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李翠君∣透过现象看本质:让议论走向深刻

 豫北闲人原创馆 2022-04-13

透过现象看本质:让议论走向深刻

中山市桂山中学∣李翠君

2022年3月9日,按照学校安排,本人负责高三视导课语文公开课授课任务。这是本人第一次接受视导课的任务,心里非常忐忑,由通知到上课仅有一周的准备时间。虽然年级要求科组要集体备课共同研磨,但是最主要的授课内容的确定还是需要自己敲定的。科组的同事都非常热心地给我提供课题选定的参考,但是由于自己个人能力有限,反复推敲之后才确定了要讲的内容。本节课主要针对学生时评写作泛泛而谈,无法深入的问题而设计的教学内容。课堂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就事论事,展示学生习作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努力和突破的方向;二是就事论理,借助思维支架指导学生通过归类材料现象,寻找上位概念逐步挖掘本质;三是事理结合,借助句式支架指导学生在写作揭示现象本质。

公开课结束后,教研室张华老师对我的课进行了点评。首先,张老师明确指出我们的教学主要从两个方面思考:一是“值不值得教”的问题,也就是我们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或者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否有教学价值。二是“怎么教”的问题,也就是怎么教得更有效的问题。

接着,张老师认为这是一节思维操作训练课,是值得教的。我们的教学必须要教到“思维”和“语言”的程度才有效。有“思维”的指导,学生才会真正学会思考。但是“思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必须要落实到“语言”的层面才可见可练。这一堂课针对“事理结合”展开教学,聚焦度高,范例运用恰当,是一堂有弹性的课。

接下来,张老师借着评课的机会给我们介绍了教学指导力加强的三个途径:

一、走向分步式的细化指导。以本节课“就事论理”为例,“就事论理”首先可以细化为“就事”和“论理”两个方面。“就事”又可以继续深入细化为“一事一理”或“两事一理”。“事”又可以继续细化为材料中的“内部的事”和由材料而联想到的“外部的事”。具体如何“就事”又可以为学生提供两个途径:一是直接引述材料中的一句话,二是通过高度凝练概括材料的内容。由此,“就事”的指导就可以实现精准的细化,可操作性也强。

至于本节课的“论理”就是要根据现象寻找上位概念。寻找上位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可以给精神现象进行分类,为学生提供一些“万能”的价值概念,就是学生遇到任何的材料都基本可以归类到这些概念当中。张老师建议我们给学生提供的这些概念是为了方便学生选择,所以概念也不要太多,最多三个即可,比如“文化”“制度”和“观念”。

细化“事理结合”也需要为学生提供至少三个途径:可以“先事后理”,可以“一事一理+一事一理”,还可以“一事多理”。

总而言之,想要我们的教学更有指导力,我们的教学就需要不断地细化,让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操作步骤,并且是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操作,学生的落实就会更加到位。此外,张老师还补充了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信息:段落的价值。在考场作文中,每一个段落的价值点都不一样,主题段落他认为有三个价值:论证价值、字数价值和文采价值。我们需要打造学生的段落,以此来提升阅卷老师的“跳读美感”。段落都是由句子组成的,“论理”句作为揭示本质的句子,我们也应该指导学生打造论理句。

二、走向情境化的考场指导。情境化的考场指导,张老师认为可以借鉴古人写作的方法。古人的文章很多时候都是连缀而成的,并非一挥而就。比如贾岛写诗,他是先把名句写好,最后再扩写成篇的。因而,我们的考场写作也可以先生成“配件”再进行写作。比如,在考场上,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先在草稿纸上根据材料或者话题概括出现象,再把上位概念或者所体现的价值写出来。接着根据所体现的价值把论理句写好,或者把就事论理的段落生成,最后在写作中把这个生成的段落誊抄到答题卡上。又或者先在草稿纸上把平时积累或打造的能够夺人眼目的金句写下来,然后在具体的写作中想办法把这些句子运用到写作的段落中。

三、走向操作性的技术指导。很遗憾,由于时间关系,第三个途径张老师还没来得及展开就被安排到另外一个会议去了。

根据张老师的点评以及指导,我深刻认识到自己这一节课还存在不少的问题。用张老师的原话说“这是一节有弹性的课”,也就是说,我这一节课还有很多可以细化的环节。比如“就事论理”就可以展开,思维支架还可以做得更细致等。因而,这一节作文课的教学内容是有价值的,但还有很多可以优化的细节。

每一次公开课我都希望自己能够在某一个教学内容上或者教学方式上有一点进步,但是想要获得真正质的进步真的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这次公开课非常感谢学校提供的机会,感谢科组每一位给我提供指导的老师,感谢评课给予意见和建议的老师,让我获益匪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