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食伤男女的成长锦囊:“满级小孩”仍需再进化

 乾小鲲 2022-04-15

晚上好啊大家

讲真隔离在家久了

真的会逐渐失去“今天是周几”的概念

只剩肌肉记忆来提醒鲲今天要更文了

话说这几天正在给大家准备b站视频

本想着间隙休息一下战术喝个水,顺手刷会儿手机

却一不小心刷到了险些让鲲呛过去的内容——

有人提到这就是b站知识区内卷现状

没错,还是知识区准新人up的鲲表示已经在瑟瑟发抖了

眼看这样的“满级小孩”越来越多

说不定哪天在b站刷到三岁up在讲量子力学也不意外

当然,玩笑归玩笑

鲲还是“饶有兴致”地看了一部分这些“满级小孩”的科普视频

说实话,有几位小朋友确实科普起来像模像样,神采奕奕,也有自己的一些见解

就比如讲赛车讲历史的那两位小朋友,甚至举手投足间已经颇有些大学老师的范儿,喝水口头禅都有种50岁教授的感觉

不过他们“科普”的内容明显也惹来了不少争议

有一些网友指出这些娃们其实很多东西都有错误表述

但这些批评的声音却总是被更多“姐姐粉”的声浪所淹没

鲲起初也差点成为“姐姐粉”中的一员

虽然很多“专业知识”鲲都没有听懂,但是不明觉厉

因为在这样一个年龄段面对镜头能有这样清晰的表达能力确实让鲲感到佩服

正如很多网友们所说,每当看到他们都想感叹一句

“怎么人类进化又不带我?”

不过后来鲲却总感觉不太对劲

“不对劲”的点一方面在于这些小朋友的视频标榜“科普”的标签有些别扭

如果只是分享兴趣爱好当然没有太多问题

但科普肯定是需要严谨性和成体系的知识架构的

最重要的就是科普的知识得是对的

(一旦贴上了这个标签,这一点无论对于大人或是小孩审视标准都应该一视同仁,然而正如前面所说,不少小朋友可能更多地淹没在了姐姐粉们的夸赞当中,父母在这当中也有控评嫌疑)

另一方面在于有些小朋友确实一知半解就出来拍视频讲,或者有很明显的读稿迹象

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这是父母或者团队提前写好,再而将小朋友变成吸引眼球赚快钱的工具

所以再回过头来看这些“”满级小孩”们的视频

鲲开始更多地浮现出了一丝担忧

当然前面只是简单就这些视频

和大家提一嘴鲲的观点哈

到此即止

至于今天接下来想要和大家继续聊的内容

则是鲲在此表象下更深层次的一些思考

分享给大家——

你曾是“满级小孩”吗?

玩梗归玩梗

其实说起广义上的“满级小孩”这个群体

基数还是蛮大的

也许你曾经就是“满级小孩”中的一员

我们亦可把“满级小孩”理解为是一种“早慧”

如果你打小就天资聪颖,小脑袋瓜灵光

算术解题总是别人快

不用步步高点读机都能一口一个so easy

初始智力属性比别人高一大截

那么毫无疑问,这就是早慧的表现

而将这样的表现反向投射到玄学上

其实也会照亮一个更为直接的坐标系

那便是食伤(食神和伤官)

原因一方面在于食伤对应的意象本就是小孩

另一方面,食伤也代表了智识思维等方面的活跃能量

同时还代表了表达能力

所以你可以看到很多食伤能量主导下的小孩,除了赢在起跑线运用所谓的天赋几乎毫不费力地快速懂得比同龄人更多的知识外,更是打小便可以侃侃而谈,甚至拥有不输成人的谈吐

当鲲描述到这里,一切似乎都还并没有什么问题

假如就沿着这样的方向继续成长

很多打小就让爸妈倍儿有面子的食伤选手

岂不是在长大后更加会成为爸妈的骄傲?

然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

就拿鲲的经验来说

这几年在和众多食伤男女的交流过程中其实会发现一个比较集中的现象

那就是当中人生轨迹“高开低走”的很多

一定时间后回头来看

似乎人生的已有的高光期大都停留在小时候

也就是说,打小被经常被夸聪明,甚至是天才

学习不怎么努力也能考高分的一些“满级小孩”们可能多之又多

但这些人随着年龄变老

真正成长为“满级大人”的

却又少之又少

(也许去掉“满级大人”中的“满级”,这句话也是成立的)

那么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

所谓食伤选手们的“早慧”,是否也会有埋雷的地方?

是“天赋”

亦是“陷阱”

老粉应该记得

早在之前的十神语录里鲲就曾提到过有关食伤选手们的早慧问题

尤其是对于年柱有食伤透出的选手来说

这种天赋buff加成一般在15岁左右就会逐渐消失

之后就得看其它三柱和命盘整体的配置了

缺少约束,早年习惯依赖用天赋来解决问题的后果无疑是非常可怕的

(习惯了毫不费力,更容易缺乏努力上进的心态,当人生的挑战不断加码后容易怀疑人生自暴自弃)

所以年柱食伤的有不少人最后都是“伤仲永”的结局

而对于更广大的食伤选手们来说

面临的更显著的一个问题在于

由于在小时候就提前接触到了一些“事理”

便总会觉得周围的同龄人和自己不是一类人

更容易感到孤独,陷入孤芳自赏的局面

有时会自以为超前掌握到了一些规律

自此再也不会轻易感知到事物变化的惊喜

继而导致幸福感的缺失

说实话,早慧的食伤选手们打小是会有很强的的“优越感”在的

(他们的一个通病还在于爱走捷径,普通选手一步一个脚印的路径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不可忍受的平庸和愚蠢)

但这种优越感几乎必会在某一个节点遭受到剧烈冲击

因为赢在起跑线不一定就能确保一直领先

待到其它按部就班的选手们带着更扎实的底子逐渐赶上时

甚至还被同龄人超过时

优越感几乎全部都会被逆转成为落差感

继而会进一步强烈怀疑自己的能力

所以食伤群体,就鲲接触到的而言

也会是最没有安全感的人群之一

这一点更集中体现在对自己的“不安”上

一旦过了人生较早阶段的的高光期

这种不安感会在接近30岁的时间点愈发地明显

导致食伤选手们会比其他人更容易瞻前顾后,患得患失

之前说官印选手们所必挨的一锤是社会给的

而这里食伤选手所必挨的一锤则是自己给的

在鲲看来

也许这就是“早慧”的代价吧

是“天赋”,亦是“陷阱”

“天赋”需要“稀释”

早慧无法代替阅历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食伤选手爱走捷径的特质

你往往会很容易在这类人身上嗅到“浮躁”的气息

正所谓食伤可生财

这里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在于

食伤选手们的“趋利性”

这样的趋利性会导致食伤选手忽视掉

“基础的基础,过程的过程”

只能看到塔尖上最耀眼的明珠

只想要塔尖最耀眼的明珠

殊不知想要到达塔尖

是需要一步一步来往上爬的

就好比前面讲算法的小朋友

虽然他有可能理解“栈”

但这其实对他基本没有什么意义

在这个年龄应该去构建基本的知识体系框架

而不是费力的从一大堆无法理解的概念里找几个简单的可以理解的概念,然后去表演

虽然食伤选手是有年少成名年少发达的潜力

(就如今世代而言,食伤也是出产网红最多的配置)

但别忘了,没有坚定的心智

往往德不配位

几乎避免不了翻车

为何我们会称命理中的“伤官佩印”为优质组合

就是因为这个组合多了将“天赋稀释”的那么一丝意味在

给食伤辅以一点“按部就班”并不是浪费天赋

当食伤选手经历了基础的基础,过程的过程

也许才能拿到真正进化成大人的“工程文件”

所谓的拿到“工程文件”是指

“我”对“我的人生”随时有在各种环节纠错和调整的能力

清晰地知道因果,清晰地知道根据

这也是这也是一个合格官印选手的看家本领

更是值得最容易陷入阶段性迷茫的广大食伤选手去深入学习的

因为有句话说得好

强大的系统性的纠错能力

永远可以碾压一切表面的暂时的智商性的差距

更多的食伤选手,包括早慧的“满级小孩”们

自以为掌握了全部,但其实抓住的只是“导出后的文件”

正所谓“道理都懂,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说的就是这一点

只有拿到了人生的“工程文件”

才能真正激活食伤天赋本身应有的创造力

所以最后鲲给到所有食伤选手以及“满级小孩”们的忠告在于——

请千万别高估早慧的力量

踏实地做好每个阶段该做的事情

不要指望人生有什么奇迹和捷径

不管是不是真的天才,请别做仲永

好啦

一些鲲最近的感悟

以及今天给食伤选手们的成长锦囊就先讲到这里

结尾分享一段之前在看《十三邀》时

许知远和刘擎老师的一段对话——

-刘擎:“我觉得,其实,我没有那么害怕衰老,我觉得年轻的激情有时候是特别浪费的,就是说lead you to nowhere.

-许知远:“没有目的燃烧。”

-刘擎:“对,现在也不是特别有功利心,但是你有一种沉着在里边。其实成年是需要阅历,早慧代替不了阅历,有人说'知道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是因为那些道理并不是你自己的道理,你变成自己的道理是一定要经过阅历,我阅历里面大概教训多于经验吧,需要阅历,需要修炼。

-许知远:“这种修炼也给人一种安全感”。

-刘擎:“对。”

和大家共勉

愿每一个曾是“满级小孩”的你

都能顺利再进化,真正兑现自己的天赋

成功实现欲望软着陆

我们下期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