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变作业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直通一线王国己 2022-04-13

改变作业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学生的练习册、辅导书,大都是选择题,很多学生时间一紧张,就糊弄,选个ABCD就交上来了。实际上,在高一高二积累阶段,能不能选择正确答案,完全是其次的事,而把练习册中所选的篇章认认真真读过,弄懂里面的词汇、短语、句子、搭配,长难句,弄清楚篇章的结构、特征、文体、文章的patterns才是关键。甚至可以说,一篇文章,你要是这么读过去,后面的几个选择题根本就不在话下。但如果养成了囫囵吞枣地读完一遍,然后凭感觉选个答案,连核对答案的过程都省了,就成了为做作业而做作业,徒耗生命,浪费青春,还养成了做事敷衍了事的坏习惯。有的因为作业太多,实在来不及,就直接把答案拿过来,一抄了事。

我给学生讲,你这样做,完全是腕部肌肉运动,对你的大脑没有丝毫的益处。ABCD四个字母谁不会写?还需要打着做题的名义练习3年吗?

我干脆要求,我不在乎你后面的答案是不是正确,现在不是关心这个的时候,但我要关注你是不是真正读了这篇文章,搞懂了这篇文章,里面的生词、短语、句型、搭配、语法、长难句,你到底有没有去破解,去积累。

鉴于此,我一个是降低作业的量,量多了,质就难以保证,哪怕你今天只做一篇阅读,那也把这篇阅读攻下来,真正弄懂。因此,第二,我看到你做完的篇章,就要考你,考不是考你后面的题目怎么选出来的答案,而是考这篇文章里以上提到的这些方面,我来提问。这样一来,你读完一篇文章,我就要看到你读过这篇文章的痕迹,如批注、勾画、圈点,而且就要考你批注、勾画、圈点过的地方。

批改完册子之后,我特意留下几个,利用早自习、晚自习或课间找学生来提问。有点做完了选择题,选项是对的,而且确实是自己选出来的,不是抄的,但我考他选出来的这个选项里的词,回答是不知道。可想而知,这种选择题的练习册,对孩子们的学习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多大!假用功、假学习、假正确换来的就是假成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看上去做了很多很多的试卷与测试题,完成了一本又一本的练习册,但实际上,都是在做手上的体力劳动,而没有做脑部的智力劳动。如果这位同学去核对答案,还会认为自己选择出了正确答案,得到了分数,但这种耗时费力却低效重复的劳作,破坏了学生的学科兴趣,带来的是无力、无效、厌烦、沮丧、没完没了的恐惧感,而没有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据我所知,很多时候,学生就处于这种疲劳应付的状态。

我们的策略应该就是关注过程性发展,淡化一点终结性评价。对练习的完成强调其真实的思维过程,而不是一味看答案的正确与否,强调一点真实有效学习的发生,而不是只是一味增加量,量多了,质就难以保证,这在任何事情上都是普遍使用的原理,于学习也是一样。教师应该想一点办法,怎么来评价与测试学生的过程性发展,让学生真正去思维,有时候可能真正搞懂一篇文章,需要一两个小时,但只要真正把这一篇搞懂了,收获会很大,给学生带来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也是非常大的。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成就感——尊严——更大的成就感——更大的尊严感。正如魏智渊老师总结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循环所讲的那样:创造成功的预感,让学习困难的孩子通过克服苦难、获得成功,困难越大,成就感就越大,自信心就越强,学生今后遇到再大的困难都不会退缩,因为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如此,学生将进入一个良性的教育学循环。要创造成功的预感,就是给孩子制定适合他的学习目标,不逼着他做他根本做不到的事。降低要求、降低难度、降低评分标准,给孩子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给他充分的时间做足准备,在他困难时帮助他,让学生知道只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战胜一个个小困难,都可以学得更好。理解、信任、帮助、鼓励、等待,我们终会迎来那豁然开朗的光彩时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