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燕处超然心自得——老子智慧【43】

 新用户97560OBk 2022-04-14

以静修身可明志,唯德育志能安邦。

【原典】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译文】

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因此君子终日行走,不离开载装行李的车辆,虽然有美食胜景吸引着他,却能安然处之。为什么大国的君主,还要轻率躁动以治天下呢?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

【悟道】

意闲闲意意自在,心静静心心自观。

人生最宝贵之财富,是“静”的人生境界。愈是安静,有力量;是安静,有福报。

《昭德新编》云,水清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静,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生而为人,困惑不已,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破局的过程。急躁往往自乱阵脚,自乱阵脚则容易出错;临危不乱,方能定,定生静,静生慧,终能“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所谓“心静则清,心清则明”,静下来则一切豁然开朗。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静,也是一种无声而强大的力量。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皆有一种静气,泰山崩于前而不惊。曾国藩每当欲做决定之际,便独自一人静心思虑,或长或短,总能想到绝妙之策。也正因为有了这份静气,成就了他的辉煌人生。

本章老圣人列举了两对矛盾的现象,即轻与重、动与静”,进一步认为,矛盾中一方是根本的。在重轻关系中,重是根本,轻是其次,只注重轻而忽略重,则会动摇根本;在动与静的关系中,静是根本,动是其次,只重视动则会失去根本。

梅花,道家之花;燕子,道家之鸟。“虽有荣观,燕处超然。”真正的智者不为功名利禄等外物所累,虽有荣观而身处自然,则不违本真本心。老圣人在此强调的是人之精神可不依赖外物而得,是一种“燕处超然心自得”的人生大智慧。

达摩祖师为中土禅宗始祖,其思想对中华文化影响极大。他本南印度国王子,可继承王位,宫廷变故后,看破了名与利,开始潜心修佛。在般若阿罗法师的引领下,他领悟到了,“佛在自己的心中”,修行最重要的是修心,心要依寂静处而住。

或许,读懂了自己的心,便读懂了宇宙,也就读懂了人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