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陶渊明的田园生活,华喦绘《归去来兮图》

 泊木沐 2022-04-12

山水画的创作在北宋初年就相当成熟了,画家们为了丰富山水画的内涵,喜欢在画中画上一些人物,表现出山水与人的亲密互动。在这一时期,人物往往作为山水画中的“配角”出现。

到了明代初年,诞生了一个师法宋人院体的绘画流派——浙派。浙派的画家们开始强调人物在山水中的重要性,他们喜欢画历史典故、名人轶事。在浙派的作品中,山水人物同样重要。浙派的风格影响到了吴门画派,有时人物成了山水画中的“主角”,在画中的“分量”甚至高于山水。

华喦 归去来兮图

清代华喦在创作中力求古法,再加上擅画人物,留下了很多山水人物画佳作。这幅《归去来兮图》是华喦晚年作品,描绘了晋代文人陶渊明的散文代表作《归去来兮辞》。用一幅画涵盖一篇散文的内容,说实话是相当困难的。这就导致华喦在创作要抓住重点,不仅要表现重点人物、重点事件,更要抓住陶渊明的高洁志趣与内心感受。

画中有个细节,一棵古松盘旋向上生长,松树的枝干好像虬龙一般张牙舞爪。这棵松树有两重意思,第一重是指陶渊明的人品像松树一样刚正不阿,第二重意思指陶渊明的追求像松枝一样自由豁达。用松树强调陶渊明的性格,让人物塑造更加立体。

华喦 归去来兮图 局部

华喦是个全能型的画家,他什么题材都能驾驭。不过,随着年纪的衰老,他在人物造型方面有些退化,所以他用多种手法烘托人物的性格。画中还有三四处类似的细节,在竹篱笆附近有一丛菊花,松树旁边是竹林,远处是无尽的山峦。看着这些含有深意的细节,不但能吟诵出“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还能联想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华喦在这幅《归去来兮图》中,融合了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的技法。多种技法融为一体,让人产生出一种惊艳的感觉。大家加深了对陶渊明散文佳作的理解。

华喦 归去来兮图 局部

《归去来兮辞》这篇散文流传极广,北宋文豪欧阳修曾经说过,“两晋无文章,只有一篇《归去来兮辞》。”图解这样的名篇,华喦一点也不敢马虎。他用丰富的色彩,描绘出田园生活的快乐。他用烘托的手法,表现出陶渊明的高贵品质。

古人很早就知道,画人物要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由于古人往往采用的白描的手法进行创作,很难在勾画人物的时候强调面部结构。于是才有了烘托手法出现,在这一点上华喦找到了正确的创作方向。

华喦 归去来兮图 局部

华喦因其全面的创作能力,位列“扬州八怪”之中。其实他的作品一点都不怪,只不过他太喜欢描绘和自由有关的题材,和他身处时代有些格格不入。还好,喜欢他的人,就是喜欢他爱自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