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唵米决口喻
2022-04-12 | 阅:  转:  |  分享 
  
唵米决口喻

【原文】

昔有一人,至妇家舍,见其捣米,便往其所,偷米唵之。妇来见,欲共其语,满口中米。都不应和。羞其妇故,不肯弃之,是以不语。妇怪不语,以手摸着,谓其口肿,语其父言:“我夫始来,卒得口肿,都不能语。”其父即便唤医治之。时医言曰:“此病最重,以刀决之,可得差耳!”即使以刀决破其口,米从中出,其事彰露。

世间之人,亦复如是。作诸恶行,犯于净戒,覆藏其过,不肯发露,堕于地狱、畜生、饿鬼。如彼愚人,以小羞故,不肯吐米,以刀决口,乃显其过。



【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到丈母娘家去,看见丈母娘正在家捣米,就到屋里偷了一把米含在嘴里。妻子看丈夫来了,想跟他说话,丈夫满口含着米,呜呜地不应答。因为在妻子面前怕难为情,便不肯把米吐出来,也就不说话了。妻子见他不说话,奇怪了,就用手去摸,以为他口肿了,就对她父亲说:“我丈夫刚来,突然就患了口肿,都不能说话了。”她父亲随即叫来医生替他治疗,医生说:“这个病很严重,要用刀割开口子,才可以治好。”于是就用刀割开他的嘴巴,米就从刀割开的口子里漏了出来,事情的真相也就败露了。

世上的人也是这样。他们做了种种恶行,违反了清净的戒律,就把过错掩藏起来,不肯说出来求忏悔,以致后来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这类恶道中。就好比那个愚人,出于小小的难为情,不肯吐出米来,直至到刀来割开他的嘴巴,才显露出他的过错来。



【故事征引】

别让心畸形

默仙禅师在在丹波的寺院里修行。有一位信徒对默仙禅师说:“我的妻子贪婪而且吝啬,对于做好事行善,连一点儿钱财都不舍得,你能发发慈悲到我家里去,向我太太开示,让她行些善事好吗?”

默仙禅师是个痛快人,听完信徒的话,非常爽快地就答应下来了。

当默仙禅师到达那位信徒的家里时,信徒的妻子出来迎接,可是半天过去了,他妻子却连一杯茶水那舍不得端出来给禅师喝。于是,禅师握紧拳头,伸到她面前。“您这是什么意思啊?”妇人吃惊地问。禅师说:“我的手总是这个样子,你说是怎么回事呢?”

信徒的妻子说:“如果你的手天天是这个样子,就是有毛病,畸形的啊!”

默仙禅师说:“是啊,这样就是畸形。”

接着,默仙禅师又把另一只手伸展开成了一个手掌,并问:“如果天天是这个样子呢?”

信徒的妻子说:“这样子也是畸形啊!”

默仙禅师趁机说:“夫人!不错,这都是畸形,只知道贪取,不知道布施,这是畸形。只知道花用,不知道储蓄,也是畸形。钱要流通,要能进能出,要量入而出。”

信徒的妻子在默仙禅师这么一个比喻之下,对做人处事和经济观念,用财之道,了然于心!世间上有人过分贪财,有人施舍,均非佛教中道之义,她终于豁然领悟了。



人心不足蛇吞象

有一位修道者,在村子里名望很高,村民们有什么事都会去找他帮忙。有一天,修道者打算到一个清净的地方禁欲苦修,于是他辞别了村人,孤身一人来到一处无人居住的山中隐居起来。

他刚上山时,只带了一块布当做衣服。后来他想到要换洗衣服的时候,需要另一块布来替换,于是就下山到村庄中,向村民乞讨了一块布当做衣服。村民们都知道他是虔诚的修道者,于是毫不犹豫地就给了他一块布,当做换洗用的衣服。

当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之后,他发现在他居住在茅屋里面有一只老鼠,常常会在他专心打坐的时候来咬他那件准备换洗的衣服。他早就发誓一声遵守不杀生的戒律,因此他不愿意去伤害那只老鼠,但是他又没有办法赶走那只老鼠,所以他回到村庄中,向村民要一只猫来饲养。

得到了猫之后,他又想:猫要吃什么呢?我并不想让猫去吃老鼠,但是也不能跟我一样只吃一些野菜吧!于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只乳牛,这样那只猫酒可以靠牛奶为生。

但是,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发觉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时间来照顾那只母牛,于是他又回到村庄中,找了一个可怜的流浪汉,于是就带着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到山中居住,帮他照顾乳牛。

流浪汉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之后,他跟修道者抱怨道:“我跟你不一样,我需要一个太太,我要正常的家庭生活。”修道者一想,也觉得有道理,他不能强迫别人一定要跟他一样,过着禁欲苦行的生活。

就这样,修道者的欲望越来越多,到了后来,大概是半年以后,居然整个村庄都被搬到山上去了。

献花(0)
+1
(本文系千機閣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