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姑娘惜春影射揭秘

 九天揽月123 2022-04-15
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
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
一首定场诗,开始今天的话题——四姑娘贾惜春,到底影射谁?
惜春这个人物形象并不复杂,三条信息,基本就概括她的一生。
  • 一是她出身高贵,是侯门公府家的小姐;

  • 二是她是个出色的画家,代表作是大型巨作《大观园图》;

  • 三是她小小年纪看破红尘,出家为尼,孤老一生。

另外她的性格孤僻冷漠,说话冷言冷语,觉得世道人心都污浊不堪,不愿同流合污。在世俗之人看来,她小小年纪,竟生得一副铁石心肠,竟是个“心冷口冷心狠意狠之人”。
吴本对她的评价,用了四个字:孤介绝情
这四个字其实在前八十回,也已经出现。第74回的回目,就叫《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矢孤介杜绝宁国府》。后一句,就是说惜春。
孤介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是个褒义词,是说人“耿直方正,不随俗流”。而所谓的绝情,不过是拒绝世俗之情,不容易进入她的内心罢了。很多杰出的艺术家,往往就是这种性格。
好了,根据惜春的性格,和这三个信息,那寻找她的影射原型,就比较容易了。在明末清初,画坛就有著名的清初四僧。他们或多或少都有四姑娘惜春的影子。
这四位著名的画家,他们都是出家的僧人,所以被称作四僧。分别是:
  • 原济,也就是石涛;

  • 朱耷,就是著名的八大山人;

  • 髡残,就是石溪;

  • 渐江,也就是弘仁。

石涛和朱耷,出身高贵,原本是明朝皇室后裔,都姓朱。
髡残和弘仁,都是明代遗民,但他们都抱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你看髡残的名字就知道。髡,就是髡发,古代的一种刑罚,就是把头发剃掉。那对华夏民族来说,是极大的羞辱。所以被当作一种侮辱性刑罚。这很容易让人想到当时满清的剃发令。而“残”字,虽然还没有“死”,但也是“死”字的一半,再加上两个“戈”。其实是生不如死了。
所以,髡残的这个名字,就表达了明代遗民内心无比的屈辱和悲愤。有点类似于红楼梦批书人畸笏叟的名字。
这清初四僧,性情孤僻,作品也是孤绝清奇。他们借绘画来抒写身世之感和抑郁之气,寄托对故国山川的炽热之情。
但相比较起来,惜春更多的是有八大山人朱耷的影子。开场的定场诗,便是朱耷的作品。
朱耷(1626—约1705)
关于朱耷,不管你是不是学美术绘画的,也或多或少听说过八大山人这个奇怪的名字。他人怪、画怪、名字也怪。但他的怪画,对后世的国画却影响深远,不亚于梵高对现代绘画的影响。
八大山人朱耷,原名朱统筌(quan),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子。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他们老朱家国破家亡。不久他的父亲也去世了。当时朱耷才十九岁,遭遇这样的家国变故,内心极度忧郁、悲愤。为了躲避混乱而荒唐的乱,他便假装聋哑,隐姓埋名,遁迹空门,潜居山野。
在朱耷的画幅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签押,就像龟鹤的符号,其实是以“三月十九”四字组成,借以寄托怀念故国的深情。后来他号八大山人,这签名,看起来就像象“哭之”、“笑之”字样,用以寄托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
我们还是具体看一看,惜春和八大山人的共同点。
1)都是出身豪门贵族。 
惜春的判词里说她是“绣户侯门女”,其实 绣户很容易让人想到“朱门绣户”,但《红楼梦》里避免使用这个词,而是借刘姥姥之口,改成了“金门绣户”。贾家是侯门公府,其实贾家就是影射朱家。荣国府、宁国府,分别隐喻明朝的两京——北京和南京。宁国府隐喻南京好理解,因为南京在清朝就被改名为江宁。所以直到今天,南京的简称还是叫宁。比如宁沪杭,就是指南京上海杭州。
南京古城墙
荣国府隐喻北京,则要绕个弯。荣字,很容易联想到华,草木茂盛为荣,草木开花为华,荣和华经常一起出现,比如荣华富贵。所以荣国府,其实就是华国府。而华,就会想到京华,京华就是指京城。因为京城是文物人才汇聚之地。所以杜甫有句诗形容李白在长安的处境,是“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所以荣国府就是指京华,指当时的京城北京。
朱耷,刚才说了,朱元璋的后代,宁王的子孙。明朝皇族后裔。用刘姥姥的话说:这些明朝皇室贵胄,生下来就是享福的。由于这些皇室贵族,从来不用操心生计问题,也不用勤学苦读去考取功名,所以他们可以尽情研究自己的感兴趣的事情。于是明朝的王爷贵族们,也为中国贡献了好几个奇才。
比如周王朱橚(su),就是个大医药家,留下的两本医药书《救荒本草》和《普济方》,对后世中医影响很大。 
比如郑王朱载堉(yu),被西方认为是“东方艺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因为他是音乐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还有舞蹈学、散曲等等。他发明了十二平均律,创导七声音阶,将八度分成十二个半音阶。如果没有他的这些发明,西方的钢琴,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问世。
而在艺术上对后世影响巨大的明朝皇室,那就是朱耷和石涛。其中朱耷的影响要更大一些。
2)都是宁国公宁王的子孙。
   惜春,是宁国府宁国公的 世孙女,世袭一等神威将军贾代化的孙女。生下来就是锦衣玉食,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谁知道偏偏赶上末世。
朱耷,大明宁王的世孙子。宁国公,宁外,都有一个“宁”字。当然宁国府的宁,不是指宁王,而是喻指南京。朱耷也是赶上明亡清兴的乱世。
3)都是年纪轻轻就出家。
贾家四姐妹中,惜春年级最小,可她小小年纪竟养成一副孤介绝情的铁石心肠,一门心思地要出家做尼姑!最后在她该谈婚论嫁的时候,也就是十五六岁吧,她便离家出走,正式出家为尼了。
公元1644年,大明灭亡,十九岁的朱耷,离开王府,隐姓埋名,遁迹空门。22岁时,正式剃度为僧。
4)都是大画家。 
惜春擅长绘画,丫鬟叫入画。她最有名的作品就是大观园全景图。节目的上一集我们详细说了这幅画。不过惜春自己也说了,让她画花草鱼虫,那一点问题也没有,说明她最擅长画这一类。而画园林建筑,画人物,并不是她最擅长的。不过惜春还是出色地完成了大型长卷绢画《大观园行乐图》。 
八大山人朱耷,至今说到中国画都不得不提的一代宗师。他和惜春一样,尤其擅长画花鸟写意画,在当时就名满天下,对后世也有极大的影响。
5)经历性格相似。 
惜春的人生经历,几乎是八大山人的翻版,都是出身王爷公侯之家,都经历国破家亡的变故,年纪轻轻便看破红尘、隐姓埋名、剃度出家。
性格上,两人都是孤介绝情、孤僻冷漠,似乎这世上的一切,都和他们没有半点干系。
吴本里对惜春总体是批判的,她路过祖坟视而不见,面对亲友漠然不理,可她在梦里还祈求佛祖能给她长生果,既然看破红尘了,为何还要求长生?可见她并非虔诚信佛。 
贾家的祖坟就在白杨村,吴本里有这样一段情节,说李纨、贾兰母子,贾菌和他母亲,他们四人躲避乱世隐居山林。现在新朝廷皇帝登基,天下暂时太平了。于是这两对母子便去白杨村青枫林,祭祀下祖宗。结果发现已经做了尼姑的惜春。李纨几次叫住她,惜春都说“你们认错人了,我不是什么四姑娘”。
这个情节和她的曲子对应上了,她的曲子《虚花悟》,里面有这样两句:
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这就告诉我们白杨村就是贾家的祖坟地。白杨、青枫,在古代诗词里,就常用作坟地的象征。当然是典型的北方陵墓。去过明十三陵的朋友也知道,那一带也很有多白杨树、枫树。
惜春嘴上说“她不是什么四姑娘,她只是个出家人”。表面上看她对贾家的人和事,不再有半点牵挂,那她为什么偏偏还故意从贾家的祖坟地经过?说明她心里还是记挂着贾家,也是向来祭奠一下已经死去的贾母、王夫人、贾政和林黛玉等人。
她只是在掩耳盗铃般的逃避,或者是断绝与贾家的一切关系以求自保。
或许,她每次绝情离去的背后,一定在暗暗落泪;
或许,她每夜独卧在青灯古佛旁,如死灰般的心,其实在暗暗祈祷大光明。就像她写的“海灯”的谜语一样:“莫道此身沉墨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这句诗也道出了无数明朝遗民的心声:是啊,虽然我们此刻深处满清的黑暗统治之下,但我们的心中永远有故国明朝的大光明。
惜春出家,更主要的原因,是她不愿意在这个污浊的乱世,和那些浊臭逼人的家伙,同流合污。用她自己的话说“'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教你们带累坏了我!”
所以她的狠心无情,只是要做一个清清白白的“自了汉”。
八大山人朱耷,年纪轻轻出家为僧,就是不愿意接受清王朝的统治。在他心中,大明亡了,他的国没有了,那还要“家”做什么?所以宁愿隐于山林做一个和尚,也绝不做满清的子民。朱耷的孤介冷漠,装聋作哑,只是对清王朝的鄙视、厌恶和愤恨而已。这在他的画作里表现十分明显。
6)吴本里一首诗和朱耷的画作  
在吴本102回,有这样一段惊人的情节:
吴本102回
且说惜春在街上化缘,被几个井市无赖上前拉拉扯扯调戏,大为惊惧,匆忙逃往沿路的村子里去了。正是:
莫罕我装聋作哑,莫怪我白眼瞪他。
休问我乡居出身,细思量泪洒杈桠。
画一幅怪鸟残萼,不稀你惑解图画。
心却似虬根秃枝,情唏嘘分付梅花。
这首诗,完全是八大山人朱耷的自画像。
朱耷隐姓埋名几十年,可谓是装聋作哑。朱耷的画,特别喜欢画怪鸟,这鸟是“白眼向青天”、“单腿立树间”。白眼向青天,意思是对清王朝翻白眼,是冷眼藐视之意。这些鸟,只花一条腿,代表与清王朝势不两立,所以是单腿站立。 
朱耷怪鸟图
诗中说的“怪鸟残萼梅花图”,这是典型的朱耷的作品。
朱耷画的鸟,是白眼单腿的怪鸟;画的树,是虬根秃枝的枯藤老树;然而这虬根秃枝,却开出最高洁孤艳的梅花。朱耷有著名的《梅花图》。以前我们说过,梅花,也是明朝的象征物,明月梅花一梦,这个梦就是红楼梦,红楼梦就是朱楼梦。
好了,惜春的影射揭秘也基本差不多了。如果你有更多的证据,或者更好的解读,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