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一旦控制住脾气,就能成就事业

 思维观察员 2022-04-11

01.

秦国之所以能一统,离不开它吸纳的众多人才,这里既包含诸如商鞅、张仪、范睢等叫得上名字的,也包含一大批虽无名无分但也提出过独到见解的人才。

《战国策·秦策》就提到了这样一位能洞悉国际大势的人才,他与秦武王分享着如何处理邦交建立霸业的见解。

他对秦武王说——

王者的军队胜而不骄,霸主的军队败而不愤。

这才能使对手诚服,保持邻里和睦共处。

可是现在大王您对魏、赵两国广施恩德,却对齐国冷淡,这是骄傲的表现;

宜阳之战失败之后,就疏远了楚国,这是愤恨的表现。

骄傲和愤恨让您难以成就霸业。

这个谋士,开口就怼了秦王,给秦王抛了一个观念:只有胜不骄败不愤,才能成就霸业。

并就此,通过(充要)条件推理做了反向论证:

只有胜不骄败不愤,才能成就霸业

秦胜齐就骄傲,败给了楚就愤恨

------------

秦国难以成就霸业

属于(充要)条件推理中否定前件则否定后件的形式,推理有效。

只要前提成立,则结论成立。

这个谋士假做大前提的观点成立,根据秦国当前的形式可知小前提为真也成立,则论证得出的结果可信。

秦王对此也是默认的。

02.

谋士的初衷很清晰,你秦王要成就霸业,就必须戒骄戒躁。

只有这样才能让最开始的成绩,保持到末了,有始有终,得到成就霸业的结果。

古人喜欢引经据典,他接着给秦王说——

《诗经》上有记载:

人们做事总是把开头做的很好,但很少有善终的。

因此成大事者都特别的重视事情的开头与结束。

又抛出了一个观点——善始善终。但是,为什么呢?总得给个解释吧。

他继续讲起了故事——

先有智伯灭范、中行氏,又攻晋阳想灭赵,骄傲自大,结果被韩、赵、魏三家所灭;

再有夫差把勾践困于会稽山,又大败齐国,却在会盟时傲慢无礼,最后被勾践擒杀;

还有魏惠王攻楚、战齐,大败韩、赵联军,之后飞扬跋扈,导致太子战死,自己被囚禁。

这三人当初都建有赫赫战功,却未能成就霸业,落得个惨败收场。

可见做到“善始”容易,而要有个“善终”却不易。

他通过举例论证的方式,进行了一番论证:

智伯善始不善终,被灭族

夫差善始不善终,被擒杀

魏惠王善始不善终,被囚

------------

不能善始善终者,不能成就霸业

这样一论证,这个观点的说服力就大多了。

03.

此时秦王有点懵,你一会儿说不骄不躁,一会儿又善始善终,你到底想要说什么呢?

其实这位谋士做的这些,只是为了做铺垫——共识的观点做大前提——以便更容易地进行下一步说服。

他开始细数秦武王取得的众多功绩——

秦破宜阳、占三川,使天下策士不敢多言;

隔绝诸侯联系,使其不敢聚集谋划攻秦;

攻取黄棘,使韩、楚联军不敢西进…

大王已经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如果能善始善终,称霸天下的大业就指日可待了。

看似彩虹屁,实质上再给秦王点明一个点:你已经“善始”了。

再套用前面得出的结论做大前提进行条件推理:

不能善始善终者,不能成就霸业

秦国要成就霸业

------------

则,秦国必须善始善终

条件推理中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的形式,推理有效,前提为交谈双方都认可的观点/意愿,则该结论可信。

现在你已经“善始”了,只要做到“善终”,就能成就霸业。

04.

成就霸业可是秦王的梦想所在,只要说到它,秦王准来劲。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简单了——如何做到“善终”?

这位谋士没有立即回答该如何做,而是强调了“善终”的难度,以便让秦王更加重视。

《诗经》上说: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可见这最后一段道路是十分难走的,这也就是“善终”所要面对的困难。

而困难的核心在于大王您的骄傲、愤懑情绪。

说到这里,就把他的第一个观点套上了。

整合起来的推理为:

胜不骄败不愤,才能成就霸业

(只要秦王)胜不骄败不愤

------------

则,(秦王)可能成就霸业

小前提“秦王胜不骄败不愤”与事实“秦王常常情绪化”不符,则结论为假。

怎么办?如何扭转?

要想成就霸业,你秦王就必须得改了这个情绪化的毛病。

如此,逻辑就通了,整篇论说的前后逻辑就串起来了。

05.

秦王听了,觉着好像是这么回事,但又有些没整明白——为啥我只要不情绪化(胜不骄败不愤)了,就能成就霸业,这个好像没说清楚。

这位谋士继续讲解,同时也对秦王强化着这一观点——

现在的天下大势,各诸侯国无非就两种想法:

不是联合起来攻打楚国,就是联合起来进攻秦国。

为什么这样说呢?

他继续阐述自己的分析——

当前,秦国支援魏国抵抗楚国,楚国支援韩国抵抗秦国,四国的军事力量相当,正僵持着。

而齐、宋两国在这四国之外,它们的立场就变得非常重要。

秦、楚两国谁先争取到它们,谁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得以“善终”,成就霸业。

如何争取呢?靠的是秦王和楚王的谋略,其中最重要的是不让齐、宋感到威胁,同时能得到利好。

也就意味着,让齐、宋能感知到,若战胜了能与它们共享利益,若战败了也不会被指责,彼此能和睦相处。

谁能做到这些,齐、宋就更容易被谁争取到。

所以回归到起点,你秦王得学会:胜不骄 败不愤。

这样更容易争取到盟友,改变僵持局势,获得战争胜利,成就宏图霸业。

#看故事理逻辑|推荐——

我为你游说各国,但你得给够我钱

你得急流勇退,我来接棒享受成果

治国切勿狂妄自大,需谨小慎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