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邵金芳文集:我的蒋永元老师

 艾俊民的游子报 2022-04-11

我的蒋永元老师

■作者:邵金芳

  想写蒋永元老师的念头由来已久。但是,它始终只是一个念头而已。就像一粒种子深埋在土里,迟迟不能发芽,总在等待春风唤醒它来。

  我的笔之所以不能一泻千里,畅快淋漓地勾画出他的形象,是因为他在我长久以来的印象中是模糊不清的。一度我曾认为我的这个老师是毫无特色的,是那种混入721矿教师队伍中很快就会无声无息的。他既没有刘政琤老师那种被书卷气息包裹着的读书人气质,也不像刘继鹏老师那样才华横溢个性十足,更无艾俊民老师因理想发酵出的如火热情。他是平平淡淡的那么一个人。他的脸上永远挂着最憨厚的笑容,那份笑容踏踏实实,不掺半分虚假。他的圆眼睛说话时就会眯成一条缝,里面总散发出柔和的光。他就像是邻居大叔般亲切。或者说像一盘家常菜那样让人觉得轻松自如,可口可心。但你就是很难寻出一点独特。显然,要写出他,对于我是极为困难的事情。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最近十多年,特别是近几年,他的影子总晃在我眼前:很纯粹厚道的笑容,说话间就微微眯起的圆眼睛,微胖的、有一点笨拙的体态……一遍又一遍,清晰而具体。以至于我不断想,我可能是忽视他很久。或者说我一直没有读懂过他。

  我想我的确是一直在忽视他这么一个老师。我一直是不喜地理这门功课的。我认为它是文科里面最枯燥无味的。那些什么时区的计算啦,什么寒流的方向啦,到现在都是让我头疼不已的。而他教的恰好就是我所讨厌的高中地理。但凭良心说,他的课还是很可以的。课备得极其认真,课也上得四平八稳的,鲜有差错。再加上他上海口音的普通话,温软软的,很是入耳入心。尤其是,他为了打破地理课的枯燥,课堂上常常会穿插一些有趣的生活故事。这些故事,总是在一片快乐里带领我们在艰涩的学习内容里跋涉。这是他的高妙之处。不过,在一个不喜欢地理的学生眼里,这些煞费苦心多半只是被辜负。我基本上是没心没肺地听,所以,那些故事都已全部忘记了,只一件还记得。那是一个冬天发生的事情。他初次分到721矿巴泉,看到哗哗流着的自来水他万分心痛,不顾别人的一再劝阻,晚上,冒着严寒,他偷偷爬起来关了水龙头。结果,第二天水管的水被冻住,流不出来了。他被大家好一阵埋怨……记得当时课堂上他一个劲说,唉,心痛啊,水资源浪费咧,要知道,上海的水好贵呃!那种发自肺腑的心痛,在当时的我看来,全然是一种市井气质的,或者说,就是一种上海男人的小家子气,这很让我有点看不起。

  或许就是这样的心理吧,毕业以后,我很少探望过他。就这很少的几次,也是混在同学中一起去的。我记得他每次都是极高兴的样子。看看这个,说,呃,长漂亮啦。拍拍那个,说,嗯,长高了一点啦。满心满眼的欢喜像河水汩汩地流出来,缓缓流过我们心里……但是我却是失落的。我指望的是,他还能给我一个稍微宏大的目标,并且斩钉截铁地说,只要你努力,就一定能实现。但诸如此类的话,他从来没有说过,一次也没有。他似乎没有说这种话的气魄。他就只絮絮叨叨和我们拉家常。和我聊得最多的是,以后得找一个脾气好的男孩才能过稳日子。他近乎是有一些婆妈了。我心里是不耐烦这些话的。一抬眼,看到他的爱人王老师也是点着头,态度极真诚的样子,我只能是一副照单全收的模样。而其实,这些嘱托还没有在我这里捂热,一出门,我就把它丢到九霄云外去了。潜意识里我在想,就我这样的条件,未来的婚姻会差到哪里去呢?我那时内心简直高傲得过分。

  我在忽略他这个人,所以,连同他对于我的付出也一并忽略了。这些付出被我想起来的时候,是在我做了老师之后。我的付出同样被我的学生辜负,这才慢慢体会出来,才一点点模模糊糊忆起来。

  我记得他在高二那年为营造一个共同学习氛围,给我们几个找过房子住的。房子就在他家附近。但事与愿违。我们那时都是十七八岁好玩的年纪,凑在一起,聊天时间明显多过学习时间,有时甚至还会跟着一些同学学习舞蹈,我又不是能管住自己的人,学习成绩可想而知……很长时间里,我内心抱怨他多此一举。现在回想,他一个普通老师,要找这么一个房子有多难啊,得拉下脸面到处求人。何况里面的桌椅哪里来?又是如何搬过来?这些辛苦的过程他从来没有提及过。甚至,对于我的抱怨,他也从来没有为自己辩解过,哪怕是只言片语。

  我最真切体会到他对于我的关爱,是那个电话。它应该是我记忆中最温暖的一个电话了。那是春节后接到的电话。当他温软的上海口音一跳出话筒,我立即脱口而出,“蒋老师”。本以为这只是一个最普通的师生问候电话而已。只不过让我尴尬的是,顺序倒了,应该是我打给他才对。直到他说出是很担心我,知道我离婚了,想和他爱人王老师一起来安慰我……我才明白这个电话的缘由:他们夫妻只是想安慰一个失意的学生而已。我不知道如何描述那一刻的心情。我记得当时我的泪稀里哗啦地流了一地,我好久没有这么痛快地哭过了。在这个冰冷的城市,我能掩藏好我内心所有的荒凉,能面对一切的孤独困厄谈笑自若,但是唯独,这样一个有温度的电话让我深藏不露的情感,像决堤的洪水,汹涌而出……我独自打拼的心酸、寂寞、抗争后的疲惫此刻一股脑的全部涌出……而同时,我又感觉到有温亮的光一点点照进我的冰凉心底,这光亮给了我莫大的生活勇气。

  我那时以为我读懂了他,其实我也只是读懂了他的一个侧面:他爱他的学生,如一个父亲那般。而他更丰富的地方,像是隔着毛玻璃,我总看不真切。其后的交流,他说的多是在上海退休生活里的小事情。去合唱团练习的快乐,去学习摄影时的惊喜。那些生活细节琐琐碎碎,也都真真切切。大多的时候,我一直只是听听而已,它们并没有真正流进我的心里。直到我不经意间捕捉到一个细节。那时他电话里和我说,我得去参加合唱了。王老师也得去表演,她现在在做表演的裙子呢……隔着那么远的距离,我都能看到最有生活气息的一幕:老太太专心致志地缝着衣裙,更准确地说,是在缝制她年轻时的理想,而一边的那个老头,温情脉脉地看着,微笑着,烟火气息就这么肆意地流淌在他们并不大的房子里面……。这不就是我一直渴慕过的东西吗?此刻它真实地出现在老师的生活里面,而这不也是老师一直希望我能拥有的吗?

  到这时,我才恍然惊觉:蒋老师其实一直是有鲜明特点的,只不过这个特点一直被我忽视而已。这个特点就是他是极有烟火味道的一个人。这种烟火气让他踏踏实实护卫着自己的生活,平平淡淡地经营着自己的婚姻。这样的烟火气才是一个人能活好的根本,它远离宏大的生活主题,删除毫无意趣的琐碎,只是这么真实着,平凡着。我忽然忆起很多小细节。我回想起,刚参加工作那会,有一次回到721矿,在莲塘菜场偶遇他。看到我一头长发飘飘,他满脸惊喜,那是一个父亲看着长大闺女的眼神,而我却那么无视地走过;我还回想起,他无意间看到我和同学在721矿金安小区聚会的照片,欣喜地电话我,挺好的,穿搭得蛮洋气呢。而我,却暗自笑话他大惊小怪的……

  这么多年来,他从来没过问我的工作成绩如何,他只是单纯地希望我婚姻幸福。而我始终没有读懂他一直以来的这个心意。他其实早已从我过于理想化的性格里面有了隐忧。而我全然忽视一颗父亲一般的心,忽视他给我最恰到好处的关怀……年少不懂蒋老师,读懂已是中年时。在泪眼婆娑中,我终于读懂他。我的烟火气十足的蒋老师啊,我要告诉你的是:我给我的散文集取名《烟火里的香气》。而这个名字的灵感,全是缘于你……

  注:蒋永元老师是我高中的班主任,也是我的地理老师,后来他调到上海鲁汇中学任教。他一直都在关心着我。只可惜自己年轻时太过任性,没有认认真真听过他的话。微信里他和我说,你写得完全属实。我只是想真实记录生活,里面叙述的每件事情都是我和他交往的真实事情,我不敢有半点夸张和修饰。我很高兴能写出来,了我一个心愿。因为我一直想让大家知道我的这个老师,虽然他很低调,很朴实。@原文刊载于《游子》第322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