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很爱你,但我不愿意做替罪羊!

 很甜的可乐 2022-04-11

Hello,亲爱的萌,又到了每周四的荐书专栏了,本周想要给大家推荐的作品,还是我自己非常喜欢的日本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的作品《红手指》。

《红手指》是200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笔下“加贺恭一郎系列”的第7部作品。

我第一次看这部作品,是本科一年级的时候,距今,也有六七个年头了,前段时间重新翻看,也只不过是因为整理旧物的时候,看到书架上堆放的东野圭吾,然后好奇心驱使,捡了其中一本,一口气读完。

《红手指》讲述的故事非常简单。有必要一提的是,它的创作背景:

王菲在《从东野圭吾作品看日本教育》一文中指出,20世纪90年代,日本国内爆发了经济危机。由于社会物资的匮乏,为了支撑起日本的生存开销,每个家庭中的父亲角色不得不极度努力的去工作。

然而,工作上时间和精力的大量投入带来了别的负面影响,这直接导致很多父亲与孩子之间日常交流的缺失,切切实实影响到了孩子家庭教育的完整性。对于子女而言,父亲甚至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是变成了母亲口中和自己记忆中的一个模糊印象。

正因为有了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也才有了《红手指》这个出色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普通的日本家庭,五十出头的前原昭夫下班后发现一名女童死在自家后院,而凶手正是他十五岁的儿子直巳,在妻子八重子的百般阻挠下,昭夫为了所谓的“保护”儿子和家庭,放弃了去警察局自首的念头,转而嫁祸给自己的母亲——身患老年痴呆症的前原政惠。

但他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刑警加贺恭一郎早就从他为儿子掩盖罪行的蹩脚手法中看出了蛛丝马迹,一经查证,立马就真相大白。

可奇怪的是,加贺看出昭夫说谎之后却没有立即拆穿他的谎言,而是对同是刑警的表弟松宫说:“刑警并不是只破案就够了。什么时候破案、怎么破案才是最重要的。这个家里有隐蔽的真相,但不应该在苦察局的审讯室里强迫他们说出来,必须在家里,让他们自己说出来。”

于是,在警察带走前原政惠之前,昭夫终于悬崖勒马,实现了自我救赎。

和东野其他大名鼎鼎的作品相比,很多人都觉得这个故事并不好看,毕竟它本来只是一个要收录在加贺探案集《有一个谎言》中的小角色而已,但由于篇幅和题材都不适合,这才作罢。

形成长篇的它,多了东野式的絮絮叨叨,再加上它抛弃了推理小说层层剥茧、步步深入、最终真相大白的套路,一上来就呈现了犯罪现场,揭秘了杀人凶手,乍一看,还真的挺没意思的。

但这却也是它出彩的地方,抛却了出人意料的诡计,东野的着重点放在了人性上面。

韩雪在《人性的救赎》一文中写道:照顾老人的法定责任与无形中增加的压力和负担,需要人性中的耐心和孝心去拆解;夫妻之间由于生活压力和时间流逝而带来的冷漠隔阂,需要人性中的理解宽容去温暖;对孩子的爱护与无节制的溺爱如何区分,需要人性中的理智来界定。

换言之,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都需要辩证看待。

一开始,看书的时候,确实很鄙视昭夫夫妇,特别是八重子,她一味地溺爱自己的孩子,明知道孩子犯了错,却不思教育孩子改错,只会一味的包庇,她不知道,正是她的纵容,才使得孩子变成一个毫无同情心的杀人凶手。

而昭夫呢?一味回避家庭矛盾,不论是关于赡养母亲,还是关于和妻子八重子的相处的,甚或是关于孩子直巳的教育的,他都以工作忙碌为由,袖手旁观。某种意义上而言,正是因为他的不管不顾,才会使得儿子变得冷漠暴躁,缺乏善意。

整个故事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同样面对儿子犯错,两位母亲截然不同的做法,直巳杀了女童,八重子只想着把罪责推卸到老年痴呆的婆婆头上,半点没有反思自己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相反的,面对前原昭夫包庇罪犯儿子的行为,前原政惠用爱唤起了昭夫的良知,使他避免铸成大错。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高下立见。

学者止庵说:《红手指》里面的善是存在于恶的底线之下,很多人觉得《红手指》不好看,但是我觉得这是东野圭吾非常好的一本书。善恶能写到这个程度,但是东野圭吾总的来说,写善的能力不如写恶的能力,他是善于写恶的人,但是写善的时候他有限度。

我深以为然。

和《嫌疑人x的献身》以及《白夜行》蕴含着深沉的爱情之爱相比,《红手指》补齐了缺失的亲情这一块,虽然名气不及前两者之大,但消闲翻阅的时候,体验还是很好的。

至少,也给我们时下“放下工作养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的家庭亲子关系,带来一些有益的思考。

以上,祝好,晚安。

作者|可乐 配图|《七号房的礼物》电影截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