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晚上,读到元稹那句著名的“贫贱夫妻百事哀”,合上书,想了一个问题:很多知识分子一本正经的解释,这句诗并不是大家想的那个意思。并不是贫穷使人哀伤,而是想起了和你一起经历过的贫穷岁月,其中的每一件事都让我感到哀伤。诗人表达的重点并非贫穷,而是爱情。我的疑问是:元稹的妻子是官二代,岳父是太子宾客韦夏卿(历任朝廷高官、交游广阔、提携的后辈中很多人成为高官)。结婚时元稹25岁,已经做了一年的秘书省校书郎(九品官,从事皇家图书整理工作)。“况夫人之生也,选甘而味借光而衣,顺耳而声便心而使,亲戚骄其意,父兄可其求,将二十年矣!逮归于我始知贫贱,食亦不饱衣亦不温,然而不悔于色不,不戚于言,他人以我为拙,夫人以我为尊。寘生涯于落,夫人以我为适道;捐昼夜于朋宴,夫人以我为狎贤,隐于幸中之言。呜呼!成我者朋友,恕我者夫人,有夫如此其感也,非夫人之仁耶?呜呼歔欷,恨亦有之。”你是家中人人疼爱的官宦小姐,从小到大一帆风顺,嫁给我才知道什么是贫穷,才变得诸事不顺。见我没有衣衫就在箱子找,我没钱买酒就缠着你要钱,你拔下金钗给我拿去换酒。那些贫穷的日子里,你用落叶烧火,用野菜给我们做饭。如今我不缺钱了,也只能给你多烧些纸钱。成就我的是朋友们,宽容我的是你。想到你的逝去,令我悔恨。很多学者的解释是因为元稹家境不好,年轻时工资不高。一个中央部门的九品官员,岳父是政界资深人士。工资不高并不会必然会导致贫寒的生活。无论是减少消费(比如少参加一些酒局),还是找找资源增加一些合法收入,都不至于让老婆吃不饱穿不暖。看史料,唯一的解释是,那个叫元稹的年轻人,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一心想着当大官干大事拯救天下,在他的价值排序中,让老婆过得富裕一些、舒服一些,并非一件“紧急而重要”的事。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行动反映偏好。元稹当然深爱着自己的老婆。但他忙于政治,忙于酒局,“捐昼夜于朋宴”,改善家庭经济状况,显然没有这些事重要。自己去喝酒,也比老婆头上的金钗更重要。你嫁的男人,喜欢读书喝酒睡懒觉(名士风范),也不怎么做家务,雨后的菜园里只有荒草,大雪天的早晨还没有早饭。元稹素来心怀大志,青年升官后忙于忧国忧民、拯救天下。这样的人,怎么会有心思去搞些小钱,或者少喝一些酒,让老婆过得好一点。更何况,我们熟悉的古代诗人,也没有去搞钱去理财的传统。像苏轼那样知道量入为出把每月工资分成30份省着花的少,像李白杜甫那样有钱就去喝酒的多。读了元稹悼亡妻子的诗歌,大多数文学评论家都赞美元稹的深情,感叹这样的诗人古今寥寥。古代诗人们喜欢写的是家国天下,宏大叙事,山川河流,春暖花开,喝酒狎妓……很少有人如元稹一般一再深情的写诗悼念自己的亡妻。文学评论家们认为有这样深情的丈夫,元稹的妻子虽然贫穷,却很幸福。“贫贱夫妻百事哀”,完全是后人的误读。和后世文学评论家们的解读不同,元稹在想念妻子的夜晚:我一整夜都没有合眼,想着你,想着你和我在一起后困于贫穷(也许同时还忧虑于年轻气盛的元稹频繁介入险恶的政治斗争),平生都没有舒展眉头。史书里的元稹后来变得成熟老辣,一路高升到了宰相。我们不知道妻子逝世后的那个夜晚,他的心境有没有发生变化,有没有忽然觉得:出将入相,建功立业,和朋友们在一起喝酒写诗忧国忧民,那些所谓的大事,也许并不比让老婆舒展眉头笑一笑更重要。人年轻时往往雄心万丈,整天想着各种“大事”,忙着追求理想、链接人脉、阶层跨越,却没有为身边人多做一些具体的小事,多创造一些微小的幸福。直到后来才发现,那些宏图大志只是虚妄(哪怕实现了),那些最爱你的人却已被永远辜负。 参考文献: (大概会写一个系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