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偶然写作,必然成长

 早晚积累 2022-04-18

写作对我来说完全是个偶然,38岁前从来没想过自己能够公开写作。而且在那之前写超过1000字以上的文章的机会少的可怜。印象中有意识地写文章仅有那么一两次。

大约是2004年,临近春节的时候,施工单位的项目上基本都停下来了,不是特别忙。我用了几天时间整理了一份对于公司的一些管理建议,内容很简单,我观察到工作中有很多方面可以稍稍用点心就可以节省很多成本,打印出来给了老板。

那一年第一次拿到了三万元的年终奖,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写的那篇建议的结果。但我清楚的记得,那是当时自己赚到的最多的一笔钱。

2012年我在地产公司的采购岗位,有一天早晨公司发了个公告,说的是其他公司采购岗位做了违反采购制度的处理。

我受到启发,写了一篇自己在采购岗位的感想和对采购岗位的定位,发给了公司的领导。我没想到,领导批注请行政转发给了全公司的同事。那是我又一次在工作中因写作收获小确幸。

后来在2016年初,听过一个微信营销的讲座,讲课的人很早就开始研究微信营销,说到了自媒体的崛起。

授课者建议每一个听课的人都应该注册一个公众号,他还说由于中国的版权意识还不高,不会写可以抄文章,再不行可以一字不落地照搬他公众号的文章。那是我第一认识到公众号的传播价值,第一次意识到个人也可以有公众号。

听完课不久,我就自己摸索着注册了公众号,注册公众号很容易,但发什么内容哪有这么简单。

公众号一直就放在微信上没有发文。但脑海中有一句李开复说的话印象很深,大致意思是:

移动互联网时代,如果你有100个粉丝,就相当于办了一份时尚小报,可以在朋友圈里享受被尊重,被阅读的乐趣;

如果有1000个粉丝,相当于一份海报;

如果有1万个粉丝,相当于创办了一家杂志;

当粉丝数增加到100万,你的声音会像全国性报纸上的头条新闻那样有影响力;

如果你有1000万个粉丝,你就像电视播音员一样,可以很容易地让全国人民听到自己的声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