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篇美食作文以“做鱼丸”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努力营造温馨的生活画面,从中寄寓着丰富的情愫

 临西小语人 2022-04-15

喜 报


   刘明宸同学写的美食作文《沙沟大鱼丸》发表在名刊《天天读写》(初中版)2022年第4期;希望刘明宸同学继续期努力,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样刊及发表证书

SOLAR TERMS



作品展示


沙沟大鱼丸

江苏 刘明宸(七年级)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各地都有自己富有特色的美食:北京烤鸭,西安肉夹馍,上海小笼包,南京盐水鸭……但说起我外婆家一一沙沟,就不得不提起著名的沙沟大鱼圆。

    以前,每逢过年,沙沟鱼圆都是必不可少的年夜菜。外婆总会做鱼圆,为过年煮鱼圆青菜汤作准备。记得那个距离年夜饭还有一周的中午,外婆从厨房里出来,虎视眈眈地盯着那门旁的鱼缸,里面有几只青鱼,看来外婆又磨刀霍霍向青鱼。不一会儿,透过厨房的窗户,一股鱼腥味飘出来。我闻味而来,映入眼帘的是:外婆站在案台前,紧挨着水槽,左手按着鱼,右手放松地握着刀,正准备切肉,一幅娴静的神态。

    我走进厨房,站在外婆身旁。只见外婆先沿着青鱼的骨架上将鱼肉切下来,两只眼睛睁得极大,生怕有一点差错。鱼肉如同豆腐一般,顺着刀刃脱落下来。她边切还不忘向我介绍: “这鱼肉可是有讲究的,那些有血丝的鱼肉是不能用的,只能用洁白的部分。”我想这大概是为了塑造鱼圆的颜色吧。接下来,外婆用清水冲洗鱼肉,冲过的鱼肉更显得晶莹剔透,美极了。下一步就是考验刀功和体力的时候了,外婆咬紧牙关,将力气聚在手上,眼神中露出坚定。只听一阵急促而富有节凑感的“咚咚咚”,外婆的双手如同一台发动机,快速地敲击着菜墩。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渐渐地,声音慢了下来。随着声响消散,那些鱼肉也变成了鱼茸。“这应该就是鱼圆的雏形吧。”我满心期待地望着外婆。接着,外婆打开水龙头,用清水洗手。这时我有些好奇,不知为何这么快就停下来,于是一边拽着外婆的手,不让她洗,一边问道: “外婆!外婆!怎么不做了?”外婆笑了笑,脸上的褶皱也少了许多。她边洗手边说道: “傻孩子,等会儿,就要用手做馅了,当然要洗手了。”外婆本能地将手轻轻抬起,似乎想摸摸我的头,但又抑制地放了下来。接着,外婆在鱼茸中加入淀粉,盐等佐料,放到盆中。两只脚站定,用手当作搅拌机,在盆中不断旋转。我洗净双手,也将手塞入盆中,就如同酸奶一样,泛着奶白,稠稠的,黏黏的。下一步,外婆把勺子当工具,将肉浆挖成一颗颗白净净的雪球,放入冒着气泡的油锅中。最后将鱼圆捞起,就这样著名的沙沟鱼圆出锅了。外婆将鱼圆放入碗中,紧接着塞入了橱柜之中。

    到了除夕,红灯高挂,普天同庆。主堂上,三张餐桌,桌上摆着小菜,红色的桌布愈发显得红火。墙侧有四台电灯,都开着,灯火通明。亲戚满堂,吃着丰盛的年夜饭。我坐在孩子的那桌前,看着那碗鱼圆青菜汤: 鱼圆如同“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人,乘着青菜这叶小舟,眺望远方,青白交映,闪闪发光。在夕阳的映衬下,鱼圆微微泛黄。同桌的亲戚一看到这道菜,全都站了起来,相互夹菜。它的外皮如同一层薄膜,一咬即破; 又似一张覆满繁星的夜空,闪闪发光。内核如同水嫩的豆腐,嫩嫩的,充满水分;又似一位刚刚出生的婴儿,嫩嫩的,富有活力。尝一鱼圆,刚一入口,有些筋道,软糯香甜。随着牙齿敲上去,随即化作几块,吃得满嘴是油,却没有一丝丝油腻之感,鱼香、菜香、汤香、油香、四香俱全,香味四溢,吃完使人流连忘返。只有三岁的表妹豆豆,她本来还不愿吃,哭着闹着,以为是什么难吃的食物,舅妈硬塞到她碗里。她吃完一颗鱼圆后,又哭闹起来。舅妈还以为她不要鱼圆,没想到她竟然是催促舅妈帮她夹。在欢声笑语和狼吞虎咽中,鱼圆就此谢幕。

这两年,由于疫情,再加上我升入初中后学业繁重,而不能与外婆在团聚,外婆做的美味的鱼圆成了一种美好的记忆。愿疫情早日结束,再次与外婆一家人围在餐桌前,品尝外婆做的沙沟大鱼圆,感受亲情的温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