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证用药加减】

 石门易卜 2022-04-16

汗证


自汗:黄芪、白术、五味子

盗汗:山萸肉、浮小麦、乌梅


浮肿


阳水:麻黄、苏叶

阴水:附子、肉桂、干姜

腰以上肿:荆芥、桂枝

腰以下肿:茯苓、泽泻、防己


头痛


偏寒:吴茱萸、川芎

偏热:菊花、桑叶、蔓荆子

偏后脑:羌活、天麻

偏前额:白芷、葛根

偏两侧:蔓荆子、白芍、白蒺藜

偏巅顶:藁本、牛膝

顽固性头痛:白附子、白僵蚕、全蝎


头晕:天麻、钩藤

目眩:枸杞子、菊花

视力减退:女贞子、覆盆子、蕤仁肉

耳鸣:胡桃肉、山萸肉、金樱子

鼻塞:苍耳子、辛夷、细辛

口苦:龙胆草、茵陈

口甘:佩兰、茯苓


口渴


风热:芦根、葛根

胃热:石膏、知母

肠热:大黄、芒硝

热毒:玄参、生地

伤阴:石斛、玉竹、花粉


牙痛


肾虚牙痛:骨碎补、细辛、露蜂房

风热牙痛:竹叶、石膏、生地、黄连


咽喉肿痛


实火:牛蒡子、山豆根、射干

虚火:盐知母、盐黄柏、熟地


声嗄(shà,嗓音嘶哑)


风寒:麻黄、杏仁、甘草

风热:蝉衣、木蝴蝶、胖大海

肺阴虚:梨汁、蜂蜜


项强


风寒:桂枝、葛根、白芷

风湿:羌活、防风、川芎

破伤风:南星、白僵蚕、蜈蚣、蝎子

肩痛:羌活、威灵仙、姜黄


四肢疼痛


上肢:桂枝、羌活、桑枝

下肢:独活、牛膝、续断

四肢麻木:当归、灵仙;上肢加桑枝、下肢加牛膝

四肢抽搐:蜈蚣、僵蚕、地龙

膝部肿痛:牛膝、独活

手指麻胀:豨莶草、丝瓜络、桑寄生、鸡血藤


咳嗽


风寒:麻黄、苏叶、杏仁

风热:桑叶、菊花、桔梗

湿痰:半夏、陈皮、川朴

阴虚:百合、麦冬、川贝

痰饮:干姜、细辛、五味子

肺痈:苇茎、鱼腥草、桔梗

久咳:百部、诃子


实喘


风寒:麻黄、杏仁、苏子

风热:桑白皮、黄芩、白果


虚喘


肺虚:党参、麦冬、五味子

肾虚:蛤蚧、附子、补骨脂


咯血


(外感)

邪在肺卫:沙参、玉竹

邪在营血:生地、玄参

火灼:山栀子、黄芩、知母

风热:桑叶、芦根、牛蒡子

燥咳:麦冬、天冬、百合


(内伤)

肝郁肝火:郁金、白芍、丹皮

内伤血络:旋覆花、降香、当归

烟酒伤肺:葛花、茜草根


脊骨痛


肾阳虚:狗脊、杜仲、牛膝、鹿角胶

寒湿:独活、防风、苍术

尾骶骨痛:牛膝、杜仲、补骨脂


胸痛


虚寒:瓜蒌、薤白

瘀滞:赤芍、红花、郁金

胸闷:枳壳、藿梗、川朴

心下硬块:三棱、莪术、青皮


胁痛


胁痛寒热:柴胡、郁金

久痛刺痛:丹参、红花、延胡、木香

胀痛:柴胡、枳壳、香附、白芍

留饮:葶苈子、大枣

肝痈:川楝子、合欢皮、白芍


腰痛


肾虚:杜仲、牛膝、续断

外伤:牛膝、乳香、没药


胃脘痛


寒痛:高良姜、吴茱萸、乌药

热痛:黄连、川楝子

虚痛:黄芪、党参、白术、白芍

气痛:沉香、砂仁、枳壳、香附

瘀痛:延胡索、五灵脂

食痛:麦芽、谷芽、神曲

虫痛:使君子、槟榔、乌梅


少腹痛


气滞:青皮、延胡索、乌药

肠痈:大黄、丹皮、桃仁


小腹痛


蓄血:丹参、桃仁、赤芍

热结膀胱:猪苓、茯苓、泽泻


呃逆


虚证:丁香、柿蒂、党参

实证:竹茹、枇杷叶

嗳气:厚朴、砂仁、藿香

吞酸:黄连配吴茱萸,或乌贼骨配川贝母,或瓦楞子、煅牡蛎

恶心:半夏、茯苓、生姜


呕吐


胃寒:半夏、干姜、吴茱萸

胃热:竹茹、半夏、山栀子、黄连

伤食:陈皮、神曲、麦芽

痰浊:半夏、生姜、茯苓、陈皮

反胃:丁香、沉香、半夏


食欲差


湿浊:半夏、茯苓、陈皮

中气虚:人参、白术、茯苓、陈皮


大便溏薄


中气下陷:白术、黄芪、桔梗

湿热下注:香薷、黄连、黄芩、白头翁

肝火偏盛:白术、白芍、防风、陈皮

大便水泻:白术、茯苓

寒证:煨姜、吴茱萸、补骨脂

热证:黄连、黄芩

湿热:白头翁、秦皮

气虚:黄芪、党参、升麻

滑脱:肉豆蔻、乌梅


大便秘结


腑实:大黄、川朴、枳实

津枯:肉苁蓉、锁阳

热秘:麻仁、郁李仁

气秘:沉香、槟榔、枳实

虚秘:柏子仁、蜂蜜

冷秘:肉苁蓉、沉香、麻仁

排气:木香、川朴、莱菔子

便血:槐花、地榆、旱莲草

小便短黄:滑石、赤茯苓、通草

小便清长:金樱子、覆盆子、桑螵蛸


小便频数


肾虚:益智仁、覆盆子、桑螵蛸、山萸肉

湿热:车前子、柴胡、茯苓


消渴


上消:天花粉、麦冬、五味子

中消:石斛、葛根、花粉

下消:熟地、山萸肉、五味子

小便余沥:肉桂配知母,或杜仲配黄柏


小便刺痛


热淋:车前子、萹蓄、通草、山栀子

血淋:大小蓟、蒲黄、生地

石淋:金钱草、海金沙、琥珀、石韦

湿热:茵陈、车前子、通草

阴虚:生地、知母、黄柏

膏淋:滑石、淡竹叶、通草


小便不利


肺热:黄芩、芦根、杏仁

脾虚:黄芪、茯苓、猪苓

阳虚:麝香、附子、桑螵蛸

阴虚:知母、黄柏、肉桂

小便失禁:益智仁、桑螵蛸、覆盆子、白果

夜间多溺:桑螵蛸、覆盆子、金樱子

小便带血:茅根、地榆、石韦

怀孕浮肿:白术、茯苓、泽泻

怀孕胀闷:砂仁、橙皮、藿


虚热


虚热有汗:秦艽、地骨皮、知母

虚热无汗:丹皮、青蒿、地骨皮

掌心热:丹皮、山栀子

掌心灼热多汗:鳖甲、地骨皮、乌梅

潮热骨蒸:银柴胡、白薇、胡黄连

口苦心热:黄连、栀子

口甜脾热:黄连、黄芩

口辣肺热:桑皮、地骨皮

口咸肾热:黄柏、知母

口酸而苦肝胆有火:龙骨、柴胡、青皮、龙胆草

以上选自《席梁丞医案医话选》

图片

临床选药工具箱(一)

一,发热

1、外感风寒-----麻黄,桂枝,荆芥,防风,苏叶,羌活,白芷,

2、外感风热-----桑叶,菊花,薄荷,蝉蜕,蔓荆子,

3、温病-----(卫分)或热毒,银花,连翘,牛蒡子,大青叶,板兰根,

4、热入营血-----(营分)生地,丹皮,元参,赤芍,

5、火毒-----川连,黄柏,黄芩,枝子,

6、少阳证-----柴胡,黄芩,

7、阳明气分证-----石膏,知母,花粉,

8、阳明腑实证-----大黄,芒硝,元明粉,


二,一切头痛

1、外感风热-----菊花,蔓荆子,薄荷,蝉蜕,

2、外感风寒-----羌活,荆芥,白芷,藁本,细辛,

3、鼻渊头痛-----苍耳子,辛荑,薄荷,白芷,

4、湿邪头痛-----藿香,苍术,防风,羌活,

5、肝热头痛-----龙胆草,夏枯草,枝子,黄芩 ,

6、肝阳上亢-----石决明,草决明,钩藤,菊花,

7、痰厥头痛-----川芎,细辛,南星,陈皮,云苓,半夏,枳实,甘草,

8、少阳头痛-----(偏头痛)柴胡,黄芩,玉竹,

9、太阳头痛-----(后头痛)川芎,麻黄,羌活,独活,

10、少阴头痛-----(前额痛)升麻,石膏,白芷,葛根,

11、太阴头痛-----苍术,半夏,南星,

12、少阴头痛-----麻黄,附片,细辛,

13、厥阴头痛-----(头顶痛)人参,吴萸,藁本,生姜,大枣,

14、气虚头痛-----黄芪,人参,炒白术,升麻,

15、血虚头痛-----当归,熟地,炒白芍,川芎,首乌,鸡血藤,

16、阴虚头痛-----元参,山萸,白芍,枸杞,玉竹,女贞子,生地,

17、阳虚头痛-----鹿茸,鹿角胶,附子,肉桂,苁蓉,巴戟,仙灵脾,

18、顽固头痛-----全蝎,白姜蚕,白附子,蜈蚣,


三,眩晕

1、外感眩晕-----川芎,天麻,半夏,羌活,桔红,茯苓,甘草。生姜,

2、内伤眩晕-----人参,当归,茯苓 ,枣仁,菊花,天麻,桔红,

3、肝风内动-----菊花,钩藤,天麻,地龙,薄荷,

4、肝阳上亢-----珍珠母,代赭石,石决明,龙骨,牡励,

5、肝热眩晕-----夏枯草,菊花,龙胆草,草决明,

6、气虚眩晕-----黄芪,党参,升麻,人参,

7、血虚眩晕-----当归,熟地,首乌,白芍,

8、肾阳虚晕-----鹿茸,紫河车,锁阳,仙灵脾,仙茅,

9、气滞头晕-----木香,丁香,砂仁,桔皮,花苓 ,炒白术,

10、痰湿头晕-----半夏,陈皮,茯苓,白术,


四,咽喉痛

1、外感风热-----牛旁子,蝉蜕,薄荷,元参,竹叶,

2、肺气不利-----射干,桔梗,麦冬,

3、肺胃热盛-----山豆根,牛黄,马勃,通大海,花粉,

4、热毒-----银花,连翘,板兰根,枝子,

5、失音-----通大海,川贝,冬花,


五,口舌痛

1、心胃火盛-----川连,枝子,石膏,黄芩,木通,竹叶,灯心。

2、肺胃阴虚-----生地,元参,石膏,玉竹,沙参,麦冬,

3、虚火上炎-----元参,生地配肉桂,

4、阳明腑实-----大黄,芒硝,元明粉,


六,口感

1、口渴-----花粉,葛根,芦根,沙参,

2、口苦-----龙胆草,茵陈,枝子。

3、口甜-----川连,黄芩,枝子,石膏,佩兰,茯苓 ,竹叶,

4、口臭-----炒黄芩 ,川连,木通,连翘,荜卜,各香,砂仁,川朴,槟榔,


七,牙痛

1、牙齿肿痛-----当归,生地,丹皮,升麻,川连,防风,荆芥,石膏,

2、胃火牙痛-----升麻,川连,生地,当归,丹皮,生石膏,大黄,芒硝,甘草。

3、风火牙痛-----羌活,防风,藁本,白芷,川芎,薄荷,细辛,生地,

4、虫牙痛-----元参,生地,川连,川椒,细辛,白芷,乌梅,薄荷,

5、阴虚牙痛-----熟地,生石膏,麦冬,牛膝,知母,

6、牙齿腐烂-----芦荟,胡黄连,枝子,牛蒡子,银柴胡,桔梗,川军,玄参,薄荷,


八,鼻疾

1、鼻流清涕-----石膏,玉米,辛荑,麻黄,赤芍,桔梗。

2、鼻流臭涕-----苍耳子,白芷,黄芩,胆草,知母,牛旁子。

3、鼻流浊涕-----苍耳子,辛荑,白芷,薄荷,各香。

4、鼻流黄涕-----黄芩,枝子,银花,鱼腥草,苍耳子,辛荑,知母,防风。

5、鼻衄-----生石膏,茅根,侧柏叶,茜草根,淮牛膝,生地。

6、鼻内生疮-----黄芩,麦冬,炙桑皮,扼子,连翘,赤芍,桔梗,荆芥,薄荷,甘草。


九,耳疾

1、肾虚耳鸣-----熟地,山药,山萸,云苓,泽泻,丹皮,磁石,五味子,

2、肝火耳鸣-----龙胆草,泽泻,牛膝,黄芩。

3、突然耳聋-----知母,生石膏,柴胡,香附,路路通,甘草,

4、耳内流脓-----银花,连翘,枝子,柴胡,黄芩,防风,荆芥,当归尾,赤芍,

5、耳内生肉-----当归,川芎,炒白芍,靶子,柴胡,丹皮,黄芩,川连,牛蒡子,生石膏,甘草。

6、耳底疮-----银花,连翘,薄荷,桔梗,蒲公英,菊花,路路通。

7、耳痒-----熟地,生地,天冬,麦冬,玄参,郁金,泽泻,甘草,


十,目疾

1、眼流泪-----苁蓉,熟地,山药,菊花,丹皮,泽泻,

2、眼前黑花-----磁石,菟丝子,远志,神曲,石斛,苁蓉,熟地,

3、肝火上冲-----龙胆草,枝子,黄芩,夏枯草,秦皮,

4、风热目翳-----蒙花,谷精草,草决明,木贼,蝉蜕,青葙子,菊花,

5、肝肾虚-----熟地,女贞子,枸杞,复盆子,白芍,黑豆,

6、瞳孔散大-----山萸肉,五味子,知母,菟丝子,枸杞,

7、瞳孔缩小-----元参,丹皮,

8、白内障-----菟丝子,五味子,谷精草,

9、只能视上物-----(肾阳不足)酒当归,黄芩,熟地,麦冬,五味子,人参,柴胡,枳壳,枸杞,

10、只能视下物-----夜明砂,石决明,蝉蜕,当归,木贼,

11、肝虚雀目-----柴胡,白芍,熟地,茯苓,菊花,细辛,防风,甘草,

12、眼不能远视-----(气虚血明)生地,麦冬,枳壳,菊花,

13、眼不能近视-----(血虚气明)人参,远志,菖蒲,茯芩,

14、视物异色-----人参,黄芪,蔓荆子,黄柏,白芍,葛根,升麻,炙甘草,

15、目眩-----熟地,菟丝子,车前子,杞子,菊花,


十一,胸胁痛症

1、气滞痛-----薤白,瓜萎,枳壳,桔梗,橘叶,乌药,木香,

2、淤血痛-----丹参,乳香,没药,桃仁,红花,五灵脂,蒲黄,

3、痰阻痛-----白芥子,瓜萎仁,半夏,陈皮,枳实,

4、阳虚寒凝痛-----桂枝,肉桂,制川乌,附子,

5、胁痛-----(左痛)柴胡,陈皮,川芎,赤茯芩,枳壳,木香,甘草,香附,(右痛)桔梗,陈皮,枳壳,郁金,


十二,呕吐呃逆

1、胃寒-----半夏,陈皮,丁香,柿蒂,砂仁,良姜,干姜,吴萸,

2、胃热-----竹茹,批杷叶,枝子,赭石,

3、痰湿-----半夏,陈皮,生姜,茯芩,

4、伤食-----山楂,莱腹子,炒麦芽,炒谷芽,神曲,

5、一般呕吐-----藿香,半夏,橘皮,云芩,川朴,枳实,伏龙肝,甘草,生姜,

6、一般呃逆-----旋复花,赭石,半夏,党参,陈皮,砂仁,甘草,生姜,


十三,腹痛胃脘痛

1、寒痛-----干姜,高良姜,吴萸,附子,肉桂,乌药,小茴香,

2、热痛-----川黄连,枝子,黄柏,川楝子,

3、虚痛-----黄芪,党参,炒白术,炙甘草,

4、寒积实痛-----附子配大黄,干姜配大黄,

5、气滞痛-----木香,厚朴,枳壳,枳实,砂仁,香附,乌药,沉香,檀香,

6、血淤痛-----元胡,五灵脂,没药,丹参,蒲黄,

7、虫痛-----乌梅,使君子,槟榔,川椒,

8、食痛-----山楂,莱菔子,炒麦芽,炒神曲,鸡内金,


十四,消化异常

1、食欲不振-----砂仁,木香,焦三仙,

2、消化不良-----炒麦芽,炒扁豆,鸡内金,五谷虫,焦山楂,神曲,木香,

3、痞满腹胀-----丁香,木香,沉香,砂仁,槟榔,青皮,陈皮,二丑,

4、吞酸-----川黄连配吴萸,乌贼骨配浙贝母,煅瓦楞子,

5、嘈杂有佘-----川连,枝子,白芍,神曲,橘皮,云芩,白术,

6、嘈杂不足-----当归,白芍,川连,人参,白术,云芩,神曲,甘草。


十五,腰痛

1、肾虚腰痛-----杜仲,川续断,桑寄生,狗脊,怀牛膝,巴戟,

2、气滞腰痛-----(闪挫)当归,官桂,玄胡,杜仲,小茴香,木香,

3、风湿腰痛-----独活,羌活,防风,桑寄生,狗脊,木瓜,稀莶草,威灵仙,

4、寒湿腰痛-----干姜,苍术,细辛,附子,肉桂,

5、血淤外伤-----乳香,没药,川牛膝,三七,桃仁,红花,


十六,四肢关节痛

1、风湿痛-----羌活,防风,细辛,木瓜,威灵仙,海桐皮,秦皮,

2、寒痛-----制川乌,制草乌,附子,桂枝,

3、经络阻滞痛------鸡血藤,络石藤,青风藤,威灵仙,地龙,


十七,部位引经药

1、肩部———姜黄,

2、上肢———炙桑皮,桂枝,羌活,

3、下肢-----牛膝,木瓜,

4、膝关节-----牛膝,松节,

十八,四肢痛,关节肿

1、湿在表-----白术,苍术,羌活,防风,川芎,独活,桂枝,

2、湿在里-----白术,苍术,云芩,泽泻,陈皮,半夏,神曲,炙草。

3、湿在上-----玉米,杏仁,桑皮,藁本,荆芥,橘红,半夏,云芩。

4、湿在下-----白术,苍术,防风,防己,羌活,泽泻,玉米,牛膝。


十九,失眠

1、心虚---炒枣仁,柏子仁,夜交藤,合欢花,合欢皮。

2、心神不定---龙骨,龙齿,远志,茯神,牡蛎,磁石,琥珀。

3、痰浊壅滞---远志,菖蒲,半夏,茯神。

4、火热扰心---川黄连,栀子,竹叶,木通,灯芯。

5、心肾不交---肉桂配川连,远志。

6、用脑过渡---茯神,熟地,远志,炒枣仁,当归,元肉,珍珠母。


二十,心悸

1、心气虚-----人参,党参,黄芪,炙草,

2、心血虚-----(阴)酸枣仁,柏子仁,当归,首乌,阿胶,麦冬,五味子,

3、心阳虚-----桂枝,肉桂,附子,

4、痰湿-----半夏,茯神,远志,


二十一,自汗,盗汗

1、气阳虚-----人参,黄芪,炒白术,附子,五味子,牡励,炙甘草,

2、血阴虚-----地黄,黄柏,知母,白芍,当归,麦冬,龟板,

3、汗出不止-----白芍,生地,黄芪,当归,川连,五味子,枣仁,

4、诸经出汗-----防风,炙黄芪,焦术,肉桂,酒白芍,附子,枣仁,

5、常用敛汗药-----浮小麦,麻黄根,五味子,山萸肉,煅牡蛎,乌梅,


二十二,水肿

1、皮水-----东瓜皮,大腹皮,桑白皮,五加皮,茯芩皮,白茅根,车前子,玉米须,

2、水肿兼内热-----泽泻,车前子,滑石,猪芩,茯苓,

3、水肿兼气滞-----大腹皮,陈皮,槟榔,

4、水肿兼表证-----麻黄,浮萍草,苏叶,

5、水肿兼血淤-----泽兰,益母草,琥珀,白茅根,

6、气虚水肿-----黄芪,炒白术,茯苓,

7、阳虚水肿-----肉桂,桂枝,附子,


二十三,咳嗽

1、风寒咳嗽-----麻黄,苏叶,杏仁,紫苑,

2、风热咳嗽-----桑叶,菊花,桔梗,批杷叶,

3、寒痰咳嗽-----半夏,陈皮,冬花,干姜,细辛,旋复花,

4、热痰咳嗽-----瓜蒌,蒌仁,天竺黄,桑白皮,贝母,

5、燥咳------沙参,麦冬,天冬,贝母,百部,

6、肺虚久咳-----诃子,炙粟壳,乌梅,五味子,人参,

7、痰喘-----白芥子,苏子,莱菔子,葶苈子,杏仁,冬花,


二十四,泄泻

1、水泻-----白术,苍术,茯苓,车前子,泽泻,滑石,

2、寒泻-----煨生姜,干姜,吴萸,

3、湿热-----川黄连,黄芩,秦皮,黄柏,

4、脾虚-----白术,炒山药,炒苁米,炒扁豆,党参,

5、脾肾阳虚-----补骨脂,肉豆叩,五味子,干姜,肉桂,

6、伤食-----炒神曲,焦山楂,莱腹子,鸡内金,

7、久泻滑脱-----赤石脂,禹佘粮,煨诃子,煨肉叩,炙粟壳,乌梅,


二十五,便秘

1、热结-----大黄,芒硝,元明粉,芦荟,

2、寒结-----巴豆,硫黄,

3、津枯-----元参,麦冬,生地,

4、血虚-----当归,熟地,生首乌,

5、气秘-----枳实,枳壳,厚朴,槟榔,

6、虚秘-----火麻仁,郁李仁,桃仁,杏仁,柏子仁,松子仁,锁阳,苁蓉,

7、老年习惯便秘-----肉苁蓉,蕃泻叶,莱腹子,厚朴,

8、顽固性便秘-----熟地,当归,川芎,白芍,枳壳,火麻仁,杏仁,厚朴,川军,柴胡,甘草 ,


二十六,淋症

1

2、湿热淋-----猪苓,滑石,车前子,木通,淡竹叶,

3、血淋-----大小蓟,茅根,琥珀,生地,蒲黄,藕节,滑石,车前子,

4、石淋-----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冬葵子,琥珀,滑石,

5、膏淋-----草蔻,石苇,黄柏,菖蒲,车前子,苍术,莲子心,茯苓,滑石,

6、劳淋-----党参,黄芪,白术,山药,云苓,熟地,女贞子,知母,黄柏,金樱子,

7、气淋-----沉香,石苇,滑石,赤芍,瞿麦,冬葵子,乌药,柴胡,当归,


二十七,遗尿多尿

1、肾虚遗尿-----桑螵蛸,海螵蛸,当归,桑寄生,白芍,生龙骨,人参,

2、气陷遗尿-----黄芪,党参,当归,升麻,山萸肉,桑螵蛸,益智仁,

3、肾阳虚多尿-----菟丝子,肉苁蓉,附子,桑螵蛸,五味子,牡励,

4、肾气不摄-----桑螵蛸,龟板,龙骨,远志,菖蒲,人参,


二十八,遗精

1、心肾不交-----知母,黄柏,熟地,山药,山萸,茯苓,泽泻,金樱子,龙骨,丹皮,

2、肾虚有固-----莲须,五味子,芡实,金樱子,山萸肉,山药,熟地,

3、湿热下注-----苍术,黄柏,萆解,滑石,茯苓,泽泻,车前子,莲子心,甘草。

4、心脾两伤-----党参,黄芪,炒白术,茯苓,远志,木香,金樱子,芡实,炒枣仁,当归,


二十九,痛经

1、血淤-----川芎,当归尾,赤芍,红花,桃仁,丹参,

2、气滞-----香附,木香,乌药,沉香,元胡,厚朴,

3、虚寒-----吴萸,当归,川芎,白芍,党参,桂枝,阿胶,艾叶,巴戟,熟地,

4、湿热下注-----小茴香,干姜,元胡,没药,当归,川芎,肉桂,苍术,茯苓,蒲黄,五灵脂,

5、肝肾虚损-----当归,白芍,山萸,巴戟,阿胶,山药,甘草,

6、气血两虚-----党参,黄芪,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香附,艾叶,砂仁,


三十,带下

1,脾虚(白带)-----白术,苍术,党参,山药,白芍,陈皮,柴胡,车前子,

2、肾虚(清带)-----菟丝子,黄芪,桑螵蛸,附子,牡仲,补骨脂,

3、湿热(黄带)-----当归,白芍,柴胡,云苓,白术,茵陈,枝子,车前子,甘草,

4、寒湿带下-----苍术,白术,炒山药,小茴香,巴戟,

5、室女白带-----二地,丹皮,女贞子,旱连草,椿根皮,续断,桑寄生,菟丝子,香附,

6、常用止带药-----芡实,海螵蛸,白果,椿根皮,煅龙牡,


三十一,胎前疾病

1、恶阻-----砂仁,炒白术,陈皮,香附,乌药,木香,生姜,

2、胞阻-----当归,炒白芍,川芎,茯苓,炒白术,元胡,桑寄生,

3、子肿-----炒白术,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陈皮,

4、子嗽-----(胎火上逆)百合,紫苑,桔梗,麦冬,炙桑皮,竹茄,

5

6、子癔-----钩藤,桑寄生,人参,茯神,当归,菖蒲,菊花,桔梗,

7、子淋-----生地,木通,甘草 ,竹叶,元参,麦冬,黄芩,黑枝子,

8、子呜-----人参,黄芪,麦冬,当归,橘皮,花粉,

9、胎伤腹痛-----人参,黄芪,杜炭,续断,砂仁,

10、突然腰痛下血-----黄芪,当归,地榆,杜仲,续断,胶珠,艾炭,白术,黄芩,


三十二,胎动不安

1、气滞-----苏梗,砂仁,

2、血虚-----阿胶珠,熟地,

3、脾虚-----炒白术,党参,

4、蕴热-----黄苓,

5、肾虚-----续断,桑寄生,菟丝子,杜仲,


三十三,产后缺乳

1、气血虚弱-----人参,黄芪,当归,麦冬,通草,桔梗,猪蹄,

2、肝郁气滞-----炮甲珠,王不留行,通草,青皮,柴胡,当归,白芍,川芎,生地,


三十四,产后腹痛

1、血虚-----当归,熟地,阿胶,人参,山药,续断,麦冬,肉桂,甘草,

2、血瘀-----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益母草,乳香,炙甘草,黄酒,


三十五,产后出汗

1、气虚出汗-----黄芪,白术,防风,防风,熟地,煅牡励,麻黄根,浮小麦,

2、阴虚盗汗-----人参,麦冬,黄芪,白术,防风,山萸肉,五味子,煅牡励,


三十六,恶露不绝

1、气虚-----人参,黄芪,白术,鹿胶,艾叶,橘皮,升麻,柴胡,姜枣,

2、血热-----熟地,白芍,生地,山药,川断,阿胶,旱连草,海螵蛸,

3、血淤-----当归,川芎,桃仁,炮姜,丹皮,益母草,


三十七,产后发热

1、感染邪毒-----银花,公英,地丁,蒲黄,五灵脂,丹皮,赤芍,鱼腥草,益母草,

2、血淤-----当归,川芎,桃仁,炮姜,丹参,丹皮,益母草,炙草,

3、外感-----柴胡,黄芩,党参,半夏,甘草 ,生姜枣,

4,血虚-----八珍汤减川芎加黄芪,


临床选药工具箱(二)
中风卒倒不语,须用皂角、细辛,开关为主。
痰气壅盛,须用南星、木香为主。
语言謇涩,须用石菖蒲、竹沥为主。
口眼 斜,须用防风、羌活、竹沥为主。
手足搐搦,须用防风、羌活为主。
左瘫属血虚,须用川芎、当归为主。
右瘫属气虚,须用参、术为主。
诸风,须用防风、羌活为主。
伤寒头痛,须用羌活、川芎为主。
遍身疼痛,须用苍术、羌活为主。
发汗,须用麻黄、桂枝为主。
久汗不出,须用紫苏、青皮为主。
表热,须用柴胡为主。
止汗,须用桂枝、芍药为主。
里热,须用黄连、黄芩为主。
大热谵语,须用黄芩、黄连、黄柏、栀子为主。
发狂大便实,须用大黄、芒硝为主。
发渴,须用石膏、知母为主。
胸膈膨闷,须用桔梗,枳壳为主。
心下痞闷,须用枳实、黄连为主。
懊 ,须用栀子、豆豉为主。
虚烦,须用竹叶、石膏为主。
不眠,须用枳实、竹茹为主。
鼻干不得眠,须用葛根、芍药为主。
发斑,须用玄参、升麻为主。
发黄,须用茵陈、桅子为主。
中寒阴症,须用附子、干姜为主。
中暑,须用香薷、扁豆为主。
中湿,须用苍术、白术为主。
泻心火,须用黄连为主。
泻肺火,须用黄芩为主。
泻脾火,须用芍药为主。
泻胃火,须用石膏为主。
泻肝火,须用柴胡为主。
泻肾火,须用知母为主。
泻膀胱火,须用黄柏为主。
泻小肠火,须用木通为主。
泻屈曲之火,须用桅子为主。
泻无根火,须用玄参为主。
内伤元气,须用黄 、人参、甘草为主。
脾胃虚弱,须用白术、山药为主。
消食积,须用麦芽、神曲为主。
消肉积,须用山楂、草果为主。
消酒积,须用黄连、干葛、乌梅为主。
消冷积,须用巴豆为主。
消热积,须用大黄为主。
六郁,须用苍术、香附为主。
结痰,须用栝蒌、贝母、枳实为主。
湿痰,须用半夏、茯苓为主。
风痰,须用白附子、南星为主。
痰在四肢经络,须用竹沥、姜汁为主。
痰在两胁,须用白芥子为主。
老痰,须用海石为主。
肺寒咳嗽,须用麻黄、杏仁为主。
肺热咳嗽,须用黄芩、桑白皮为主。
咳嗽日久,须用款冬花、五味子为主。
气喘,须用苏子、桑白皮为主。
疟疾,新者宜截,须用常山为主。
疟疾久者宜补,须用白豆蔻为主。
痢疾初起者宜下,须用大黄为主。
痢属热积气滞,须用黄连、枳壳为主。
里急后重者,须用木香、槟榔为主。
久痢白者属气虚,须用白术、茯苓为主。
久痢赤者属血虚,须用当归、川芎为主。
泄泻须用白术、茯苓为主。
水泻须用滑石为主。
久泻须用诃子、肉豆蔻为主(或柴胡、升麻,升提下陷之气,其泻自止)。
霍乱,须用藿香、半夏为主。
呕吐,须用姜汁、半夏为主。
咳逆,须用柿蒂为主。
吞酸,须苍术、神曲为主。
嘈杂,须用姜炒黄连、炒桅子为主。
顺气须用乌药、香附为主。
痞满,须用枳实、黄连为主。
胀满,须用大腹皮、浓朴为主。
水肿,须用猪芩、泽泻为主。
宽中须用砂仁、枳壳为主。
积聚,须用三棱、莪术为主。
积在左是死血,须用桃仁散结为主积。
在右是食积,须用香附、枳实为主。
积在中是痰饮,须用半夏为主。
黄胆,须用茵陈为主。
补阳须用黄、附子为主。
补阴须用当归、熟地为主。
补气须用黄 、人参为主。
补血须用当归、生地为主。
破瘀血须用归尾、桃仁为主。
提气须用升麻、桔梗为主。
痨热痰嗽声嘶,须用竹沥、童便为主。
暴吐血,须用大黄、桃仁为主。
久吐血,须用当归、川芎为主。
衄血,须用枯黄芩、芍药为主。
止血须用京墨、韭汁为主。
溺血,须用栀子、木通为主。
虚汗,须用黄、白术为主。
眩晕,须用川芎、天麻为主。
麻者是气虚,须用黄芪 、人参为主。
木者是湿痰死血,须用苍术、半夏、桃仁为主。
癫属心,须用当归为主。
狂属肝,须用黄连为主。
痫症,须用南星、半夏为主。
健忘,须用远志、石菖蒲为主。
怔忡惊悸,须用茯神、远志为主。
虚烦,须用竹茹为主。
不寐,须用酸枣仁为主。
头左痛,须用芎、归为主。
头右痛,须用参、为主。
头风痛,须用 本、白芷为主。
诸头痛,须用蔓荆子为主。
乌须黑发,须用何首乌为主。
耳鸣,须用当归、龙荟为主。
鼻中生疮,须用黄芩为主。
鼻塞声重,须用防风、荆芥为主。
鼻渊,须用辛夷仁为主。
口舌生疮,须用黄连为主。
牙痛,须用石膏、升麻为主。
眼肿,须用大黄、荆芥为主。
眼中云翳,须用白豆蔻为主。
翳瘴,须用蒺藜、木贼为主。
内瘴昏暗,须用熟地黄为主。
肺痈肺痿,须用薏苡仁为主。
咽喉肿痛,须用桔梗、甘草为主。
结核瘰 ,须用夏枯草为主。
心胃痛,须用炒桅子为主。
腹痛,须用芍药、甘草为主。
腹冷痛,须用吴茱萸、良姜为主。
止诸痛,须用乳香、没药为主。
腰痛,须用杜仲,故纸为主。
胁痛,须用白芥子、青皮为主。
手臂痛,须用薄桂、羌活为主。
疝气,须用小茴香、川楝子为主。
香港脚湿热,须用苍术、黄柏为主。
下元虚弱,须用牛膝、木瓜为主。
痿 ,须用参、 为主。
肢节痛,须用羌活为主。
半身不遂,须用何首乌、川、草乌为主。
诸痛在上者属风,须用羌活、桔梗、桂枝、威灵仙为主。
在下者属湿,须用牛膝、木通、防己、黄柏为主。
消渴,须用天花粉为主。
生津液须用人参、五味子、麦门冬为主。
赤白痢,须用茯苓为主。
遗精,须用龙骨、牡蛎为主。
小便闭,须用木通、车前子为主。
大便闭,须用大黄、芒硝为主。
便血,须用槐花、地榆为主。
痔疮,须用黄连、槐角为主。
脱肛,须用升麻、柴胡为主。
诸虫,须用使君子、槟榔为主。
妇人诸病,须用香附为主。
妇人腹痛,须用吴茱萸、香附为主。
妇人经闭,须用桃仁、红花为主。
妇人血崩,须用炒蒲黄为主。
妇人带下,须用炒干姜为主。
妇人安胎,须用条芩、白术为主。
妇人产后虚热,须用炒黑干姜为主。
妇人产后恶露不行,须用益母草为主。
妇人难产,须用芎、归为主。
妇人催乳,须用白芷、贝母为主。
小儿疳积,须用芦荟、蓬术为主。
小儿惊风,须用朱砂为主。
诸毒初起,须用艾火灸之为主。
发背,须用槐花为主。
痈疽,须用金银花为主。
败脓不去,须用白芷为主。
恶疮,须用贝母为主。
疔疮,须用白矾为主。
疳疮,须用五倍子为主。
杨梅疮,须用土茯苓为主。
疮,须用轻粉、黄柏为主。
杖疮跌伤,须用童便、好酒为主。
疥疮,须用白矾、硫磺为主。
癜风,须用密陀僧为主。
诸疮肿毒,须用连翘、牛蒡子为主。
破伤风,须用南星、防风为主。
汤烫火烧,须用白矾、大黄为主。
犬咬伤,须用杏仁、甘草为主。
癫狗咬伤,须用斑蝥为主。
蛇咬伤,须用白芷为主。
中诸毒,须用香油灌之为主。
中砒毒,须用豆豉、蚯蚓为主。
诸骨哽喉,须用,戌尨,涎频服为主。

药性精辟


1.天麻可平肝阳、息肝风,对各种病因的肝风内动、惊痫抽搐,无论寒热虚实均可应用;


2.钩藤清肝热,平肝阳,息肝风;


3.石决明清肝明目要药;


4.全蝎治疗各种痉挛抽搐,外科长用药;


5.羚羊角清肝热,平肝阳,息肝风,为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要药。


6.温病三宝为至宝丹、紫雪丹、牛黄安宫丸。


7.麝香为醒神回苏要药,治疗痹症,无论寒热痹均有效。


8.人参为补虚扶正要药,治疗虚劳内伤的第一要药,肺脾气虚证主药;


9.益母草为妇科经产要药;



11.西洋参为气阴双补药,且能清火;


12.龙骨重镇安神之要药;


13.酸枣仁擅治心肝血虚的心烦失眠,不具有润肠通便之功效。


14.党参为脾肺气虚证常用药,气血双补药。


15.山药为平补脾肺肾的要药,不仅能益气养阴,且有收涩之性。


16.鹿茸为峻补元阳要药;


17.菟丝子既补肾阴,又补肾阳,为阴阳双补药。



18.生姜为呕家圣药;干姜温中,生姜发汗解表;


19.丁香为胃寒呕吐要药;


20.竹茹善治胃热呕吐。


21.柴胡为少阳证要药;


22.川芎为妇科活血调经要药,血中之气药,各种疼痛之要药;


23.辛夷为鼻渊头痛要药;


24.橘皮为治痰要药;


25.半夏为湿痰、寒痰要药;


26.木香为行气止痛要,湿热痢疾,里急后重要药;


27.香附为疏肝解郁,行气止痛要药;


28.天南星擅治老痰、顽痰;


29.白芥子善治皮里膜外之寒痰;


30.白附子善治面部风寒。


31.石膏为气分高热和肺热实火要药;


32.黄连为湿热痢疾要药;


33.龙胆草为肝经湿热、实火要药;


34.金银花为治一切痈疮肿毒阳证要药;


35.连翘为疮家圣药。


36.蒲公英为乳痈要药;


37.鱼腥草为肺痈要药;


38.桔梗擅“上行”,肺经引经药;


39.紫苑,无论新久咳嗽皆可用,擅化痰;


40.款冬花,擅长止咳,治嗽要药;


41.红藤、败酱草为肠痈要药;


42.山豆根为咽喉肿痛要药。


43.白头翁为痢疾要药;


44.土茯苓为梅毒要药。


45.独活为风寒湿痹要药;


46.木瓜为吐泻转筋要药;


47.厚朴为胀满要药;


48.茯苓为利水渗湿要药;


49.茵陈蒿为黄疸要药。


50.萆薢为膏淋要药;


51.金钱草为石淋要药;


52.海金沙为诸淋涩痛要药;


53.大黄为积滞便秘要药。


54.附子为回阳救逆亡阳证要药;


55.肉桂为命门火衰,下元虚冷要药。


56.麻黄为宣肺利尿要药;


57.薤白为胸痹要药;



58.山楂为油腻肉积要药;


59.鸡内金为消食运脾要药。


60.地榆为水火烫伤要药;


61.木瓜为顽痹筋脉拘挛要药。


62.三七为伤科要药,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


63.土虫、自然铜、骨碎补为伤科要药;


64.白芨为收敛止血要药;


65.乳香伤科要药,乳香偏于行气,没药偏于行血;


66.元胡可行血中之气滞,气中血滞,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67.五灵脂为血瘀诸痛要药;


68.丹参为妇科要药,活血化瘀要药,胸痹要药;



总结二


1. 麻黄:为发汗解表的要药。为用于肺气壅遏喘咳的要药。


2. 白芷:为治疗阳明头痛的要药。


3. 辛夷:为治疗鼻渊的要药。


4. 紫苏:为治疗风寒感冒的常用药。


5. 生姜:入脾经,善温中止呕,为“呕家圣药”。


6. 荆芥:为发表散风通用药。


7. 防风:为治风通用药。


8. 细辛:为治感受风寒、风湿之多种痛证及鼻渊头痛之要药;为治寒饮伏肺之要药。


9. 葛根:为治项背强痛之要药。


10. 柴胡:为治疗肝胆证的要药。(为治疗少阳证的要药,为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药。)


11. 石膏:为治疗气分高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


12. 夏枯草:为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


13. 黄连:为治疗湿热火郁之要药;治疗泻痢的要药。  


14. 知母: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


15. 生地黄:为清热、凉血、止血之要药。


16. 金银花:为治疗一切内痈外痈的要药。


17. 蒲公英:为治疗乳痈的要药。


18. 射干:为治疗咽喉肿痛的常用药。


19. 龙胆草:为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


20. 连翘:为“疮家圣药”。


21. 大青叶:为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


22. 鱼腥草:为治疗肺痈的要药。


23. 白头翁:为治疗热毒血痢之良药。


24. 芒硝:为治疗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


25. 大黄: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


26. 威灵仙:为治疗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


27. 徐长卿:为治风痹或痹症痛重之要药。


28. 木瓜:为治疗风湿痹证酸重拘急麻木及吐泻转筋常用药。(为治疗风湿痹痛、经脉拘急之要药。)  


29. 桑寄生:为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  


30. 苍术:为治湿阻中焦之要药。


31. 厚朴: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为消除胀满之要药。)


32. 砂仁:为治疗寒湿中阻,脾胃气滞之良药;为治妊娠气滞恶阻及胎动不安之佳品。:


33. 滑石:为治湿热淋痛之良药;为治暑湿诸证之佳品;为治湿疮湿疹及痱毒之要药。


34. 木通:为治湿热淋痛及心火上炎或下移小肠之口舌生疮、心烦尿赤之要药;为治乳汁不下及热痹之要药。


35. 金钱草:为治砂淋、石淋之要药;为治湿热黄疸、肝胆结石之佳品。


36. 茵陈:为治湿热黄疸之要药。(为治疗黄疸要药。)


37. 附子: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38. 干姜:温中散寒之要药。(为温暖中焦之主药。)


39. 肉桂:为治疗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为治脾肾阳衰之佳品。(为治疗命门火衰之要药。)


40. 牡丹皮:为治疗无汗骨蒸之要药。


41. 独活:为治疗风湿痹痛的主药。


42. 藿香:为芳香化湿浊要药。


43. 茯苓:为利水消肿之要药。


44. 陈皮:为治痰之要药。


45. 木香:为行气止痛之要药;也为治疗湿热泻痢里急后重之要药。


46. 香附:为妇科调经之要药。


47. 薤白:为治疗胸痹之要药。


48. 山楂:为消化油腻肉食积滞之要药。


49. 吴茱萸:为治中寒肝逆或寒郁肝脉诸痛之要药。(为治疗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为治疗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之常用药。)


50. 鸡内金:为消食运脾之要药。


51. 使君子:为治蛔虫病之佳品;为治小儿疳积之要药。


52. 大蓟:为治血热妄行之要药。


53. 小蓟:为治血热妄行及疮痈肿毒之要药。


54. 地榆:为治血热出血特别是下焦出血之佳品;为治疗水火烫伤之要药。


55. 三七:为治出血、瘀血诸证之要药。(为伤科要药。)


56. 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治疗血瘀气滞之要药;能“上行头目”也为治疗头疼要药。


57. 郁金: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  


58. 虎杖:为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  


59. 茜草:为妇科调经之要药。


60. 白及:为收敛止血之要药。


61. 艾叶:为妇科下焦虚寒或寒克胞宫之要药;也为安胎要药。


62. 丹参:为妇科调经常用药。


63. 延胡索: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为活血化瘀止痛之良药。


64. 红花:为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之要药;也是妇产血瘀病症的常用药;并为治疗跌打损伤、瘀滞肿痛之要药。


65. 牛膝:为治疗经产病之要药。­


66. 益母草:为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  


67. 桃仁:为治疗肠燥便秘、肠痈、肺痈之佳品。(为治疗多种瘀血阻滞病症的常用药。)


68. 半夏:为治湿痰、寒痰之要药。(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 `


69. 旋覆花:为治肺胃气逆之要药。


70. 瓜蒌:为治热痰之胸痹之要药。


71. 百部:为治疗新久咳嗽之要药。


72. 川贝母:为治疗热痰及燥痰咳嗽之常用药。


73. 浙贝母:为治疗肺热咳嗽之常用药。


74. 杏仁:为治疗咳喘的要药。  


75. 代赭石:为重镇降逆要药。


76. 石决明:为治肝阳上亢及目疾之要药。


77. 羚羊角:为治心经热盛神昏谵语之佳品。(为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要药)。


78. 钩藤:为清肝息风止痉之要药。(为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常用药。)


79. 天麻:为治肝阳眩晕之要药。(为治疗眩晕、头痛之要药。)


80. 麝香:为开窍醒神之良药。(为醒神回苏之要药。)


81. 冰片:开窍回苏之要药。


82. 牛黄:为清热解毒良药。


83. 黄芪:为补中益气要药。


84. 白术:为补气健脾要药(“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


85. 鹿茸:为温肾壮阳、补督脉、益精血的要药。


86. 人参:大补元气,为救脱要药(为拯危救脱的要药;为补肺的要药;为补脾的要药)。


87. 山药:为平补气阴之佳品。


88. 杜仲:为治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要药;为治肝肾亏虚胎漏胎动之佳品。


89. 益智仁:为治脾寒泻痛或多涎唾之要药。


90. 蛤蚧:为治肺虚喘咳,肾虚作喘之要药;为治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佳品。


91. 当归:妇科调经之要药;内科补血之佳品(为补血之圣药,妇科补血调经的要药)。


92. 乌贼骨:为妇科之良药。  


93. 熟地黄:为养血补虚之要药;为补肾阴之要药。


94. 阿胶:为补血要药;为止血要药。


95. 何首乌:不寒、不燥、不腻,为滋补良药。五味子:为治疗久咳虚喘之要药。


96. 山茱萸:为平补阴阳之要药;为固精止遗的要药;为防止元气虚脱之要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