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的意义何止长点知识这么简单

 早晚积累 2022-04-18

说到努力用功,我们常常会听到一句话:种一棵树最好的时候是十年前,另一个最好的时候是现在。

种树越早当然越好,这谁都知道。可我想说的是,那要看你种的是什么树以及怎么种?

01

这得从三年前说起。我很庆幸三年前的自己,因为喜欢读书,偶遇了李笑来在得到的专栏和他的《把时间当作朋友》那本书。

笑来让我明白了元认知——认知的认知,思考的思考。正是这个概念,让我明白了很多时候我们是被大脑控制的,而事实上我们可以控制大脑为我们做事。

笑来的专栏让我明白注意力和时间的珍贵,注意力是第一财富这个认知改变了我的行为,改变了我看待世界的视角。他让我开始珍惜自己的时间,从那开始每当有浪费时间的行为都会让我感到自责。

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让我明白了积累的意义。让我明白了一个人唯有积累才能改变,即使积累再少任何时候开始积累都来得及。

这三年,我学着通过写作和记录来练习思考,我在公众号的文字能够很明显地看到思考深度的变化。我也试着做更多有价值的事来珍惜自己的注意力和时间。我还做各种有积累有复利效应的事,来弥补过去这些年的无知。

公众的文字,能够明显的感觉到思考深度的变化。书读的越来越多,文字也写的越来越多,但我的文章总写得不是很满意,总觉得缺少点什么。

02

就在这个时候,我遇到了大锤老师组建的锤炼侠训练营。大锤老师还不足30岁,他看待问题的深度,让我惊讶。

他分享的课程内容充满了反常识;他研究过几十篇罗胖的演讲视频,整理出一套干货写作套路;他组建的写作训练营,就是通过介绍模式化的写作,让文字更具逻辑性和条理性。也是他让我第一次意识到,写作这件事有击穿社会圈层的力量。

社会就像这个圆锥,越有能力的人越靠近锥顶。作为普通人,大多数情况下,你只能认识这个行业与你能力差不多的人。你很难认识到社会中其它行业和能力相当的人。比如房地产从业的工程师,很难认识IT行业的工程师,虽然他们都在圆锥的同心圆里。

大锤老师说他一次去桂林旅游,随意发了一个朋友圈。不想引来很多在桂林的不同行业朋友的问候。这就是文化工作带来的附加值,它击穿了圈层的局限。

03

如果说大锤老师在这个角度的介绍,给了我在写作得到新的启发。那么他后来介绍的阳志平提及的文化资本,则进一步升级了我的认知。而文化资本这个认知将决定我下一个三年的方向。

阳志平老师曾经写作一篇文章,介绍了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

经济资本最好理解,就是你的经济状况,这可以是你努力换来的,也可以是继承来的,无论怎样好的经济资本无疑能够给你带来一定的影响力。但这不代表你很有能力。

社会资本说的简单一些就是人脉。这个资本重要吗?重要的!如果你擅长人际交往,这个资本很有用。但这个资本有地域、行业和数字上限的局限性。你在南京的社会资本没法带到北京用,你在房地产行业的社会资本也很难带到IT业用,当然受邓巴数字的制约每个人能够经常来往的人通常不会超过150人。

文化资本则不同,它可以击穿地域、行业和数字的限制。并且与前两个不同的是,文化资本能够影响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但反过来则不行。

这样相信你就能够看出文化资本的价值了。

只不过文化资本的积累可没那么容易,它没办法通过继承获得,也没办法通过觥筹交错获得。它只能通过你读经典名著和认识高人传授获得。

也正因此,我思考了很久。未来会读更多书,更多经典,特别是那些已故的名人的智慧。除了要读,还要写,还要用。

小结一下:

多年前,我只知道读书好但不知道读书好在哪的人,也奢望着有一天能管理时间;

三年前,第一次意识到要与时间作朋友,读书能够积累所学并真正改变一个人;

三年后,我知道读书的质和量的积累,真的能够为自己打造人生的护城河。

如果说三年前,读书让我明白了时间的意义——时间无法管理要管理的是自己;

那么三年之后,我更加明白了读书的意义——为积累自己的文化资本而读。

参考文章:

想读书,不知道怎么选怎么办?

上一篇文章:

一个公式告诉我,做个长期主义者有多重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