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若再不能紧紧拥抱,就请好好告别!

 很甜的可乐 2022-04-11

入手吉本芭娜娜的《厨房》,纯粹因为我喜欢上海译文出版社策划出版的译文经典系列的图书,再加上类似小时候集齐七龙珠可召唤神龙的收藏癖发作,趁着今年读书日做活动,我将图书购物车清空了。

阅读《厨房》时,恰好是在午后,一杯柠檬水,一个红豆派,我一口气便读完了这个关于告别的故事。

故事篇幅非常短,情节也十分平淡,遣词造句都像老友间闲聊的口吻。

但,正是这些看似稀松平常的简单对白,平平无奇的日常细节,将作者所要表达出来的情感,诠释得淋漓尽致,却又细腻动人。举重若轻,大抵就是如此。

若是早几年遇到这个故事,我的感触大概不会像现在这么多,也不会像现在这么深。

因为早几年,我还处于天真幼稚,无知又无虑,热血中二又愤青的少女岁月,可现在已跨入频繁无奈,时常被迫做选择,上有老下有小,既不敢死也不敢病,舍比得多,却还得天天自我打鸡血的强壮中年时代。

如果说少女岁月里最严重的事情是生离的话,那么很不幸的是,死别已经成为中年时代里的常态,见一面就少一面真的不是一种夸张的修辞。

面对好友的逝世,面对至亲的离开,大概没有一个人可以真正做到云淡风轻,也没有一个人可以真正做到毫不伤怀。

《厨房》,讲的就是一个关于活下来的人,该怎么继续生活的故事。

或者说,吉本芭娜娜只是提供了一种参考,一种让你觉得面对生死的时候,自己并不孤独,也并非懦弱的精神鼓舞。

你可以选择沉溺于悲痛,画地为牢,终日伤感,不能自已;你也可以选择走出哀伤,重新拥抱岁月,拥抱生活也拥抱生命。

很显然,吉本故事中主人公的选择,都是后者。悲伤必须有尽头,可记忆和念想,却可以永无期限。

放下不是不再怀念,也不是不再爱。而是把爱放回心里,放过自己,让生活继续。

仓央嘉措曾说,除却生死,世间一切都是小事。很遗憾的是,关于生死这两件大事,从来都是人生的必修课。在这一点上,死神倒是十足不讲情面的公平。

记不清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很害怕在一些莫名其妙的时间点接到家里人的电话,因为我害怕听到关于谁永远离去的消息。

我承认自己并不比任何人勇敢,就和吉本笔下的樱井美影一样。

年岁渐长,关于时间的恐慌感就越来越明显。我讨厌一切提醒我时间如流水的节日假期和庆典,像春节,中秋和冬至。

可这些“仪式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提醒我,相聚时间已无多,“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念头更是十分紧迫。

或许其他问题都可能是“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可生死不是。

这也是为什么听闻朋友的至亲离世,我却从不安慰的原因。因为根本无从安慰,世上本就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在这个问题上更是如此,不论措辞多么诚挚,态度多么诚恳,眼神多么真诚,一旦开口,总是难逃“站着说话不腰疼”之嫌。

你费尽心思,自以为掏心掏肺的安抚,对于当事人而言,可能只是累赘和负担罢了,毕竟ta在黯然神伤,默默追思和缅怀之际还得抽空承你的关怀之情,谢你的挂心之谊,恐怕很难接受得乐意。

这大概也是我喜欢《厨房》的原因。面对美影的不幸,雄一从来都是做比说的多。

“既然你失去了温暖的依靠,那么即便我不能成为你的依靠,能在特定时刻给予你一些温暖,也是好的”。

与苍白无力的口头安慰相比,行动总是更加熨帖人心。这样的情谊,与其说是难能可贵,倒不如说实在可遇不可求。

好的作品,在引发强烈共鸣的同时,总会带来一些有益的思考和自省。

《厨房》虽然讲的是一个面对至亲至爱离去之后,留下的人该如何继续生活的悲情又温暖的故事。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未尝不是一份让读者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的深情又温柔的规劝。

现在的我,会更深刻地理解陪伴的意义和价值,然后尽己所能,将时间和精力更多的留给爱的人。永别那一天迟早会来,所以,我珍惜相聚的每一刻,并且不曾浪费一分一秒欢聚的时间。

人生嘛,不求无憾,但求无悔。

即便“送君千里终有一别”,但至少,我很认真地在学习如何道别。

其实,好好道别,不是为了让留下的人能够下定决心重新开始,而是为了让离开的人能够放心离开。

我相信,读完《厨房》,即便伤痛不减,也能稍微释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