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加个⭐️星标,这样才不会漏掉推送。 我们一直说“30而立”,立的到底是什么? 在30岁之前,我时常会想这个问题,但始终没想明白过。 曾经我真以为是成家立业,但后来发现压根是不相干的事儿。 成家就“立”了吗?早早成家却把日子过得狗屁不通的,大有人在。 立业就“立”了吗?且不说真正做事业,30岁之后爆发才是更常见的事。就算表面上早早端上一副稳定饭碗——我们姑且算作立业——但内心慌得一b的,不也还是大有人在吗?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什么,那有什么就变得缺乏意义。因为你有的可能恰恰是自己不想要的。 …… 那么,到底要立什么呢? 在30岁生日当天,我写了《30岁》,总结了过去这些年的15条人生经验。说来也巧,正是写完这些经验之后,最近我突然明白了: 30而立,立的是一套相对稳定的认知体系。 具体而言,是你对生命的理解,你对自己的理解,你对世界的理解——这三重理解,构成了你的认知体系。 听起来有点像我们说的“三观”(虽然我从来没想明白是哪三观),有点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点像哲学经典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都有点像,但又似乎都不是。 这三重理解,是我自己的答案。 我还用那15条经验来举例。 比如,对生命的理解。 正是对“诸行无常”的体悟,让我能够更坦然地面对失去;虽然依然很痛苦,但不至于沉沦于痛苦;是“存在先于本质”的启发,让我明白应该自己创造自己人生的意义,而不必拘泥于外部的任何说教。 这些都是很根本、很大的问题;但正是这些问题,影响着你生活中每一天的每一个选择,只不过你可能并没有感觉到。 没有答案,就会很迷惑。 比如,对自己的理解。 我遵循“不可慕虚名而处实祸”和“不在意他人的眼光”,根本原因是,我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我知道,端着一副虚面子、背地里却穷得叮当响,这种日子我过不了。 再比如,对世界的理解。 我愿意相信努力就有回报,我愿意相信努力就能过上好生活,因为我可以做到努力,这没问题。 但我知道,我有我的想法,这世界却另有想法。 真相是,“选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努力”的作用远没有那么大。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认知,我才会在相当大程度上调整自己的事业方向,不惜在短期内付出代价、收入下滑、面对一大堆的挑战和困难。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对自己人生进行审思,获得对生命、对自己、对世界的三重理解;然后,这三重理解指导我去如何生活。 这三重理解最大意义在于,每当我短期遭遇困境、陷入迷茫时,我突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处于当下的状况时,我能把这些认知拿出来,就好一套可以校验的核心原则,让我能恢复清晰感,能看清路该怎么走。 所以,这套认知必须是相对稳定的。因为内在认知的不稳定,必然体现于外在的摇摆不定。 这套认知也不是“真理”,不是“通用”的。 你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三重理解,构建自己的核心认知。 30岁并不见得是某种“精确值”,不是说一定要在这个时候完成。你可以更早或者更晚完成这件事,29岁、29岁可以,31岁、32岁也可以。 有的人可能25岁时就完成了这件事,而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没完成这件事。 同时,这也是为什么,我不觉得30岁之前一定要获得太多“确定”的东西,尤其是外在“确定”的东西。 我更支持,在30岁之前抓紧时间,去多读书,去多做事,去多远游,去多见人。 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年龄逾长却脑袋逾空。 只有这样,你才能形成自己的关键认知;只有这样,你的认知才是有根据的,是稳固的,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于是能指导你的。 30而立,所立正在于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