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策略性采购?

 供应链重构 2022-04-11

题记:昨天,公众号“供应链重构”的读者朋友在后台留言:有没有策略采购部门的工作职责及要求啊

“策略采购”一词,近年来被一些公司提及。他们认为,传统采购过于局限于甲方视角,不能通过泛供应链全局优化的高度(详见《什么是采购管理的高度?》)去横向集成整合资源,实现总成本最低,因此用“策略采购”区别于传统采购。

他们希望采购“有经营思维。经营产品、经营供应商关系、经营数据,从总成本的角度,去评估采购成本和效益。”“与供应商建立全局协同,通过优化采购批量和频率降低配送成本,通过协助供应商建立合适的中转仓,通过供应商辅导改善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品质,通过产业链合作实现资源互补,通过参与上游集中采购实现利润共享,等等”。

其实,随着商业经济和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发展,采购管理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和变化。目前,即使公司的采购部不叫“策略采购部”,大部分也是基于这个思路在打造采购部,所以要不要特意叫“策略采购部”并不重要。

如今大家普遍认同:“当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亦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详见《从善待供应商说起》)”,采购管理的发展趋势是供应链思维下的采购管理,与供应商的关系从博弈逐步走向共生。

那么,策略采购部(也称策略性采购部,本质上是基于供应链思维的采购部,也是目前大家都在打造的采购部)的工作职责和要求是什么呢?本文简单阐述,供参考,并欢迎读者朋友们在公众号“供应链重构”后台或“供应链精英俱乐部微信群”讨论交流。

一、策略采购部的使命

通过建立战略性采购体系,与供应商建立共生生态,可持续为公司横向集成优势资源,提高公司的供应链竞争力。

二、策略采购部的主要工作

(一)采购渠道管理;(二)采购成本管理;(三)采购执行管理;(四)采购组织管理。具体内容详见《采购管理到底管什么?》。

三、策略采购部的具体职责

(一)体系建设

1.从泛供应链全局优化的视野,建立采购管理体系,包括供应商管理体系,成本管理体系,品类管理(详见《采购物料分类管理》)、四种采购方式、六种采购策略、十种采购模式的模型建立。

2.建立采购风控体系,识别并预防涵盖横向来自质量、价格、时效、齐套的风险,纵向来自法规政策、行业、供应商、物流与仓储环节的风险。

(二)推动数字化

1.数据化:推动采购端数据模型建立,包括供应商行业现状和趋势数据、产品数据(成本、供需影响因素、替代品市场、技术变革方向等)、公司产供销平衡数据等,基于模型采集数据并分析,以求科学地指导采购决策。信息化:

2.信息化:推动采购信息化,导入电子采购,借助大数据、智能化、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技术(详见《数字化供应链》),在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详见《追求确定性,是永恒的核心课题》),提高采购决策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三)供应链协同

通过供应商分级,与核心供应商建立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通过ESI(详见《ESI:早期供应商参与》)、供应商辅导(详见《供应商辅导》)、计划协同、前置检验、优化采购批量和频次、库存共享、OEM/ODM(引申《不合格贴牌产品处理程序》)、共建研发中心、品牌联名、战略投资等方式,创造共生的供应链生态,降低供应链总成本,提高供应链总效益。

(四)采购执行管理

(五)采购付款管理

(六)采购服务管理

(七)采购部门管理
第(四)至第(七)详见《采购执行部门的工作职责及要求》。

四、策略采购部负责人的胜任力要求

(一)事业心

1.视公司成败为己任,当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远超过岗位自身职责的要求时,仍然坚定采取行动;

2.认同组织的社会价值,将自己的工作视为对社会发展有价值的事业,并建立必将达成任务的信念 ;

3.敢于创新,具备行业视野,认为引领行业变革发展是自己的职业使命;

4.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诚信务实,结果导向,以成就下属为荣。

(二)整合力

1.拥有面对复杂问题的破局力,善于整合使用各种资源,聚焦解决问题;

2.不断通过直接宣传、建立机制等方式推动内外部相关人员协作与分享资源;

3.促使内外部合作方达成共同理念,形成默契、积极的“合力”关系,更高效完成双方均无法单独完成的工作(具备泛供应链大局观,而非通过“猎人模式”追求短期的利益)。

(三)协同力

1.建立内部、外部网络来支持协作,开放共享信息和资源,激励组织内跨部门团队工作的文化;

2.从长远利益出发来解决团队间的争执或冲突;

3.牺牲团队利益来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

4.提前发现重大冲突隐患,必要的时候激发一定水平的冲突,引导各利益方建设性达成共识。

(四)执行力

1.推动战略内涵的落实,促进组织战略的执行和实现;

2.预见机遇或挑战,在复杂情境中,根据有限的信息判断全局和发展,在充分判断未来长期收益的基础上敢于果断做出决策;

3.精细管理理念,追求公司质量和细节在市场上的领先地位;

4.坦然理解逆境是人生的一部分,自信把控人生和工作。关注最终结果,紧盯目标和使命不放弃、并将理念清晰地传达给整个团队。

(五)模型力

1.有结构化的问题分析能力,能发现问题本质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有很强的归纳能力,能透过问题表象总结普遍性规律,并通过建立体系、制度、流程等各种模型,为后期问题提供结构化的结构方案;

3.具有系统思考和全局思维,对数据敏感,有较强的数据加工能力,善于发现模型缺陷,能及时改善模型。

(六)学习力

1.具备自主性学习能力,能自觉、自愿地保持学习;

2.具备能动性学习能力,能富有创造性地去学习,会思考、批判和消化知识;

3.具备创造性学习能力,能通过已学知识推陈出新,融会贯通,创造新的方法论等知识体系。

(七)决断力

1.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善于通过数据和逻辑分析验证问题的方向和走向(如成本结构、供需数据等);

2.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在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发生冷静,并迅速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如黑天鹅事件造成行情波动);

3.具备果断决策的能力,有大局观,能在该决断的时候迅速决断(如行情进入上升通道时,每一天都是第二天的低点,该迅速做出采购决策)。

(八)领导力

1.具有真正的个人魅力和领导气质,能够指明激动人心的组织使命和目标;

2.在组织内营造并传导积极信念,激励团队自我成长和价值体现,以成就下属为荣,推动团队追求卓越;

3.从组织发展的长期角度考虑制定人才的匹配、发展、评估、流动机制,不断提升组织能力以推动战略实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