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轮是我军一员虎将,他性如炸雷、性格豪迈、酒量惊人,据说与许世友不相上下,但与许世友不同的是,他还有另一面,知识非常渊博、颇有儒将之风,属下既有点畏怕他,又非常佩服他。 宋时轮出生于湖南醴陵,曾就读于黄埔五期,参加过红军长征和抗战,1947年起任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司令员,擅长防御战、阻击战。 宋时轮 在他的带领下,第10纵队素有“华野铁长城”之称,连国民党高级将领都知道“排炮不动,必是十纵”,不敢与他正面对抗。 1948年夏天,宋时轮指挥第10纵队与装备精良的国民党邱清泉兵团短兵相接,激战7昼夜,击退邱清泉兵团,重创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5军,打出了10纵的威风。 淮海战役时,宋时轮负责指挥华野三个纵队阻击徐州东援之敌,国民党7大兵团80多万人集聚徐州、蚌埠一带,摆开了决一死战的阵势,而战事开始不久后,身为主将的宋时轮竟因去前线侦察敌情,不慎闯进了国民党军营。 在重兵包围之中,宋时轮不但安然无恙地脱身而去,还及时策反了一个营的国民党军队在当夜集体起义,引出了一个传奇故事。 1、误闯敌营宋时轮是个实干事,他不喜欢纸上谈兵,经常把自己的指挥所摆在炮火连天的前线,每次战斗打响前,他都会跑到最前沿的地方去亲自侦察敌情,务求对打仗的地势、敌情、道路了若指掌,好掌握第一手资料。 淮海战役打响的第二天,1948年11月7日,黄百韬第7兵团怕被华野包围,下令西撤逃跑,宋时轮带着10纵紧随其后、一路追击,准备在大运河边来个阻击战。 当天晚上,趁着夜色,宋时轮和政委刘培善乘坐着一辆吉普车急速往南边开去,把大部队远远甩在了后面。 宋时轮让警卫员把车开到运河北岸,与政委下车,打开地图,准备好好研究下作战地形,没想到一群身穿国民党军服的官兵蜂拥而至,把他们团团包围在中间,用枪口指着宋时轮、刘培善和两名警卫员,让他们“缴枪不杀”。 宋时轮和刘培善都愣住了,他们以为黄百韬的第7兵团来得不会这么快,没想到这里还有一群守卫大运河的国民党军,由于他们的车开得太快,道路不熟悉,夜色又黑,直接就开进了国民党的守桥部队防区。 驻守在运河边的是驻徐州贾汪地区的国民党第3绥靖区守桥部队,有59军、77军两个军近3万兵力,黄百韬第7兵团拼命西撤,就是想和这支守桥部队接头会合,由守桥部队掩护他们渡过大运河。 这天晚上,奉命守桥的军官是国民党第59军111团3营的营长王世江,他听到大桥北岸的骚动声,就走近到车旁,打量着宋时轮等人的一身解放军装束,很有礼貌地问道:“你们到底来这干什么?” 宋时轮的警卫员坦然相告,说:“我们都是侦察兵。” 王世江道:“既然如此,请诸位到鄙人的营部详谈。” 此时宋时轮深陷敌营,身边到处都是全副武装的敌军,觉得自己也无法硬拼突围,就决定随机应变、看能不能找到脱身之法。 他虽然表情镇定,却心急如焚,再有几个小时,黄百韬第7兵团就要赶到运河边了,如果10纵缺了主将,必然不能重创黄百韬兵团,让自己的作战计划功亏一篑。 但宋时轮转念一想,觉得国民党兵现在已是败兵,早没了气势,倘若自己能把握主动,说不定能扭转被俘的局势,他仔细一看,又见这营长谈吐不凡、一表人才,就有了劝降之心。 2、贾汪起义进了营部,一口山东腔的营长王世江屏开旁边的副官、卫兵,独自盘问起宋时轮等人,问道:“你们是什么人?到底干什么来了?” 宋时轮大大方方地说道:“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纵队司令宋时轮,这位是政委刘培善,我们到这里,是为了招降你们,希望你们能尽快弃暗投明……” 宋时轮本以为要费点口舌,多讲点为国为民的革命道理,才能说服这位三十多岁的国民党营长,没想到这个国军营长听到他的话,竟一脸惊喜。 营长站起身来,向宋司令、刘政委立正敬礼,含泪说道:“报告司令、报告政委,我是国军第59军111团3营营长王世江,也是一个有十年党龄的中共秘密党员,是被党组织派来打入敌人内部做策反工作的,从现在开始,我一切行动听司令员、政委指挥!” 宋时轮既意外又高兴,没想到深入虎穴时还遇上了自己的同志,还能策反一支敌军队伍,当即吩咐道:“太好了!我部已完成对运河桥的进攻准备,到了预定时间,就要发起攻击,力求切断黄百韬兵团的退路,我命令你立即起义,为我军大部队南下让开道路。” 何基沣 然而,王世江听到宋时轮的命令,却没有直接答应,而是说道:“报告司令、政委,还有一件事,我的老长官何基沣也是中共地下党员,他现在是国军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负责指挥驻桥部队两个军的兵力,何副司令说,我们这支部队很快就要集体起义了!” 他的话让宋时轮更加高兴了,由于起义是周恩来、陈毅派人与何基沣等人接头、暗中策划的,宋时轮等人事先并不知情。 挥兵猛进的宋时轮还不知道,为了策反国民党守桥部队,周恩来已经派人与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司令张克侠、副司令何基沣暗中接触了近20天。 贾汪起义 张克侠和何基沣、王世江等人都是国民党原29军的军官,他们经历过卢沟桥事变,多次上前线与日兵拼命,也因此,他们对蒋介石的消极抗战、积极内战感到十分不满。 而由于不是中央军嫡系部队,尽管他们战功累累,也长期遭到蒋介石的排斥和冷遇,这让他们与蒋介石更加离心离德。 早在1938年,何基沣、王世江就秘密加入了共产党,有着长达10年的地下党员身份,而张克侠1927年曾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还提出过加入共产党的要求。 1948年10月18日,淮海战役即将打响前,根据周恩来电示,华东局派人与张克侠、何基沣秘密接触,告诉他们,华野第7、10、13纵队即将从他们的“第三绥靖区”正面渡河南下,切断徐州方面与黄百韬兵团的联系,希望张克侠、何基沣的守桥部队在战役打响时发动起义,让开运河防线,控制所有桥梁,确保华野部队顺利过河。 张克侠、何基沣则表示,他们会在11月8日中午12点率领两个军的守桥部队起义。 而宋时轮的误闯敌营,让他提前得知了“贾汪起义”的消息。 把宋时轮、刘培善安全送走后,11月8日凌晨,为了配合10纵追击黄百韬兵团,王世江下令全营集体起义,于1点半左右撤出运河桥头,给10纵让开了道路。 由于起义部队的帮助,10纵顺利过桥来到对岸,提前阻击正在急渡大运河的黄百韬兵团,由于黄百韬兵团的10万兵力只能通过一个铁路桥缓慢地行进,因此过河时受到重创,殿后的国民党第63军和第100军83师被全歼。 此后,10纵把黄百韬兵团死死围困在无险可守的碾庄,很快全歼该兵团,黄百韬也兵败身死。 几乎与此同时,11月8日上午10点,国民党守桥部队的司令张克侠、副司令何基沣赶到徐州郊外的贾汪,通电全国,宣布带领第59军两个师、第77军1个师和第111团共2.3万人正式起义,10日拂晓,各起义部队先后到达运河北岸,接受改编。 为此,毛泽东特地发电致贺,称“北线何、张起义是第一个大胜利”。 1949年春天,华野改为三野,第59军与渤海纵队组成第33军,第77军与江淮部队组成第34军,由张克侠、何基沣分任军长,参加了渡江战役,成为真正的人民解放军。 3、卧底十年的抗日英雄解放后,宋时轮提起当年误闯敌营之事,还感到十分庆幸,说:“多亏碰到王世江同志,不然,我们就可能在淮海战役中'光荣’了。” 王世江后来成为牡丹江军分区司令员,退役后,在辽宁锦州军休所过着平静的生活。 王世江 而为什么原第29军官兵中竟有这么多地下党员和左倾人士,这是与29军的历史传承分不开的。 第29军是冯玉祥原西北军残部改编的,“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试图越过长城入侵华北,承德失陷后,1933年3月8日,宋哲元率29军奉命往喜峰口阻敌,还曾带领大刀队夜袭日军,取得了抗战前期中国军队少有的胜利。 29军大刀队 日军在喜峰口的惨败,令日本报纸沮丧地写道:“明治大帝造兵以来,皇军名誉尽丧于喜峰口外,而遭受六十年来未有之侮辱。” 但由于蒋介石仍一心“围剿”红军,导致长城一带兵力薄弱,最终,日军从冷口突破长城防线,占领迁安,导致29军腹背受敌、孤立无援,而蒋介石政府却一心求和,与日方签订了屈辱的《塘沽协定》。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增兵至30多万人、还有一个航空兵团,而驻守平津的29军仅4万人,兵力极为悬殊,在宋哲元的多次求助下,蒋介石却不肯增援,只要求29军主将与日军“周旋”,仍想避免战事发生。 7月28日拂晓,日军突然发动攻击,29军措手不及、伤亡5千多人,退守保定,导致北平沦陷,这也让29军从此背上了骂名。 宋哲元焦虑中重病身亡,接任的29军军长张自忠自杀未遂,此后多次写血书请求上前线,在枣宜会战中战死,以洗雪自己的冤名。 作为他们的老部下,张克侠、何基沣、王世江内心的愤懑与痛苦可想而知,他们只想抗击外敌、无心内战,想为自己的国家而战,而不是为蒋家王朝、四大家族而战。 王世江是宋哲元的老乡,“九·一八”事变后,他痛恨日寇,到29军报名要求“当兵打鬼子”,几个月就拿下了所有的新兵训练科目,不到半年就当了班长,卢沟桥事变当日,他曾拿着大刀片与日兵贴身厮杀,此后在抗日战场上杀敌无数,多次负伤、险失左臂。 当时29军由于是西北军旧部,在蒋介石手下长期受到不公平待遇,部队减员严重,蒋介石却不给补充,一心想把西北军的影响力给稀释出去,29军中不少官兵都想要奔赴延安,撤出北平后曾举枪自杀未遂的179师师长何基沣还前往延安养伤一个月。 1938年,王世江等几个人被秘密发展为地下党员,过起了“人在曹营心在汉”的卧底生活,他与师长何基沣在一个党小组,还帮新四军秘密筹集了3万大洋经费和武器,抗战胜利后,他们一直渴望能正式归队,暗中准备战场起义。 直到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最关键的时候,张克侠、何基沣、王世江等人反戈一击,带领2.3万名守桥部队官兵集体起义,不但重创了黄百韬兵团,为淮海战役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还带领大量国民党部队官兵走向了新生。 新中国成立后,张克侠和何基沣先后离开了军队,张克侠曾担任林业部副部长、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何基沣则担任了水利部副部长、农业部副部长,为新中国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王世江一直没改军人身份,1960年,他被调到了东北,曾在锦州工作,后来担任牡丹江军分区司令员,直到1974年退休。 回首往事,王世江感慨道:
不管是浴血抗战还是秘密入党、战场起义,这位原29军的普通士兵一直在凭着自己心中的报国信念做着抉择,也因此,他每次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参考文献:人民政协报《淮海战役哪位开国上将不慎被俘反将国民党部队策反?》 新浪历史《普通士兵王世江:所有人都在高喊宁死不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