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得重庆人民恩宠的美食,竟是江浙与川渝的“混血儿”

 lpl求知获识 2022-04-17

提到重庆的美食你会想到什么?相信在你的脑海里一定全是麻辣火锅的身影。重庆的美食一般都是以麻辣鲜香为主,一道菜端上桌通常都是满满的辣椒和花椒,具有一副不辣“死”你绝不罢休的“狠毒劲”。

然而,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在这座麻辣之都里,有一道美食却挺立在众多麻辣食物之中,成为俘获山城人民的特殊味道,它就是山城小汤圆。

相信到过重庆八一好吃街的人一定都知道山城小汤圆的大名,沿街的店铺里几乎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不少人都表示奇怪,一向嗜辣如命的重庆人怎么就偏偏让一碗甜甜的小汤圆独得恩宠呢?

汤圆最早被称为“浮元子”,是中国传统小吃的代表之一,由糯米制作而成,一般有黑芝麻、花生酱等馅料。据说这种甜食最早起源于宋朝,在当时的明州(现在的浙江宁波)特别受欢迎,在许多南方地区人们喜欢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吃汤圆,因为其外形圆润可爱所以又被赋予了阖家团圆的吉祥寓意。

一颗小小的汤圆其实并不简单。在南方,汤圆被分为许多的“流派”,猪油和黑芝麻粉混合的叫做“黑洋酥”,甚至还有以肉丁、火腿为馅料的汤圆,一口咬下去甜咸素荤,馅料十足。

那么,山城小汤圆与普通的南方汤圆有什么区别呢?

在重庆一众的特色小吃当中,不少是外来的。因为特殊的移民文化,不少外地的美食在长期的演变和发展当中,逐渐成为重庆人民所接受的味道。融入了本土文化气息的美食开始在这里扎根成长。当然,山城小汤圆也是其中的一员。

现在我们看到的山城小汤圆其实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变而来的,其实山城小汤圆的前身正是发源于以汤圆闻名的江浙一带。上世纪40年代,余记汤圆的创始人余瑛带着父母辗转从杭州来到了重庆,一家人在当时的保安路(现重庆市渝中区八一路)卖起了手工制作的具有江浙风韵的大汤圆。

老重庆有一种独特的汤圆面制作工艺,叫做“吊浆”。这里的“吊浆”其实就是指把泡过的糯米磨成米浆,然后用布吊起来,等到多余的水分过滤掉后就把布里的湿面团拿来包汤圆。据说这样的面团制作出来的汤圆口感更加细腻嫩滑、润泽绵长。

这种兼具浙江汤圆玲珑精细作风和山城特色独特制作技法的如龙眼般大小的包心汤圆,一推出竟然意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时之间风靡山城。

看似简简单单的小汤圆实际上在用料上是十分讲究的。糯米要选用无锡太湖边上的优良品种,芝麻要选用江西的油芝麻,就连混合在一起的猪油也不能简单选用熬出的纯油,而要选用取自猪肚子里原块的“板油”,这种“板油”在提取制作时要先撕去外部的网膜,然后再用手工挤压、揉搓以保证出来的油最大程度的拥有原汁原味,醇香浓郁的口感。

包好的小汤圆放入大锅内的开水之中,此刻的火不能太大,并且要保证随时加入冷水调节水温,让水不至于在翻腾中冲破汤圆面皮。

等到汤圆浮出水面,略漂浮一段时间后盛入小碗再加上香甜的酒酿醪糟,撒上一点嫩黄清香的桂花,三四颗鲜红柔软的枸杞,在秋意渐凉的山城重庆里,这简直是一道最暖心的美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