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家原本360多人的村庄,即将消失,如今还剩14人,最小的62岁

 扬眉剑客 2022-04-14

文:陈子函

图:部分来自网络

我的家乡,是山东济宁的一个偏僻村庄,因为疫情的原因,公司暂时放假半个月的时间,我虽然离老家也就90多公里的路程,但平时回家的次数还是很少的。趁着这个机会,我决定带着孩子回家看看年迈的父母。

四月芳菲,天气渐暖,老家田间的麦苗长势茁壮,似乎要抽穗的样子。走进村庄,一股油菜花的香味便迎面而来。

文章图片1

在五年前,我们村里的道路,也进行了硬化,这样每次回村,不管是晴天还是阴天,村庄留守的老人,出行方面就不用担心了。

路修好了,但也阻挡不住村庄荒芜的进度,这些年,中青年们一个个像出巢的鸟儿一样飞走。如今还剩14人,最小的62岁,走到哪里,都是一片寂静,让人心里发慌。

我老家的村庄,在人口鼎盛的时候,超过360人,那时,村庄每天都处于一片喧嚣中,哪怕晚上睡觉时,也会传来此起彼伏的狗叫声。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刚记事,那时好多家庭都在盖房子,拉砖的,拉石头的,拉沙子的,拉石灰洋灰的车子,几乎每天都能看到,父母好像有帮不完的工,虽然每天都很忙,虽然每次都是无偿的,但他们的脸上总是充满了喜乐。

那时,村里谁家有事需要帮忙,大家就会一拥而上,没有人偷奸耍滑,即便是很繁重的体力活,每个人也都是甩开膀子干,吃饭的时候,主人充其量也就是炒一锅司空见惯的菜,然后再拿出散装的鱼台米酒,就能够让他们吃得痛快,喝得酣畅。

文章图片2

在我们村庄的大队部,就是我们读书的小学校园。那时,村里的妇女做饭,都是根据学校的钟声来确定时间的,校园里,成群结队的孩子,在操场里疯跑,教室里,朗朗的读书声,接踵而至传来。

但如今,那两扇被无数孩子抚摸过的大铁门,已经锈迹斑斑。而那口能传出悠悠钟声的生铁钟也早就缄默了,上面落满了黑白相间的鸟屎。

校园内,杂草丛生,孩子们下课后曾经嬉戏的地方,现在已经成了鸟雀的乐园。教室内的墙壁上斑驳,黑板上的字迹还在,但落满了厚厚的一层灰尘,似乎在诉说着一个时代的悲哀。

在“撤点并校”之后,在工作的城市,我常常会隔空生出些多余的关切来,记得当时校园的几棵柳树上,有很多鸟巢,后来,听说那些树木要被处理掉,我还在担心树上的鸟儿将飞向何处?

此刻,看着眼前的一片荒芜,我忽然发现,在这个世上,所有的美丽都会成为一片尘土和抹不去的记忆。小鸟飞哪了,可有林可依?我真的不知道。

文章图片3

村庄里,像这样无人居住的房子越来越多,有的已经坍塌,有的已经被种上了庄稼,有的像上面这幢房子一样,主人只是春节的时候,才会回家一趟。

随便打开一所空置的房子,推开门,院内的水泥地上,也长满了一些野草,打开房门,扑面而来的,是一股冲鼻的霉味。里面的家具,由于长时间没人开窗通风,也慢慢开始腐烂,也许用不了多久,它们都将被厚厚的尘埃,定格在寂静的时空里。

当年,这个小院门口偌大的空地上,曾是孩子们玩耍的乐园,他们在这里肆无忌惮地玩“机器灵砍柴刀”的游戏,但时光的飞逝,洗涤着一切的旧迹,孩子们当年的乐园,已经变成了一片无望的回忆。

有时,我也会言不由衷的叹息,偌大的村庄,怎么就忽然变得空落落了呢?父亲曾不止一次地对我说:“落叶归根,等这帮打工的人年纪大了,他们还会回到这个村庄。

但父亲的推断错了,人不是落叶,而是过客,他们在工作的地方,都一个个安家落户,比落叶飘得更远,甚至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文章图片4

时间老去,老家的乡村还在,村后的池塘还在,可是留守在家的老人们,却一个个不辞而别了,他们离去,不是上街赶集天,不是到河边放羊,也不是到田里抗旱缴税。这次,他们是真的走了,去了一个我们无法触及的地方。

这些年,老家麦田里的坟墓越来越多,去年竟然有7位老人先后离世,听母亲说,也许是疫情的原因,今年清明节,回家祭奠的只有五六个人。

我是在这个村庄长大的人,不管离家多久,离家多远,我对那些乡亲们始终有一种难以名状的亲情,因为,他们是看着我长大的人。每次从父母那里听到有人离开世界的消息,我心里总会有说不出的悲怜和忧伤。

文章图片5

但,每一个人的人生,都像急促的雨点,带着响声落下来,那些年迈的老人,经不起岁月的催逼,在某个猝不及防的时间里,瞬间失踪了,他们的身躯躺在曾经劳碌了一生的庄稼地里。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村子里的人一个个陆续外出打工,村子里的房子破了,也没人再修缮了,渐渐地,残垣断壁多了起来,直至剩最后只剩下14个老人了。

每次回到老家的村庄,我的心里是五味杂陈的,面对着这么一个空荡荡的村子,我有不舍,有留恋,又有向往。如今,它渐渐无法遏制地老去,很多美好的东西,只能留存在记忆中了。

当年我上学走过的那条村间小路还在,村后池塘里边的那两棵老柳树还在。那些熟悉的庄稼,那些熟悉的土地还在,但谁能阻挡住时光的流失呢?谁能阻挡住年轻一代们迈进城市的步伐呢?

在前行的路上,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大家都要离开自己曾经生长的地方呢?

文章图片6

因为,村里的庄稼,即便是丰收的年份,年收入也不足万元,如果遇上干旱或水灾天气,生活更是苦不堪言了。

儿子要结婚,要在县城买房,要买车,还有动辄十几万的彩礼,光靠在土里刨食,是无法满足家庭所需的。

于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大家都外出寻梦,经过多年的拼搏,他们终于在城市有了一席之地,买房安家,随后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也带到了那里。

在外面村,有些人在省城买了房,有人在二三线城市买了房,有人在县城买了房,即便混得差一点的,为了孩子读书方便,也在镇上安了家,因此,那个曾经生养我们的村庄,越来越孤独,也越来越荒芜了。

文章图片7

再过20年,也许当村里这些老人都去世后,整个村庄都将会消失,最后留着的,就只能是曾经的美好回忆了。

多么希望乡村能够振兴,多么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让这个几近荒芜的老家村庄,重现往日的生机,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梦想将照进现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