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忆一次有益的外事活动

 艾俊民的游子报 2022-04-11

简忆一次有益的外事活动

■作者:吴三毛

  在前两期的《721矿游子》报中,看了洪淳康矿长和彭富良处长有关接待国际原子能机构俄罗斯籍专家的文章,也勾起了我对这次外事活动的回忆,即从本人存留的众多照片中翻找出这次外事活动的几张照片。现发给《721矿游子》报,用以对两位作者所描述的外事活动之补充。

  1992年间,接到中核总公司和七二一矿外事活动的通知,有两位国际原子能机构俄罗斯籍专家来矿进行学术考察和交流。在文件中我有幸被指名以邹家山分矿矿长的身份参与此次外事活动,任务是在邹家山矿床的现场向两位专家作基本情况介绍。按照文件通知的时间,我提前在邹家山露天矿生产现场等候。由于这次是七二一矿对外开放初期的外事活动,各级领导都很重视,陪同两位专家考察的领导有:江西矿冶局总工程师胡纬棠、七二一矿矿长洪淳康、生产副矿长徐世年、总工程师叶庆庚。

      待专家和领导来到邹家山小露天矿生产现场,进行了简单的握手礼节和相互介绍后(外国专家名字太长,我记不来),我展开图纸,向两位专家介绍了邹家山矿床的地质概况及矿床开采情况(见图一)。两位专家不时地询问相关情况,我均作了相应的介绍,但当他们问到矿山产量和矿石品位时,我面带笑容地回答道:这是相山矿田产量最大的一个矿床,也是矿区内矿石品位比较富集的一个矿床(国家规定铀矿山的矿床储量、矿石品位、矿山产量均属保密范畴,不得对外介绍)。叶庆庚总工程师见两位专家还想继续细问下去,随即用俄语向他们说道:吴矿长对以上问题没有得到上级的授权,不便给予介绍。听到叶庆庚总工程师的解释,两位专家会心地一笑,我也接着向他们说了声“实在抱歉”,化解了这一场小小的尴尬。

  两位专家听完我对矿床情况的介绍后说道:像这类群脉型铀矿床,储量将大幅度增加,因为有很多小矿体在矿床勘探时,受勘探网度的限制而没有勘探到,但在矿床开采阶段都显露出来了。他们接着说,前苏联的“红石矿”,矿床成因与你们相类似,同属火山岩型矿床,按照初步设计的开釆年限,早就应该闭坑了。但是现在还在开采,且产量还不低,这主要是在开采过程中,新增了很多矿体,且往矿床深部增加得更多。他们还说,根据“红石矿”的经验和你们邹家山矿床的开釆情况,你们在矿床的深部会发现更多的品位更高的矿体,加强矿床深部的勘探和开釆必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紧接着,我又领着两位专家察看了邹家山分矿的堆浸试验场地。当时邹家山矿石堆浸试验遇到了比较棘手的问题,在千吨级试验堆和二千吨级试验堆基本成功的基础上,上了一个万吨级的工业生产型试验堆,但是万吨堆的浸出时间拖得很长,后期浸出液的品位也很低,金属回收率远远未达到设计目标值。在将以上窘况向两位专家介绍后,相互进行了短时间的交谈。尔后,他们向我们介绍了一些世界相关国家在铀矿石堆浸方面的技术进展情况。他们说,“红石矿”和很多国外铀矿山已把堆浸浸铀作为铀矿石加工的主要工艺方式,产量占比已超过了50%。他们特别指出,堆浸取铀不适宜“强酸浸出”,因为高浓度的淋浸液迅速融化了矿石的表面,使矿石表面形成了胶状包裹体,不仅造成淋浸液进不到矿石内层,而且造成堆浸场的泥化和沟流现象,给堆浸生产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看完堆浸场以后,一行人准备乘车返回矿部古城招待所,当行至邹家山小桥时,洪淳康矿长提出大家在此与两位专家合影留念。大家背对邹家山露天矿一字形排开,两位专家被簇拥站在了中间。我的个头矮,且一行人中我职务最低,自然就站在靠胡纬棠总工程师的最边上。可是,高个子的专家硬把我拉着站在两位专家之间,并向大家说道,“地主”应该站在最中间,引得大家一阵哄笑。由此,一张印象颇深且使人生笑的“V”字队形合影照诞生了(见图二)。

  在七二一矿几十年的工作期间,我参与了十余次的外事活动,唯有这一次感到印象最深、受益最大。专家说的“红石矿”例证和深部矿藏富集的预测,给我在日后的工作中实施“进军邹家山矿床深部、开发721-14矿井延深工程项目和721-15矿井工程项目”的决策多了一分底气。同时,专家关于全球铀矿堆浸发展的信息,对我们七二一矿致力于推行堆浸生产在思想观念上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专家关于堆浸忌用高酸浸出的指点,对我们七二一矿日后的堆浸生产起到了技术警示作用。综上所述,我着实感到这次的外事活动,是我参与的十余次外事活动中受益最大的一次。

        @原文刊载于《721矿游子》第269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