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题讨论的原则刍议

 法一黄壹 2022-04-16

今天本来是想写东西骂个人主义的,可惜写到一半写不下去了。幸好我有转山的习惯,转了两圈,就想出来以下几条。为什么要想这个呢?因为找答案之前先得搞清楚找答案应该要用的手段和方式,这个是基础性的内容。

那为什么要列这么几条呢?下面我来解释一下。

1,下述原则可以因为适当的理由而被否定或排除。
2,首先要考虑这个问题是否需要被讨论。
3,使用逻辑方法,并给出完全的逻辑证明。
4,不得因年龄、级别、穷富等各种因素而对任何观点抱有差别的对待。
5,讨论者必须能够了解或者理解对方的观点和逻辑论述。
6,表达观点者必须给出能让他人能够理解和掌握的观点和逻辑。
7,必须排除个人不必要的情绪表达。并尽量改善人因天生而具有的观点的片面性。
8,在问题讨论的过程中实际情况具有重要的地位。个人的思想和观念也有被尊重的必要。
9,永远在确定与不确定之间徘徊。

第一条:“下列原则可以因为适当的理由而被否定或排除”

    一般来讲,所谓原则就是要贯穿始终的要求。能确定原则的人,或者能够用来确定原则的依据都不是一般的东西,是很厉害的。而作者我,作为一个彻头彻尾的穷鬼、垃圾大学生和完全没有关注度的新人偏专业型公众号的运营者,缺乏社会经验和人际智慧的我被丢在人堆里绝对会被剥削的。所以,为了照顾各方大佬的情绪,不得罪任何一个潜在的读者,我只能先这么写,如果有一天我发达了,就把这一条给去掉。

第二条:“首先要考虑这个问题是否需要被思考”

    这也是个准备过程中的事情。记得很早之前,我就提出过这个事情,但是我自己也没有太领会其中的含义,所以之前提出了许多没有实质讨论意义的问题。那么这个有没有讨论的意义是否有一个标准呢?窃以为,只要不是扯淡就好。所谓扯淡,就是几个人没有任何目的地在一起东扯一句、西扯一句,一会儿问你这个东西是在哪里买的,一会儿问你男朋友怎么样了,再一会又开个扯淡的玩笑大家一起笑一笑这种。扯淡虽然在把妹、展示自己情商高或者联络感情上面有很好的效果,但是效率极低,内容并不固定,经常出现两个人说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儿的情况,而且内容过于生活化、个性化,很多内容纯粹就是个人习惯之类的东西,并不具备讨论的价值。最要命的是扯淡的谈话是不讲逻辑的,其以逗人快乐和不得罪人为最终目的,实在不适合讨论一个严肃的问题。当然,作者并不否认扯淡能够解决一些理性难以解决的问题和能够引发一些平时想不到的问题,因为此时参与扯淡的人的思维较为活跃。

第三条:“使用逻辑方法,并给出完全的逻辑证明。”

    这是一条通行的标准,谈判赛场上双方队员经常喜欢用的一个说法就是“不讲逻辑”。按照陈波老师《逻辑学导论》的说法,所谓不讲逻辑就是做出的推论不符合逻辑学的基本原则(具体内容请自己翻书)。这个逻辑的证明过程,个人感觉类似于数学推理的过程,但是内容更加的不确定而且更加地复杂,因为我们使用的是语言而不是数学上的符号,语言内涵的不确定性更强,更容易在不同情况下产生不同的含义,进而出现误解。此外,我们在讨论社会的时候,无法确定社会本身、人本身是个完全符合理性逻辑的存在。有的时候,人不仅喜欢感情用事,而且还偏偏相信自己的感觉,比如女人找对象——真是种奇怪的现象。所以怎么讲逻辑其实有很多的方法,历史的角度呀、文字的角度呀、社会的角度呀、政治的角度呀、古典的角度呀、现代的角度呀等等,我们人在不同的领域创造了不同的理论来解释不同的或者相同的现象,所以这个过程会非常的有趣。

    当然,如果既有逻辑,又有文采,那就更好了。所谓文采,这是个很中国化的表达,很传统的表达,因为这个词源自《文心雕龙》,我们用的自古就是中国字,所以有没有文采是中国人说了算的,而不是外国人。

第四条:“不得因年龄、级别、穷富等各种因素而对任何观点抱有差别的对待。”

    这个就是赤裸裸地针对一些不好的现象了。有些朋友喜欢评价一个观点之前先搞个人身攻击,这个就很让人不爽了,因为我肯定也是潜在的被人身攻击的人。有些朋友呢,喜欢在粗粗看过别人观点之后,再进行人身攻击,尤其是在互联网上,说的内容非常的难听,用词还闪闪烁烁,非常的不雅观。大家都是文明人,大家都用文明语,大家一起走进新时代。随便骂人的朋友,怎么说呢,骂人是一种语言的另类表达,它可以是一种文化、甚至是一种艺术,但是它跟真理没关系、跟美丽与善良也没关系。

第五条:“讨论者必须能够了解或者理解对方的观点和逻辑论述。”  

  这个嘛,大家很清楚,不看观点就发表观点的,都是流氓。不过,动不动就说别人看不懂自己的,也是耍流氓,所以。

第六条:“表达观点者必须给出能让他人能够理解和掌握的观点和逻辑。”

    讨论问题不是搞一言堂,重点在相互理解相互交流,所以要让别人搞懂你自己在说什么。有的朋友非常喜欢搞一些高大上的先进东西来讲,但是别人都没见过,讲来讲去别人都听不懂,那就出现问题了。

第七条:“必须排除个人不必要的情绪表达。并尽量改善人因天生而具有的观点的片面性。”

    这句话的前半部分自然是说我自己了。理性思考很容易被情绪的表达给带偏,这方面的经验我有很多。当一个人自己觉得身处于困境的时候,思维自然就会因为情绪上的压力、焦急的状态而变地走向极端化,而且这种情绪上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具有较长的存留时间,并不容易完全清除。后半部分则是从普遍意义上来讲的,人观念的片面性有一部分是不可避免的,对这一观点不熟悉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休谟和康德这些大佬的思想。我们追求一种完善的、中立的、普遍有效的讨论结果嘛,所以就提倡尽量改善这些具有片面性的内容。其实据我观察,了解这个观点的人并不少,但是能够贯彻落实这个事情的人并不是很多,因为在片面观念基础上的反思仍旧是片面的,打破个人的次元壁这种事情,并非想一想或者简单反思一下就能够做到的,这个过程需要对实际情形的了解和及时的多角度思考。

第八条:“在问题讨论的过程中实际情况具有重要的地位。个人的思想和观念也有被尊重的必要。”

    我们的问题讨论是实践导向的,这一点,我想应该是无可置疑的。作者并不想找人聊形而上的问题,也不想清谈误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除了有实际效果的讨论,我们就不能有别的内容,过度的实用导向往往会变成不讲道理。

第九条:“永远在确定与不确定之间徘徊。”

    因为没有完美的答案,所以总是有不确定。又因为讨论总需要一些确定的内容作为基础,所以总是要有一些确定。就这么简单。

方法的选择往往对结果的得出有很大的影响。在这里我不得不提醒各位的是,这些内容的提出都是作者本人的一种美好的设想,这些内容的确定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还存在许多的争议。实际状况有时候并不是与此标准同向而行的,也因此,作者的论述本身就传达了一种美好的设想,它表达了作者认为这个世界应该是怎么样的。

面向不确定群体的写作总是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写作者往往过于顾及自己的认知而不能完全掌握阅读对象的认知程度,而读者往往从本身的角度来关注作者的写作内容:太短则没营养、太长则过于繁琐,自己喜欢的人来写就多看,自己不喜欢的人来写就不看,遇到热点新闻就纷纷来发表意见、遇到不相干的事情就完全忽略,喜欢快乐的表达、讨厌压抑的论述,喜欢自己能够理解的大白话、逃避读不懂的严肃分析。读者的毛病很多,作者的毛病也不少,可是读者不用负责任,作者写了东西出来却是要负责的,所以有请各位朋友尽情按照上述的标准批评、指责和表示反对,作者我乐意接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