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年四季该怎样保养身体?

 新用户3536Meiv 2022-04-17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四百四十五。(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帝曰:五運之始,如環無端,其太過不及何如?岐伯曰:五氣更立,各有所勝,盛虛之變,此其常也。帝曰:平氣何如?岐伯曰∶無過者也。帝曰:太過不及奈何?岐伯曰:在經有也。”——《黃帝內經·六節藏象論》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医彭鑫博士,今天我们继续讲解《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我们先看原文∶“帝曰:五运之始,如环无端,其太过不及何如?岐伯曰:五气更立,各有所胜,盛虚之变,此其常也。帝曰:平气何如?岐伯曰∶无过者也。帝曰:太过不及奈何?岐伯曰:在经有也。”这段话其实不难理解,我们之前都学过。

第一个是“帝曰∶五运之始,如环无端,其太过不及何如?”之前讲过,五运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气的运行,顺序就是木火土金水,然后回过来之后又是木火土金水,是如环无端这样来循环的。“其太过不及何如?”太过就是过头了,不及就是不足。太过不及是什么样的?岐伯说∶“五气更立,各有所胜,盛虚之变,此其常也”,也就是正常的五气交替更迭的过程,各有其主时。五行当中也各有其所胜,各有所胜就是各有所克,胜就是克的意思。

“盛虚之变,此其常也”,也就是虚实变化是正常的运转规律。黄帝继续说∶“平气何如?”平气这种情况怎么理解?岐伯曰∶“无过者也”,“无过”就是没有过头的,既没有太过,也没有不及。张介宾注解说∶“过,过失之谓,凡太过不及,皆为过也”,这个“过”是包括了太过和不及。岐伯说∶“无过者也”,也就是既没有多余的,也没有不足的。“帝曰∶太过不及奈何?”黄帝继续追问,黄帝确实是打破砂锅问到底,这个学生学习肯定非常好,他就问老师∶“太过不及奈何?”刚才平气岐伯回答了。太过不及是怎么回答的呢?“岐伯曰∶在经有也”,就是经书上有。

经书指的是什么呢?不是《六节藏象论篇》,这一篇对五运六气的介绍都是提纲挈领式的,没有特别详细的展开。岐伯说∶“在经有也”,经指的是后面的七篇大论,尤其是《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等等这些讲的非常详细。这一篇讲的少,基本上就是一带而过。这些内容后面会讲,在这里不展开详细的探讨了。就是这样一个对答。

我们由此就知道五运是更迭的,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五运之始,如环无端,其太过不及何如?”这里边就是五运之始是这样一个更迭的过程。我们讲《黄帝内经》也反复讲到五运,其实五运在自然界就是木火土金水五行之气,在身体里面就是肝心脾肺肾这五行之气。外在有什么气内脏就有什么形,二者是对应的。所以古人就认为天地自然而然就有太过不及的盛衰的变化,所以每一年都不一样。多少年一循环?就是一个甲子,一个甲子是六十年,这样一个循环。每一年的运气都又重新来一轮,就这样一个概念。上一个甲子是一九八四年,下一个甲子是二零四四年,正好是六十年,这是一个循环。在这个循环过程当中,天地之间有一些变化,对应到人体也有一些变化,这就是五运六气。五运六气其实讲的是一个非常朴素的自然界与人体的一个对应关系的变化。

但是自然界和人体怎么对应呢?自然界和人体是指的空间,他们是通过时间点连在一起的,都是一条时间线。在大自然,比如今天是一月一号零点,在身体当中也是这个时间点,一月一号零点,两者是重合的。所以大自然和人体共用一个时间场,这个时间场就把空间场给统一起来了,这条线就全拉起来了。古人非常有智慧,他用时间把空间统一在一起。我们人体和大自然在空间上是完全不一样,人体是人体,大自然是大自然,是有界限,有分界点的。时间就没有分界点,时间都是共用一个时间,这就是通过一个时间把人和自然合在一起了,某种意义上天人相应的最关键的一个连接点就是时间。通过时间把人和天,天就是自然界,不是天空的天,是天道的天,天道指的就是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也就是通过时间把人跟大自然统一在一起,那就是天人相应,这个地方就非常有意思。

到了春季的时候,万物复苏,小草萌芽,一派欣欣向荣之气。人体的内脏的气血也是复苏,气血开始萌动,浑身气血开始通畅,有一些病开始暴露出来了,比如一些皮肤病,皮肤瘙痒都是在春天,为什么?因为藏了一冬天的气血开始往外走了,走到体表,于是有一些病在体表上萌发。到了春天应的是木,木气就是舒展之气,对应到身体的五脏就是肝气,肝气要是舒展好了之后,心情愉快。为什么到了春天大家都愿意往外边走,都愿意郊游踏青呢?因为到了春季的时候,身体的气血舒展,肝气舒展,肝主血,肝气一舒展之后人们就愿意出去玩,不愿意闷在家里了,这不就是天人相应吗?通过一个时间点合在一起了。肝气要是没舒展好,变成肝郁,心情就低落、压抑,抑郁症发作的高峰期是在什么季节,是在春季。这就是天人相应,通过时间线把自然和人体连在一起了。

大自然有四季,人体也有四季。大自然是春夏秋冬,人体是肝心肺肾与之相应,到了长夏是脾脏与之相应,所以夏末秋初就容易生湿,夏末秋初什么季节?三伏天。伏天,气压一下来,天地之间氤氲的湿气又特别重,这时候人就不爱吃饭,容易上吐下泻。夏末秋初的时候腹泻特别多,这不就湿气重吗?(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谁主湿?土主湿。所以夏末秋初应该化湿健脾,所以古人这时候就设计了茶,豆蔻丁香陈皮茶,在宋代叫熟水。这个时候化湿,喝祛湿茶。藿香正气水也是在这个时候应用最广泛,人们上吐下泻、水肿或者长小水泡,都是这个季节长,这就是湿气重的一个季节。所以我们读了《黄帝内经》之后,一定要跟我们的临床联系在一起,大家伙就知道五运之始是如环无端循环的。

好了,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次课再见。(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四百四十五。(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