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萍文集33:闲游梁洲

 艾俊民的游子报 2022-04-11

闲游梁洲

■作者:王  萍

  八月份的南京之行,我参加了“南京悦跑”的一个玄武湖跑湖活动。我由赋闲在家的姐夫老姜全程陪护。

  清晨的玄武湖荷香荡漾,有水的地方就有荷花吐蕊。到了集合地点,我一看多是年轻人,我勉强跟在第一方阵中,还接力举了一会儿“南京悦跑”的旗子。组织者“竹狼”是个很帅气的小伙,有他的关照,我很快就融入到这个集体中。那天是立秋又是全民健身日,玄武湖畔人头攒动,我们这个团队临时缩短跑步路线,不到八点半,我们的活动就结束了。

  老姜说:“时间还早,闲着也是闲着,我们上梁洲转转。”玄武湖我来过几次,多是冲着“菊花展”、“郁金香花展”一类的活动而来。这次,我们专拣人少的地方去。老姜轻车熟路,三转两转,我们转到了“古湖神庙”。

  湖神庙据说是明朝朱元璋为一毛姓渔民建的,这位渔民为朱元璋建黄册库提过合理化建议:“册库皆东西向,日朝出,册暴东影;日夕入,册暴西影;万世利也。”建议被采纳,为了表彰这位老人建此庙,所以这座庙也叫“毛老人庙”。

  庙门里挂着一只铜锣,锣上有精美的龙凤图案。庙门口有一口井,“此井自古有之”。明代淘挖清理时发现一把六朝铜钩,故名“铜钩井”。胭脂红大理石井栏上的几道深沟是人们到井里取水时,长年日久用绳子磨出来的。据说这口井水质“清冽晶莹,沁心适口。”曾国藩任两江总督时,品茗饮用之水均取自铜钩井。

  几步之外就是黄册库,也就是明代皇家户籍档案馆。用于贮藏全国户口、赋税册子的库房,因当时册子本身封皮为黄色,故叫“黄册”。

  与古湖神庙、黄册库的古香古色相比,梁洲北面临水的“友谊厅”就显得简约明亮。这是一座柠檬黄的西式平房,典型的民国建筑,四壁开门,均为玻璃门窗。东西两侧走廊边的八根罗马式立柱高雅不凡。曾因朱熹的诗:“一水方涵碧”而得名“涵碧轩”,后作为“招待各方人士及外宾之所”,更名“友谊厅”。厅里藤制的沙发和茶几是由玄武湖自产柳藤手工编制而成,古香古色。

  站在廊前,透过前后两扇玻璃门,我感受到之前不曾感受到的玄武湖柔美的滟滟波光,隔湖眺望,有一座葱绿小山上的亭角飞檐。

  “那是哪?”我问老姜。“应该是燕子矶的御碑亭吧。”老姜说。“下次我来南京,我们上燕子矶。”我说。●原文刊载于《721矿游子》第95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