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泽东的雄才大略

 余近山 2022-04-18
图片

图片

毛泽东的雄才大略

文/尚兆军

●毛泽东古为今用之范例。

○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他阅读了大量的历史书籍,而且非常善于以史为鉴,古为今用,赋予新的思想和内涵。《明史》是毛泽东圈点最多、体悟最深的史书之一。1969 年 3 月,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之后,国际形势变得异常复杂,战争一触即发。毛泽东审时度势,提出了“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毛泽东意味深长地讲了《明史·朱升传》:明朝建国以前,朱元璋召见了一位名叫朱升的谋士,问他眼下应当怎么办。朱升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采纳了他的意见,最后得了天下。接着,毛泽东说,根据目前面临的形势,我们要“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随后,全国大规模地构筑防空设施,积极备战、备荒,进行军事斗争准备。毛泽东就是这样,以非凡的胆识和超常的谋略,坚持以斗争求和平,使我国的外交渡过了“雪压冬云白絮飞”的最困难的时期。

●试谈毛泽东诗词的气魄和魅力。

○ 1936 年 2 月,毛泽东在陕北黄土高原触景生情,坐在窑洞的炕桌上,写就了《沁园春·雪》一词。这首词作,以咏雪起兴,赞美祖国山河,评点历史人物,歌颂人民群众,大气磅礴,雄浑厚重。1945 年,他到重庆进行国共谈判时,抄赠给老友柳亚子,后披露于报端,重庆各界舆论哗然,蒋介石大为震惊,组织一批文人发表所谓“和词” 进行围剿。但意境、文采怎么也赶不上毛泽东。高层文人无法交差,只好硬着头皮说,毛泽东的诗词是他自己写的。言下之意,要比试你蒋介石也写一篇吧,蒋介石大发雷霆,臭骂一通。

近日,读到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写的《毛泽东的文化性格》,他称:“毛泽东是以政治为表达方式的艺术家,是以艺术为表达方式的政治家。”这句话深刻而全面。“悲壮出诗人”,愈是在艰难困苦、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毛泽东愈是富有远见,愈是沉着冷静,常常诗兴大发,吟出千古绝唱。历史与山川、浪漫与豪情、硝烟与战火,“就这样轻轻被装进用诗句编织的胸怀”。一位学者在《毛泽东的学习精神》写道 :“毛泽东的诗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意境高远,气魄宏大,或借景言情,或直抒胸臆,指点江山,褒贬历史,描绘战争,抒发激情,规劝友人,批评同志,表彰部属,怀念亲友 ......”。的确,毛泽东的诗词是他一生的政治理想、生活追求、人生阅历、思想境界、创造才能、审美情趣的集中体现。这些诗词,既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又是毛泽东伟大人格的光辉写照。

图片

●毛泽东的雄才大略。

○ 1947 年 3 月 18 日,毛泽东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居住多年的延安,率领部队开始转战陕北,与比中央纵队多达 10 倍的国民党军队在陕北的黄土高原周旋。一次,遇见一个路口,他告诉行进部队:在这里插上一个牌子,写明毛泽东由此向西。把真实的行军路线透露给敌方,大家都非常担心,毛泽东豪爽地说 :“兵不厌诈嘛!”这就是毛泽东的雄才大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多谋善断,重点在“谋”字上。

○ 1959 年 4 月,在上海召开的党的八届七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党内的高级干部推荐读《魏书·郭嘉传》,用意是让高级干部做事要多谋善断。郭嘉是三国时期的一位著名人物,“深通有算略,达于有事理”,多次为曹操出谋献策。曹操平定天下,郭嘉功不可没。毛泽东说 :“多谋善断这句话,重点在'谋’字上。要多谋,少谋是不行的。要与各方面去商量,反对少谋武断。商量又少,又武断,那事情就办不好。谋是基础,只有多谋,才能善断。谋的目的是为了断。”“要当机立断,不要优柔寡断。”干什么事情,都应谋划在先,反复权衡利弊得失,尤其是要多听不同意见。谋得深,才能算得精、算得细。谋划不周,就没有回旋余地,机遇也会稍纵即逝。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办大事情,就要有大决心、大气魄、大手笔,而且要特别关注最根本、最关键的环节。 

图片

●毛泽东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

○ 1956 年 8 月 24 日,毛泽东在《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中说 :“向古人学习是为了现在的活人,向外国人学习是为了今天的中国人。”“非驴非马也可以。骡子就是非驴非马。驴马结合是会改变形象的,不会完全不变。”前一句,是用通俗的语言,阐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后一句,是用形象的比喻,阐明了中、西方音乐结合的问题。毛泽东的语言,引经据典,深入浅出;比喻形象而又生动,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留下丰富的理解和思索的空间。

●毛泽东是一个读书不知疲倦的人。

○毛泽东是一个读书不知疲倦的人。他说 :“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 ;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读书生活贯穿了毛泽东的一生,读书的习惯几乎渗透到他生活的各个方面。毛泽东广泛涉猎,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技术书籍,都在孜孜不倦地阅读。据一位给毛泽东当了 17 年图书管理员的同志介绍, 1958 年 9 月,张治中陪同毛泽东外出视察工作。有一天,在行进的列车上,毛泽东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一本冶金工业的书。张治中诧异地问主席 :你也要钻研科技的书?毛泽东说 :是呀,人的知识面要宽些。毛泽东的学问、智慧、眼光、谋略无与伦比,是由于他一生都在超常地读书、思考、积累和实践。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