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中国梦之二.《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郑州文青 2022-04-15

陈可辛出的东西总是那么地不同凡响,他算是北上淘金的香港导演里混得最成功的了,几部合拍片《如果.爱》、《投名状》、《十月围城》、《武侠》,质量都很好,尤其是《武侠》手法和桥段非常新颖,可以说是在徐克和周星驰之后又一次对武侠片的创新与探索

新作《中国合伙人》我今天才看,很棒!这恐怕是他在大陆最接地气的一部作品了,题材完全取自当代中国,演员也是一水的内陆阵容,只是在幕后团队里有几个港台的名角。

几个内陆人成长、创业、追求梦想的故事,融在一代代内陆人成长、追求美国梦的背景里,投射在整个中国发展、与世界对话的时代大荧幕之上,用来自香港的更具国际化的视角来审视和解读,让电影显得大气、有厚重感。然后导演又用比较商业化的戏剧技巧让片子更具观赏性,很有激情,不至于那么沉重,有些地方还是挺好玩挺搞笑的。

电影插曲也都是近三十年中有代表性的、能够反映几代人心声的流行歌曲,这些歌曲大多被时下的音乐节目翻唱得正红,可是插在电影里面挺契合人物和故事的,并不显得突兀。

总的来说,这部片子野心挺大的,不管是内容还是形式。

我是在手机上看的,可是屏幕的尺寸并没有影响到我的观影体验,我看得相当投入。整个电影好多地方、好多对白和旁白触动到我,有的让我感动、泪湿眼眶,有些地方甚至让我轻微地颤抖。


一、梦想,少年梦。

学校生涯,一群充满激情与梦想的年轻人。现在的我最怕看这个东西,很容易让我心痛。回想起来,我的高中时代以及高中同学当时更接近成东青他们,更有梦想,也更努力。

从03年开始我读书很困难,所以我整个大学生涯是颓废的,也是很让我心痛的。作为一介穷酸书生,在他最好的时候、最适合读书的环境不能读书,这是多么让人蛋疼的一件事,所以我到现在都难以释怀。别人是很难想象的,我也懒得回顾。如果命运给了你一些残缺,在抱怨、沮丧、沉沦之后,你总得学会接受它。除了生命的结束,没有什么是值得遗憾的。

倪匡在四十岁时写给自己的对联是怎么说的?年逾不惑,不文不武,不知算什么;时已无多,无欲无求,无非是这样!是啊,无非是这样,有什么大不了?你还能感受,还能认知,还能往前走。只是跟电影里那哥们三个比起来,你相对孤单了点,周围大多数人已经没有太多梦想了,即使有,大部分也是物欲,剩下的一点是家庭理想。Maybe I'm still too young,too naive。可是,管它那么多呢,做你想做的事就行了,时日无多,没空在乎其它的。

可能我们这代人是最会抱怨的,上学的时候抱怨教育制度,毕业了抱怨房价太高、经济压力大...,或许客观条件确实会让人感到压力,可是这些真的是让你丢掉梦想、丧失斗志的理由么?起作用的永远是内因,改变你的只是你的想法、观念。

      电影里反复出现一句对白: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们?这句话改编自《一样的月光》: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电影在后面也做了回答: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是我可以选择永远做个土鳖,不被这个世界改变。

      其实这个态度也不算很积极,但至少是有勇气的。更积极一点是,你能够改变这个世界。世界是什么?世界就是你能看到的所有人和事。你首先可以让自己变得更乐观、积极,然后你可以把你的态度传递出去,影响到你身边的人,如果你做到了这些,其实你已经改变了世界。知道蝴蝶效应么?你的能量可以传递到很远的地方,远到连你自己都不知道。

      十几年过来,多少有天赋、有梦想的人沉沦了、麻木了。这些人一直很让我痛心,好多次我想问:你知不知道当年的你是什么样子?你知道你曾经跟我说过什么话么?是什么让你放弃了初衷?你真的觉得当时的想法很幼稚,而现在很成熟理智么?环境诚然会改变人,可是真正牛逼的人都是自己成全自己的。能在逆境中杀出一条血路的才算屌人!

      白岩松说过:哪一代人的青春不是残酷的?——《白岩松:用理想和现实谈谈青春》  所以,不要向生活、向社会撒娇,没人买你的账。真正能为你负起责任的始终是你自己。我哥们YJ今年买了本书,一个长我两岁的人写的,名字很好——《谁的青春不迷茫》。

      二、梦想,女人。
      电影里面说,男人的梦想往往是从女人开始的
      我们,我们周围的人,有多少人的婚姻是权宜之计、无奈之举、退而求其次?有多少人没跟自己最喜欢的人结婚?有多少人没有追上自己喜欢的女孩/男孩?又有多少人连表白都没有?有多少人的感情生活是圆满的、无缺憾的?

      这个我不想多说,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态度。只是希望所有人都能幸福、开心,而且让自己的下一代能够有更健康的内心世界、更圆满的感情生活,不要像他们的父辈一样,因为各种自身的原因,给生命留下遗憾。

      三、梦想,中国梦。
      所谓American Dream,就是机会面前人人平等。
      然而这不是一个弘扬美国梦的电影,着重讲的反而是中国人的美国梦破灭,回头追寻中国梦。其实混得牛逼的人基本没回来,所以这是一部主旋律电影。陈可辛是很聪明的,在《投名状》的档期和票房被《集结号》截杀的时候,他就意识到主旋律电影在内陆是很有市场的。当然了,励志的、传递正能量的东西到哪里都有市场。

      电影里兄弟一起创业的情景很让我振奋,也很感动。在某个刹那,我也在想,能不能找几个好兄弟一起做一番事业?可是理智马上告诉我,这念头一开始就只是一种感情的冲动,这不是一个真正生意人该有的想法。一个生意人,在寻找他的合作对象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绝对不是感情。做生意不是过家家,生意是要首先考虑利益的,是要厮杀、要周旋、要妥协的,做生意是有纪律的。

      四、技术上的一点东西。

      首先,用香港人的视角来审视这个企业、这几个人的成长以及中国近三十年的发展是很别致的,香港人的视野毕竟更加开放,更国际化,而我们相对来说还是有些坐井观天、有些狭隘的。我们总想了解外国人怎么看我们,其实我们更加关注的是自己,在国际舞台上我们并不是很自信,由于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我们其实还是有些自卑的。
      其次,电影剪辑和剧情安排还是比较大气、比较理性的。
      看到三兄弟因为上市问题闹别扭,其实我挺不爽的,虽然不止一次目睹过好友甚至亲兄弟的生意分家。我当时在想,如果影片到三兄弟分家前就戛然而止会是怎样?或许仍然很励志,而且是个让观众很开心的大团圆结局,票房依然不会差。可是看到后面我就把自己的想法否定了,那样的故事太俗套了,也太天真了。做生意哪有那么简单那么一帆风顺的?有波折才是事业,有波折才是人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不小的波折,最后的结局才更让观众振奋和感动,从生意的角度也更合理。
      然后,一个好的导演不需要演员,任何人在他的镜头下都能显得有演技。
      黄晓明第一次让我觉得演得不错(之前的《风声》只能说有进步),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他的装扮。一个丑一点的造型,与以往路线不同的造型,往往能让观众耳目一新,这在电影圈不是什么秘密,何况黄晓明以前走的是偶像派路线。邓超也一样,比以往给我的印象多了点味道,从学校里的高富帅,到后来的职场成功人士,还算是有层次的。至于佟大为,他这个角色最容易演。不过佟大为这个角色我最喜欢,也最羡慕,他没什么太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也不像成东青那种凤凰男带着一脸苦逼相,活得很洒脱,人生比较惬意。我一直都不是这样的人,太多的兴趣、太多的欲望、太多想做的事,总是搞得自己精疲力竭。我常常跟朋友说,我的爆发力肯定很强,因为我哪怕有一点力量,我都会把它用掉。

      另外,香港人对音乐的把握远远高于内陆,这个电影里的音乐、歌词跟影片本身契合度很高,用得很合适。其中一些歌曲是内陆人创作的,并不是港台的,可是他们依然用得很顺手,同时借电影缅怀了不少偶像,比如苏芮、Beyond、崔健。


      先写到这儿吧。对我来说,电影的信息量是很大的,我会再看几遍,把我能汲取的东西都吃透,哪怕只是一句不错的对白,比如:我们听一个人说话,不能只听他说了什么,还要听他没说什么。
      所以,To Be Continued。
      写于2013年7月17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