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处方不必面面俱到

 焦氏中医 2022-04-18

中医处方不必面面俱到

余尝读《伤寒论》,观其药方药简效宏,量大力专,由此得到启发:一张处方,不必面面俱到,只须解决疾病过程中一个主要矛盾即可,或者解决一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即可。

试举两例如下:

1、白虎汤证。

白虎汤证的病机为里热亢盛、正气抗邪、邪正相争激烈。无形邪热充斥全身,以阳明经为主要病变部位,白虎汤由石膏、知母、炙甘草、粳米四味药组成,可谓药简;白虎汤的用量为知母(六两)、石膏(碎,一斤)、甘草(炙,二两)、粳米(六合),可谓量大;主治明确,可谓力专;辨证准确,疗效确切,可谓效宏。白虎汤代表的是辛寒清热法。

2、栀子豉汤证

栀子豉汤证的病机为余热留扰、郁于胸膈和胃。可见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憹、按之心下濡、坐卧不安;余热留扰,气机阻滞,轻则胃脘部胀满不适,甚则烦热心中窒,或心中结痛;热郁于胃,则易饥不能食;郁热上蒸,则但头汗出;苔薄黄、脉数等证候。

栀子豉汤由栀子、淡豆豉两味药组成,用量为栀子(擘,十四个)、香豉(绵裹,四合)。栀子豉汤代表的是清宣郁热法。

《伤寒论》、《金匮要略》将理、法、方、药一脉贯通,有“方书之祖”的称谓,其内容紧密相连,环环相扣,不可分割,在临床上形成了有是证用是方,方证相对的格局,目前也将此直接称为方证辨证。

我们在临证时,也应借鉴和参考张仲景的用药处方思路,药逾简而效逾彰,举一实例,余在临证时,常常遇到上肢或手指麻木的患者,若为“黄芪桂枝五物汤证”,恒在黄芪桂枝五物汤内加入“豨莶草、乌梢蛇”两味药以祛风通络,药量雄厚一些无妨,可收立竿见影之效。

《伤寒论》所记载的方药,实值得深入研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