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哲学与人生系列】如何认识权力,如何获得权力

 小播读书 2022-04-10

一个人越是费尽心思想要获得权力,实际上就离权力越来越远了,这是为什么呢?

权力是一种信条;权力是一种依赖关系。

其实这两种权力的本质,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层面发挥作用的。

宏观上,权力是一种信条,是由话语权建立起来的;

微观上,权力存在于关系之中,权力是他人对你的依赖程度。

权力有什么悖论呢?

简单来说就是,在今天的社会,你越渴望权力,越享受权力,你就越容易失去权力。

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讲两个话题:权力和影响力,权力的悖论。

一个是如何获得权力,一个是如何不失去权力或者保持权力,这两个问题其实息息相关。

01

我们看待权力有两个视角

一个是主体视角,权力实际上是一种欲望,是一种想要控制他人及其结果的欲望。

而另外一个视角是客体视角,权力实际上是存在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之间的,在关系基础上,权力实际上表现为,客体对主体的依赖程度,依赖程度越高,主体越有权力。

这两种视角的差别,实际上会产生两种典型种权力的错觉。

第一种是,你觉得自己拥有权力,但实际上你并没有什么权力,因为别人对你没什么依赖。就像之前很多社会新闻里面报道的,某某高官或者他们的子女,经常在外面嚣张跋扈,我是某某某的儿子,我是某某高管等等,觉得自己拥有某种地位,就拥有了某种犯错甚至为所欲为的权力,但实际上并没有,因为你所拥有的地位和角色,对别人没有任何影响,你们之间并没有相互依赖的关系,所以权力结构就不存在。

第二种是,你觉得自己没有权力,但实际上你拥有权力,只是你不知道,因为别人对你产生了依赖关系。

我举个不那么恰当的例子,在职场里面,经常有这样的人,他们能力不强,但是确是拍马屁的好手,整天围着领导转,领导各种需求爱好一清二楚,哄得领导很开心。

看起来,其实领导对他有绝对的权力,但实际上,这个下属也拥有很大的权力,因为一旦领导陷入这样的,被恭维和被追捧的感觉中,久而久之,领导就会对这种感觉产生依赖,所以,其实看起来这个拍马屁的下属没什么能力,但实际上他拥有影响领导的权力。其实在人与人的社交关系中,这样的情况很普遍,看起来某个人拥有权力,但实际上很多权力结构是反向构建的。

比如一个在公司里面勤勤恳恳做事的人,看起来没什么权力,但实际上,公司产品和业务对他的依赖很大的时候,他实际上就拥有了对公司的权力。

02

权力实际上是一种影响力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权力实际上是一种影响力,你能对他人施加影响,产生影响力,你对他人就拥有权力。

我们通常看起来权力是一种强制的能力,跟角色、地位和名誉甚至财富是对应的,但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权力存在有关系的博弈中,如果剥开权力强力的面纱,我们可以发现,更多时候权力实际上是一种影响力。

因为在今天的社会,绝对的强权很少,今天社会更开放,选择更多,形成绝对权力的机会其实就很少,比如职业选择上,公司对员工并没有多少权力,因为优秀的员工选择很多,他们之间并没有强依赖关系;在国与国之间也是一样,美国感觉对其他人国家有天然的权力,但并没有必然的权力结构,随着依赖关系的减弱,这种权力结构正在发生改变。

03

权力和影响力的关系

权力和影响力的关系,有点像古代治国理念中的两种方式:霸道和王道。

古代君王是权力的象征,但这种权力有两种形成方式,一种是以强制的武力方式,一种是以柔性的影响力方式。孟子在《孟子·公孙丑篇》里面,区分了古代君王的两种治理方式,孟子说:“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简单来说就,靠武力可以称霸,靠仁德可以称王。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治国理念,在古代,法家主张霸道,而儒家主张王道,法家思想早期的代表管仲,在他的著作《管子》里面说:“强国众,合强攻弱以图霸;强国少,合小攻大以图王”。

有两种方式可以获得权力,用武力的方式,让老百姓顺服,这是霸道,另外一种是以仁德的方式,君王以身作则,推己及人的方式,构建影响力,从而让老百姓顺服,这是王道。哪一种更好呢?从我国古代历史来看,当然是通过“王道”构建的权力结构更持久,更有生命力。

而通过法家思想获得大统一的秦朝14年就亡国了,通过武力获得的权力,并不持久。

04

权力是一种欲望

你可能说,历史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历史不能重演,不太具有说服力,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为什么以武力构建的权力结构并不稳固,经常会陷入“权力的悖论”,权力的悖论意思是说,你获得权力的时候,就是在失去权力的时候。

权力是一种欲望,而对欲望的追求是会让人失去理智的,失去理智之后,权力的结构就会很容易坍塌,因为权力很容易我们失去同情心和道德感。而这两样东西对影响力是至关重要的。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心理学实验,社会心理学家请来一群收入水平不同的人,让他们在电脑上玩掷骰子的游戏。每个人投掷5次,然后让他们把5次投的点数之和告诉研究人员。如果点数之和比12点多,就可以获得50美元,如果是12点或者比12点少,就什么也得不到。但实际上,骰子被动了手脚,5次的点数都不会超过12点,也就是,你怎么投都不会获得50美元。那有没有人为了获得50美元会选择撒谎呢?

哪一些更容易撒谎呢?

研究发现,越是富有的人,越容易撒谎,这跟我们通常认为的不太一样,50美元显然对于穷人更有吸引力,而对富人并没有什么吸引力,为什么他们会更容易撒谎呢?要知道撒谎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权力感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权力感会让一个人道德感减弱,更富有的人会认为撒个谎拿50美元并没有什么关系。

权力感会削弱一个人的道德感,这就像一些拥有权力的,更容易闯红灯,更容易居高临下呵斥别人,更容易在公共场合为所欲为的一样。

05

权力是他人对你的依赖

另外,权力感也会削弱一个同理心,也就是对他人感同身受的能力,更缺少换位思考的能力。

有一个心理学实验,让受试者看一组人只露出眼睛的照片,通过眼睛猜测照片中人的表情。受试者被分成了两组,一组是让他们会想自己曾经拥有权力的经历,一组人让他们回忆曾经被权力影响的经历。而结果表明,仅仅是让他们回忆了自己拥有权力的感觉,就会让他们失去一些同理心,猜测照片表情的准确率更低。

权力是一种欲望,欲望会让我们失去一些理智,尤其是在道德观和同理心方面会明显减弱。而这两种优秀的品质,对构建一个人的影响力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同理心,这其实也能一部分解释,为什么在秦国在实现大一统之后,一系列的暴政让他们失去了民众的支持,最终被推翻,仅仅通过暴力和武力构建的权力结构,很容易让人失去理智,做出违背常理的事情,从而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而这会让他们很快失去权力,这就是“权力的悖论”。

你越是追求权力,越是想抓住权力,越是享受权力带给你的某种虚化的,至高无上的感觉,实际上,你离失去权力就会越来越近了。因为从本质上说,权力是他人对你的依赖,是你对他人的影响力。

06

如何构建你对他人的影响力

那如何构建你对他人的影响力,和他人对你的依赖呢?

作者在《权力的悖论》里面给出了五条建议:

第一是正确认识权力;

第二是保持谦逊,不要被权力和欲望冲昏头脑,让你失去宝贵的同理心和道德感;

第三是关注他人的需求,慷慨付出;

第四是尊重他人;

第五是改变每个人的无权心理,帮助他人。

要清醒地意识到,在今天社会,大多数情况下,权力并不是建立在武力或者某种强制力量上的,而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互惠互利的关系中,如果一个人自私自利,只想着自己获利却不考虑别人,也不考虑自己做事的后果,那他很快就会成为一个被别人排斥的人,就会很快失去权力。

一 End 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