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永正谈诗词的解读与写作

 天佑皇漢 2022-04-16

10月27日,陈永正先生在学而优书店谈诗词的解读与写作。消息甫出即收到极大反响,活动当天座无虚席,后来的听众站到了门外,俯仰皆可见携纸笔认真记录的人。陈永正先生书法造诣颇深,此次活动更带来了自己的笔墨,为读者签名。 本文根据陈永正先生现场所述内容,提炼整理而成。

主讲人 陈永正

字止水,号沚斋,1941年12月生,广东茂名人。著名文献学家,诗人,书法家。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著有《沚斋丛稿》、《岭南诗歌研究》等,编校整理有《山谷诗注续补》、《王国维诗词笺注》、《李商隐诗选》、《黄庭坚诗选》、《黄仲则诗选》等古典诗词笺注本及选注本二十馀种。

主持人 黄仕忠

1960年生,浙江诸暨人。现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文献研究所所长,教育部特聘教授。主要从事戏曲及俗文学文献的整理和研究。

“有用”与“无用”

所谓现代之学与古典之学之分,冯友兰先生在他的《中国哲学史》上面讲这个问题已经讲得很透彻。现代之学是全新的,尤其是近百年前的中国以后,对中国的学术影响非常大,当然是有非常好的一方面的影响。但是古典之学被压抑,甚至于逐渐消亡,令人非常遗憾。这说明当代人拿一本书来看就老是问:我读了这本书,有没有用?庄子说“无用”,一棵大树之所以保持千年,是由于它没用,无人砍伐。现在的书法衍变为书法艺术,成为有用之学了,可以卖钱,那写诗还能卖钱吗?所以陈永正先生现在还很敬佩诗人,他提到在座有一位何先生,是广东的杰出诗人,也是杰出医生,他写诗没有目的,就只是因为喜欢。如果我们对学问也是这种态度,喜欢它,入迷了,就感到好,并不是要有用才感到好。

如何读诗

怎样辨别一首诗是好还是坏呢?古人讲才、学、识,这三者非常重要。才是天生的;学问是努力去学的;诗意,非常重要。怎么样培养诗意?首先自己天赋如何?更重要的学问就藏其之内。看很多一流的东西,慢慢提高提高诗意。那我们普通人怎么办,诗意还不够怎么办?培养。很多人往往拿一首诗看一遍,看注解,看翻译,这样是错误的。好的、正确的做法是拿一首诗反复读、天天读、一遍又一遍地读,感受与古人默默相对。

陈永正先生还提醒大家,书不光是要看,古人不是说看书,是读书。在诗歌来说,朗读还是不够,最好还是能够颂、吟、歌,要诵读,一边吟诵,一边领会节奏,声律的高低。吟诵两三次,短诗就可以背诵了;长的,吟诵七八次,也可以背诵了,这就是一辈子的事情。吟诵,最好用家乡话,湖南人用湖南话,广州人用广州话,这样更了解诗歌声律的变化,很有好处。

如何学诗

陈永正认为如果光是看文学史、看选本,尤其对大学生、研究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须把真真正正的文本拿出来,认真读文本。看杜甫、李白,看完之后如何能证明自己读懂这首诗?能否译出来?不要看别人怎么翻译,自己译出来以后再与专家的对一对,找差距,就可以知道大学者的译跟自己的译有什么不一样。不看注解,不看翻译、白文,这样长期地训练,就可以知道怎么读一首诗。陈永正先生的著作里面有一章是今译的,但他本人对今译基本上是持否定态度,也即诗歌是不能译的,一译,就完蛋了。但是读诗的时候不可不译。

学会选择读本也很重要,陈永正先生教第一届研究生的时候提出了几个要求:看的文本不能是简体的;要看线装的;要看没有标点符号的。鲁迅先生说,一个标点符号,就可以把你的学问全部牵连出来。所以这是一个很难的学问。

诗的解读

怎样解读一首诗呢?陈永正先生在自己的书中将诗歌分为三个含义:第一,字面上的意义,浅层的意义,每一个读书人都必须要准确无误地了解这首诗在表面上是讲什么,这是最基本的要求。第二,言外之意,也即诗人写诗时运用的手法,将诗歌的真意掩盖起来。如果没有很深的研究、了解,无法明白言外之意;言外之意可以慢慢去做,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言内之意,尤其是初学者。

“言外之意”基本上由学者去解决,但每一个人都可以猜一猜诗人这首诗里面有什么言外之意,能够把诗歌里面的言外之意解读出来,那才是真正读懂这首诗。陈永正书中谈到的,除了诗人的生平、履历、交友、写作背景,还有时代、诗人的一贯写作风格、习惯手法,都要尽可能去了解。袁行霈先生将其归结为“宣示义”、“启示义”,陈永正先生觉得不太准确,“言外之意”不光是启示。“启示义”其实包括陈永正书里所说的第三种含义:象外之意。诗人将心中所想写了出来,启发读者,让读者想象某一个意境出来。读诗,能够解读言内之意、言外之意就够了,怎么启发你,那是个人的事情。陈永正先生还特别提醒,解诗的时候千万不要象外之意过分解读,会误导读者。

诗的创作

写诗就用写诗方法去写。古人是用什么方法?通过实践。十多年前陈永正先生在中大讲课时说到,诗人是不能培养的,是石头里蹦出来的。但是成为一个会写诗的人,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按照规矩就可以。这一点在陈的《诗注要义》里面也讲了很多,陈永正先生写这本书的目的最初是因为讲义,诗歌注释学讲义,下册前半部基本上是讲义的内容,上册则完全是其个人研究的心得。

写诗要和韵,和古人韵,模仿它,每一句、每个词都模仿。在新文学家看来这是大逆不道,胡适先生在“八不主义”里面就提出模仿是不行的,应该写新的东西,写心得、写个性、写感情。对此陈永正先生说“写诗跟写书法一样,记住,没有通过模仿阶段,永远是门外汉,门外看。一个是门外汉,一个是门外看。

很多人以为自己没有模仿,其实还是模仿了,一定有一个学习对象,不模仿进不了门。对此陈永正先生表示模仿很简单,参照《红楼梦》林黛玉小姐教香菱就够了。香菱想学诗,林黛玉指示她,最好先学五律。陈永正先生自己就是学五律,在年轻的时候学很多诗,初中的时候就开始学旧诗,学七绝,学几百篇七绝,但到后来看来没有一篇是像样的。

陈永正:

记住,很多现在教人写诗,都从七绝开始学,这个路子是绝对走不通的,但是天才可以例外。我现在不是跟天才说,是跟一般人说,写诗,从绝句入门是入不了门的。为什么?很容易学,易学难精。无论怎么写,先学对偶。

语言学家、语法学家往往写不了好的诗,因为太精于语法。如果没有诗性思维,就不要用当代人的白话文的思维去写诗。现在很多人写诗写不好,主要是没有改变思维方式,不懂得如何用诗歌的方式的思维。诗歌往往是非理性的,反逻辑的,或者是另外一套逻辑,这不是讲几句话可以讲得完的。

陈永正先生提出,真正能够写得好的诗人,是用诗歌来思维,用古文来思维。写诗还需要学古文,这很重要。很多古人本来不是诗人,勉勉强强写一首诗出来,也写得不好,包括很多大学者。但是古文不一样,每个人都可以写标准的、好的古文。光是从诗里面学诗是不够的,一定要通过学习古文来模仿古人的笔法、句法,唐诗跟宋诗的区别之一就是宋诗里面很多是用古文的笔法写的,陈永正先生自己的诗很多也是用古文写的。因此要写好的诗,不光是要读书,还要多读古文。

陈永正:

怎么样才能写出好诗?诗歌跟书法一样,写诗,要临帖,临帖非常重要。书法家不临帖,永远成不了真正的书法家。写诗,不临帖,永远成不了诗人。怎么临帖?拿着杜甫、李白、白居易、黄庭坚的作品、古人的诗歌,去模仿他。没有通过模仿阶段的人写诗,是永远进不了门。这句话讲出来,得罪好多人。我个人来说,诗歌模仿好多人,十多二十个家,都模仿过,书法也是模仿很多家。如果你不模仿,永远是门外汉。写诗跟书法一样,临帖很重要,拿出李白的、杜甫的、黄庭坚的、李商隐的好诗,一首一首、一句一句,逐句模仿。通过模仿,不出两三个月,你就可以写出一首比较好的诗了。

▲读者排队签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