为“安内”指日可成, 才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攘外”上, 着手“整理军事”,作抵抗“外侮”的准备, 军事委员会计划编练陆军60个师, 以对负日寇侵略, 结果只编练了一半, 卢沟桥事变便发生了, 德国军事顾问团答应卖给的四十个师的武器装备也没有来, 部队仓促上阵,造成很大损失。

文章图片4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8月12日,国民政府国防最高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决定以军事委员会为抗战最高统帅部,并授权军事委员会对党政军实行统一指挥。8月20日,《大本营国军作战指导计划训令》曾拟议成立大本营,统率陆海空军及指导全民抗战.以下成立第一至第六部及后方勤务、管理、卫生勤务等各部,作为办事机构。

第1部为作战部, 以黄绍竑为部长(11月26日, 徐永昌继),以张定璠、王俊为副部长。

第2部为政略部, 以熊式辉为部长, 周沸海、卢作学为副部长, 这个部存在时间很短,11月便裁撤, 业务转归国家总动员设计委员会。

第3部为国防工业部、以翁文灏为部长、俞大维、钱昌照为副部长。

第4部为国防经济部, 以吴鼎昌为部长。

第5部为国际宣传部, 以陈公博为部长, 董显光为副部长, 这个部存在时间也很短,11月裁撤, 业务转归国民党中央宣传部。

第6部为管理部, 以陈立夫为部长(9月下旬, 张治中继, 未到职, 由副部长姚踪代理部务, 旋由朱绍良接任部长职), 黄季陆、刘建群、张励生先后任副部长。11月, 中央组织部,训练部并入管理部。

秘书厅, 以张群为秘书长, 陈布雷为副秘书长(兼)。

文章图片5

1937年8月,大元帅组织系统表

8月30日蒋介石决定,以军事委员会为抗战最高统帅部,不另设大本营,原大本营所属第一至第六部及管理部归军事委员会统辖。9月8日为整肃军队又成立军法执行总监部,唐生智兼任总监。随后, 国民政府任命谷正伦、王懋功为副监。

9月, 又组建后方勤务部, 以俞飞鹏为部长。9月16日, 又组建卫生勤务部, 以刘瑞恒为部长, 由军医署和卫生署合并组成伤兵管理委员会,以温应星为主任委员。设立国家总动员设计委员会,蒋介石兼主任。

9月17日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议决定,由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使陆海空军最高统率之权,并授权军事委员会对于党政实行统一指挥。在其之下,又相继设立农产调整委员会,以周作民为主任委员;工矿调整委员会,以翁文灏为主任委员;贸易调整委员会,以卢作孚为主任委员。11月又在3个委员会之下设立水陆运输联合办事处。是年11月26日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非常时期党政机构调整及人员疏散办法》,其中关于军事委员会的有:中央党部之组织、宣传、训练3个部暂归军事委员会指挥,其职掌与总动员委员会有关系者,归并国家总动员设计委员会办理。贸易调整委员会改隶行政院财政部,禁烟委员会改隶行政院内政部。所建6个部有的合并,有的取消,并由参谋总长拟订军事委员会其他单位机构调整办法。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迁至武汉;1938年1月17日军事委员会又进行改组,将党政军分开。《修正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规定,军事委员会为战时统辖全国军民作战,直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统率全国陆海空军,并指挥全民,负国防之全责。军事委员会设委员7—9人,由中央政治委员会选定,由国民政府特任之。此外,参谋总长、副参谋总长,军令部、军政部、军训部、政治部4部部长及军事参议院院长为当然委员,委员之职责为赞襄委员长筹划国防用兵大计。

1月15日国民政府重新任命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程潜、陈绍宽、李济深为军事委员会委员:根据《修正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规定,参谋总长何应钦、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军令部部长徐永昌、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军训部部长白崇禧、政治部部长陈诚、军事参议院院长陈调元为当然委员。

参谋总长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之幕僚长, 指音军事委员会所属各部、院、会、厅, 协助委员长处理军事委员会日常工作, 军事委员会机构列表如下: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军事委员会内设办公厅。1937年2月17日原主任朱培德病逝;3月6日徐永昌接任主任;1938年1月徐永昌调任军令部部长,贺耀组任主任。

军事委员会经过这次改组, 机构基本固定下来, 除增加或扩编一些新的机构, 直到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没有多大变化。军事委员会所属机构负责人如下:

文章图片8

南京国民政府中央组织机构表(二) (1938.1—1947.4)

注:国防最高会议成立于1938年8月,为全国国防最高决策机关。1939年1月28日改称国防最高委员会,仍然代行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职权,是战争期间统一指挥党、政、军的最高机构。

参谋总长何应钦、副参谋长白崇禧。1940年4月19日,程潜任副参谋总长兼战地党政委员会主任。何应钦兼任陆军总司令后, 程潜曾代理参谋总长。

办公厅贺耀祖为主任,1939年12月,贺去苏,熊斌曾任代主任。1940年6月, 贺调职,高震接任。1944年3月, 高震调职, 贺国光继任。抗日战争胜利后, 贺调职, 朱绍良调任副参谋总长兼办公厅主任。龚浩为副主任, 不久, 龚调任第1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副主任姚琮, 1943年调任驻蒙宣慰使。

侍卫室, 钱大钧为第1处主任,1938年3月钱调职, 林蔚继任。1939 年3月, 林调职,张治中继任。1940年4月张调职, 贺耀祖继任。1942年9月贺调职, 林蔚继任。1944年12月林调职, 钱大钧接任。1945年8月钱调职, 高震接任。陈布雷为第2处主任, 周佛海曾任副主任。1940年, 组建第3处分管组织, 以陈果夫为主任, 肖赞育为副主任。钱大钧兼任侍卫长,1938年3月钱调职, 王世和任副侍卫长。1942年, 王调职, 冯圣法接任副侍卫长。1944年冯调职, 俞济时任侍卫长。

军令部, 以徐永昌为部长, 熊斌、杨杰为副部长(林蔚代、1938年继任)。1939年3月林调职, 刘斐继。1943年5月罗卓英任副部长。抗日战争胜利后, 熊斌免职, 秦德纯继任。刘斐为军令部第1厅厅长(张秉钧继), 徐培根为第2厅厅长(1939年1月杨宣城继)。

军政部, 以何应钦为部长,1944年11月20日, 何免职, 陈诚继任。曹浩森为政务次长(1942年6月, 曹调职, 钱大钧接任;1944年12月钱调职, 林蔚继任),张定瑶为常务次长(1944年张病逝, 俞大维继任)。项雄霄为军政部总务厅厅长(陈启之继,1945年1月刘五峰继);周骏彦为军需署署长(1940年周病逝, 陈良继), 胡兰生为军医署署长(卢致德、徐希麟、林可胜先后继), 俞大维为兵工署署长。1939年2月1日, 军政部成立兵役署, 以程泽润为署长。1944年8月22日, 程免职, 徐思平继任。同年11月, 兵役署扩编为兵役部。

军训部, 以白崇禧为部长(兼),刘士毅、陈继承为副部长。1939年陈调职, 黄琪翔继任,不久,黄调任,王俊继。军训部内设各厅、监、处、室十余单位, 其中徐国镇任步兵监, 汪镐基任骑兵监(门炳岳继),黄琪翔为炮兵监(刘输东继),吴和宣为工兵监, 李国良为辎重兵监;徐庭瑶为交通兵监。

政治部, 以陈诚为部长(1940年9月1日陈调职, 张治中继),周恩来、黄琪翔为副部长(1938年8月后, 周、黄调职、张励生、袁守谦继任。1940年7月张调职, 梁寒操继任,1942年4月梁调职, 何浩若继。1945年3月,何调职, 黄少谷继任)。张励生为政治部秘书长(贺衷寒继)。贺衷寒为政治部第1厅厅长, 康泽为第2厅厅长, 郭沫若为第3厅厅长(何浩若、黄少谷先后继),赵志尧为总务厅厅长。

军法执行总监部,以唐生智为总监(1938年2月被免职, 鹿钟麟继, 同年6月2日鹿调职,何成溶继任)。谷正伦、王愁功为副监(张镇、朱怀冰继)。后方勤务部,以俞飞鹏为部长,陈劲草为副部长。1945年1月8日,后方勤务部改组为后方勤务总司令部,以黄镇球为总司令,瑞木杰为副总司令。

海军总司令部,以陈绍宽为总司令, 陈训冰为参谋长(1945年4月陈病逝, 曾以鼎继任)。

航空委员会,以钱大钧为主任(1939年夏钱调职,周至柔继任),毛邦初, 黄光锐为副主任,宋美龄为秘书长(宋子文继)。

点验委员会,以秦德纯为副主任委员。

中央总动员设计委员会,蒋介石兼主任委员,张群为秘书长(熊式辉继任)。

军事参议院, 以陈调元为院长(1943年12月18日陈病逝, 李济深继任,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济深调职, 龙云继任。王树常、张仿为副院长, 1944年3月王免职, 于学忠继任。臧平为军事参议院总务厅厅长, 周维寅为军事参议院军事厅厅长。

战区军风纪巡察团, 第1团主任委员(待查%),石敬亭为第2团主任委员, 第3团主任委员(待查),第4团主任委员张贞, 第5团主任委员秦德纯。

铨叙厅, 以林蔚为厅长(1938年4月林调职, 吴思豫继任), 以刘泳尧为副厅长(刘祖舜继任)。

统计调查局, 由侍卫室第1室主任兼局长, 戴笠为副局长。

外事局, 商震兼任局长(1942年12月, 何浩若继任;1944年3月何调职, 杨宣诚兼任)。

军事委员会经过这次改组、机构基本固定下来,此后除增加或扩编一些新的机构外,直到抗日战争结束,没有多大变化。

1938年11月抗日战争进入第二期,军事委员会职掌如前.为适应抗战和加强国民党一党统治的需要,军事委员会所属机构不断增加,其内部组织不断膨胀。除抗战开始后直属国民政府的参谋本部、训练总监部、军事参议院移归军事委员会管辖,隶属行政院的军政部、海军部归其兼领外,首先,于1938年8月相继成立点验委员会和抚恤委员会,1939年3月增设战地党政委员会,4月成立新闻检查局,1940年成立校阅委员会和运输统制局.1941年又增设国防外事局等单位;其次,其内部组织,在办公厅之下继抗日战争开始后相继设立法制委员会、军事处、总务处、秘书处之后,又设立顾问事务处、特检处和机要室。再次.特务情报组织大发展。l938年8月调查统计局正式成立.成为国民政府最大的特务组织。1940年将原调查统计局第三处划归军事委员会办公厅特检处.掌关于全国邮电检查之设计及实施事项。1943年春,调查统计局和美国海军情报署合作组织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进行情报活动。另外设有技术研究室,以温毓庆为主任,毛庆祥为副主任,从事密码的破译、研究。特种情报所,以杨宣诚为所长,郑介民为副所长,进行特种情报活动。
抗日战争开始后,军事委员会取消了常委和副委员长,只设委员长1人,由国民政府主席兼任,行使国民政府组织法第三条,即“国民政府统率陆海空军”之职权。军事委员会委员除1938年1月任命阎锡山、冯玉祥等6人外,是年6月特任唐生智为委员,12月特任宋哲元为委员。1940年4月宋哲元病逝。1942年3月、4月、6月先后任命熊式辉、卫立煌、万福麟为委员。当然委员中除军令部部长徐永昌、军训部部长白崇禧任职未变动外,军政部,1944年11月20日陈诚接何应钦任部长;政治部,1940年9月1日张治中接陈诚任部长;军事参议院,1943年12月31日李济深接陈调元任院长、1945年10月2日任命龙云为院长。办公厅主任为贺耀组,1939年12月熊斌任主任。1940年5月商震接熊斌主任职,1943年7月贺国光接商震复任主任职,1946年2月23日朱绍良接贺国光任主任。以上接任之人,皆为军委会当然委员。

军事委员会在抗日战争时期所指挥的战略单位除各战区、各江防司令部、各防空司令部、各卫戍司令部外,另外还在天水、桂林、汉中、昆明等地设立了委员长行营,在西安、桂林设立了办公厅,在成都、西昌、赣州设立了行辕。为了“限共、溶共和反共”,除了保留了抗战前设立的太原、广西、滇黔等绥靖公署等,还设立了川陕鄂、晋陕绥等绥靖主任公署。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改革军制,1945年9月25日,兵役部缩编为署并归隶军政部;10月2日,委员长侍从室和军法执行总监部奉命结束;12月7日,海军总司令部缩编为海军处并改隶军政部。
1946年5月31日军事委员会撤销,所辖各部、厅、会改为国防部各司、厅、局所掌,业务亦转由国防部各司、厅、局接办。6月1日, 国防部成立,军事委员会即告结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