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案首页怎么填|第六话:肝衰竭很危重,主诊选择别掉坑

 狐尾草 2022-04-16


本期推文将从一个常见的编码案例开始——

【案例1】46岁男性患者因”乏力纳差20天,皮肤巩膜黄染10余天”入院,既往有乙肝病史3年,门诊以“肝衰竭”收治入院。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予以护肝退黄、降酶利胆、利尿、促进肝细胞生长、抗病毒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

临床及编码后主要诊断:K72.900 肝衰竭

其他诊断:B18.107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看似顺理成章的诊断及编码,真的对吗?

肝衰竭很危重 

          主诊选择别掉坑

肝衰竭作为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综合征,在我国,主要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其他常见病因包括药物性肝损伤、其他类型的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休克或低血压引起的缺血性肝损伤。对有明确病因的肝衰竭应立刻进行对因治疗,此外还应考虑内科对症支持治疗、抗感染、防治出血、人工肝支持和肝脏移植等常规治疗。
那么以治疗肝衰竭为主要目的的临床病例,主诊到底该如何选择和编码才能既贴合临床又符合编码规则呢?今天就和我们一起来瞧一瞧看一看~

K72 肝衰竭!

在ICD-10中,把各种类型肝衰竭(急性/亚急性/慢加急性)表述得最清晰的类目是K72 肝衰竭,但类目名称中也紧跟了一个“不可归类在他处者”那所谓的“他处”都有哪些呢?其实在该类目下的不包括中都有明确列出,所以因病毒性肝炎(B15-B19)、过量饮酒(K70.4)、中毒性肝病(K71.1)导致的肝衰竭不可编入K72!
图片

其实ICD-10的分类思路和临床诊疗思路是一致的,病因明确的肝衰竭应行对因治疗,所以在主诊选择和编码中要强调病因。而与酒精性肝衰竭(K70.4)、药物和肝毒性物质引起的肝衰竭(K71.1)不同,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衰竭在ICD-10中没有单独的类目或亚目,那编入B15-B19是否合理呢?

    B15-B19 病毒性肝炎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在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中,各类型的肝衰竭都属于重症肝炎,那么根据ICD-10将“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衰竭”编入“重度病毒性肝炎”同样也是符合临床分型的。我们再从CHS-DRG分组方案看一看,慢性/急性重度病毒性肝炎均可入组HS1-肝功能衰竭

图片
图片

注:B15&B16:急性甲肝、急性乙肝和急性丁肝以是否伴肝昏迷分类亚目

到这里我们就可以订正案例1中的诊断了。该例患者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衰竭入院,并行对因和常规内科支持治疗,临床主要诊断应填写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编码B18.100x001病毒性肝炎性重型。

实例分析不容错过

【案例2】
40岁男性患者因乏力,腹胀伴尿黄5天就诊。入院查体:扑翼样震颤阳性,计算力定向力下降,皮肤巩膜明显黄染,肝区叩痛,余无明显阳性体征。既往否认肝炎病史及家族史,否认特殊用药史,发病前因家庭矛盾存在情绪因素。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肝功能重度异常,乙肝病毒量4.8E 06IU/ml。予以输血、护肝利胆、退黄、促进肝细胞生长、抗病毒感染、人工肝等对症支持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
临床及编码后主要诊断:K72.003 急性肝衰竭
其他诊断:B16.904 乙型病毒性肝炎
正确临床主要诊断: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
正确主要诊断编码:B16.203 急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伴肝昏迷  
本案例中患者明确诊断为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衰竭,根据入院查体情况扑翼样震颤阳性、计算力定向力下降可判断其存在肝昏迷,因此选择“B16.203 急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伴肝昏迷”作为主诊。

【案例3】 

29岁男性患者因“巩膜黄染,小便黄20余天”入院,门诊以“黄疸”收治入院。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后,予以护肝利胆、退黄、促进肝细胞生长、减轻胆管水肿、抗病毒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
临床及编码后主要诊断:K72.900 肝衰竭
其他诊断:B17.200 急性戊型肝炎
正确临床主要诊断: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
正确主要诊断编码:B17.204 急性重型戊型病毒性肝炎

【案例4】

36岁男性患者一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不适,伴尿黄,偶有乏力不适,既往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17余年,门诊以“慢加急性肝衰竭”收治入院。完善相关检查:总胆红素348.4umol/L、直接胆红素227.5umol/L、INR2.26,明确诊断为病毒性肝炎重叠感染(乙型、戊型)后,给予输注血浆、冷沉淀、护肝退黄、抗病毒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
临床及编码后主要诊断:K72.000x004 慢加急性肝衰竭
其他诊断:B17.800x001 病毒性肝炎重叠感染、K83.102 胆汁淤积症
正确临床主要诊断:慢性病毒性肝炎重叠感染(乙型、戊型)加急性肝衰竭
正确主要诊断编码:B18.803 慢性重型重叠型病毒性肝炎

CAUTION

以治疗肝衰竭为目的的病例选择“K72 肝衰竭”作为主要诊断看似合理,实则未准确表达出疾病的病因,也不符合编码规则。主要诊断的正确表达需要临床医生与编码员共同努力,编码员在日常编码工作中,除了完美复刻临床诊断外,还需要经常查阅临床相关书籍和手边的工具书。而临床医生在填写诊断时,则需将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等信息准确表达。只有临床理论与编码知识完美结合,才能确保主要诊断的正确性。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