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侠肝义胆喻嘉言(10) | 伤寒感冒非小病,药食调养分端详

 古朴中医 2022-04-16
图片

20

22

今天这则医案,好像没有啥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无二半吊子医生从中作梗,喻老师结合一患者伤寒后余热不退十余年,讲授伤寒之后饮食药饵调理之法,咱就顺着往下看。

图片

一个叫做王玉原的患者,十多年以前患了伤寒,应该类似现在说的感冒,因为治法不太对头,怎么治的不知道了,现在依然邪热未退尽。今夏再次感冒,缠绵五十多天不好,脸、脚浮肿,睡卧不宁,耳朵里感觉有气往外撞。

喻老师说,这是因为患者原本“一身津液尽为邪热所烁”,现在新热又与旧热相合,狼狈为患。医生未能弄清这点,治疗无法切中要害。一直拖到深秋,天气转凉,这个病势才自己退去。“然而浅者可退,深者莫由遽退也”。

面足浮肿,是因为“肺金之气为热所壅,失其清肃下行之权”;卧寐不宁,是因为“胃中之津液干枯,不能内荣其魂魄”;耳间大气撞出,是因为“久闭之窍,气来不觉,今病体虚羸,中无阻隔,气逆上冲”。

虽然现在看来外病好了,但是治疗只是完成了一半,还需要用饮食、药物内调,这是治疗至为关键的另一半。下面是喻老师对饮食、药物调理的独到见解。

图片

外感患者,身中之元气已虚,身中之邪热未净,于此而补虚,则热不可除,于此而清热,则虚不能任。即一半补虚,一半清热,终属模糊,不得要领。”就是说,补虚热不除,清热虚不任,半补半清,也是不好把握!然而,舍补虚清热外,又没有别的好办法,需要仔细辨证。

补虚有两个办法:“一补脾,一补胃。疟痢后,脾气衰弱,饮食不能运化,宜补其脾。如伤寒后,胃中津液久耗,新者未生,宜补其胃。”补脾和补胃可不是一回事儿,天壤之别。

清热也有两个办法:“初病时之热为实热,宜用苦寒药清之;大病后之热为虚热,宜用甘寒药清之。”清实热和清虚热也不是一回事儿,也是天壤之别。

喻老师说,“人身天真之气,全在胃口,津液不足即是虚,生津液即是补虚,故以生津之药,合甘寒泻热之药,而治感后之虚热,如麦门冬、生地黄、牡丹皮、人参、梨汁、竹沥之属”,仲景每用天水散以清虚热,就是取滑石、甘草一甘一寒之义,如果误投参、芪、苓、术等补脾之药为补,就是连邪热也一并补了。 

“至于饮食之补,但取其气,不取其味。如五谷之气以养之,五菜之气以充之。每食之间,便觉津津汗透,将身中蕴蓄之邪热,以渐运出于毛孔,何其快哉!”这才是正确的饮食补法。

可惜人们不知道这个道理,“急于用肥甘之味(大鱼大肉)以补之,目下虽精采健旺可喜,不思油腻阻滞经络,邪热不能外出,久久充养完固,愈无出期矣。前哲有鉴于此,宁食淡茹蔬,使体暂虚而邪易出,乃为贵耳”。

“前药中以浮肿属脾,用苓、术为治;以不寐责心,用枣仁、茯神为治。”之所以出现这种错误认识和治疗,总的来说是补虚清热的道理还不明了,所以我(喻老师)才进行了详细说明。

图片

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道理,清淡饮食才利于虚人调理,不仅伤寒感冒这样,那些开刀手术的大病之人更应该如此。现在有很多小孩感冒之后,爷爷奶奶一看这宝贝孙子受罪了,快补一补吧,一顿大鱼大肉,结果又发烧了,引以为戒啊!

——古朴中医2022021710

附《寓意草》原文

辨王玉原伤寒后余热并永定善后要法

王玉原昔年感证,治之不善,一身津液尽为邪热所烁,究竟十年余,热未尽去,右耳之窍尝闭。今夏复病感,缠绵五十多日,面足浮肿,卧寐不宁,耳间气往外触。盖新热与旧热相合,狼狈为患,是以难于去体。医者不察其绸缪胶结之情,治之茫不中窾。

延至秋深,金寒水冷,病方自退。然浅者可退,深者莫由遽退也。面足浮肿者,肺金之气为热所壅,失其清肃下行之权也;卧寐不宁者,胃中之津液干枯,不能内荣其魂魄也;耳间大气撞出者,久闭之窍,气来不觉,今病体虚羸,中无阻隔,气逆上冲,始知之也。

外病虽愈,而饮食药饵之内调者,尚居其半。特挈二事大意,为凡病感者,明善后之法焉。

盖人当感后,身中之元气已虚,身中之邪热未净,于此而补虚,则热不可除,于此而清热,则虚不能任。即一半补虚,一半清热,终属模糊,不得要领。然舍补虚清热外,更无别法,当细辨之。

补虚有二法,一补脾,一补胃。如疟痢后脾气衰弱,饮食不能运化,宜补其脾;如伤寒后胃中津液久耗,新者未生,宜补其胃。二者有霄壤之殊也。清热亦有二法:初病时之热为实热,宜用苦寒药清之;大病后之热为虚热,宜用甘寒药清之。二者亦霄壤之殊也。

人身天真之气,全在胃口,津液不足即是虚,生津液即是补虚,故以生津之药,合甘寒泻热之药,而治感后之虚热,如麦门冬、生地黄、牡丹皮、人参、梨汁、竹沥之属,皆为治法。仲景每用天水散以清虚热,正取滑石、甘草,一甘一寒之义也。设误投参、芪、苓、术补脾之药为补,宁不并邪热而补之乎?

至于饮食之补,但取其气,不取其味,如五谷之气以养之,五菜之气以充之。每食之间,便觉津津汗透,将身中蕴蓄之邪热,以渐运出于毛孔,何其快哉?人皆不知此理,急于用肥甘之味以补之,目下虽精采健旺可喜,不思油腻阻滞经络,邪热不能外出,久久充养完固,愈无出期矣。前哲有鉴于此,宁食淡茹蔬,使体暂虚而邪易出,乃为贵耳。

前药中以浮肿属脾,用苓、术为治,以不寐责心,用枣仁、茯神为治,总以补虚清热之旨未明,故详及之。

胡卣臣先生曰:伤寒后饮食药饵二法,足开聋聩 。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