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定 好一座学生城①|中国最早的地方大学——畿辅大学堂

 唯我英才 2022-04-18

崇文重教是古城保定的历史传统。古代教育繁荣发展,特别是明代以后官学、私学、书院等并存互补,形成了完整的地方教育系统。清末废除科举,兴办学堂,保定作为直隶省会,在全国率先兴办新式教育,一时间学堂林立,家传户诵,使保定享有“学生城”的美誉。这些学校培养了大批人才,有的传承至今,为创新教育发展贡献着力量。新莲池书院院长郑新芳潜心研究,书写了系列文章,带我们共同回顾近现代保定教育的辉煌历史。

Image

作者简介

郑新芳,诗人、作家,现任新莲池书院院长、《莲池学刊》主编。1966年毕业于河北北京师院中文系。曾任《学语文》报总编、河北省莎士比亚学会副会长、保定莎学会会长、保定“中语会”副理事长、保定一中副校长、保定教师进修学校书记等职。多次荣获省优秀园丁、市劳模等荣誉称号。受聘天津音乐学院、保定学院等校兼职教授。1994年出版《诗美品鉴》由冰心题写书名,之后有《心海飞梦》《保定名胜古迹诗话》《永远的诗美》《审美论稿》《月旦名流》《人民教育家杨绳武》等11部专著出版;主编、副主编出版《记叙文写作技巧示例》《议论文写作技巧示例》《保定旧志集成》《雄安新区旧志集成》等116部;在《人民日报》《天津日报》《黄河文学》等报刊发表文章1000余篇。

畿辅大学堂

中国最早的地方大学

中国传统教育历史悠久,一直延续到清代。清晚期西风东渐,西方的新学堂取代了传统教育的官学、私塾和书院。在保定出现最早的大学是畿辅大学堂。

早在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秋,直隶总督王文韶为推动直隶教育维新,上奏清廷,准于在省会保定创建了畿辅大学堂。第二年春,清苑知县劳乃宣于西关外灵雨寺行宫筹办开学。这也是国内最早的地方大学,开直隶高等学校新式教育之先河,在全国也属首批创建的高等学府,与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同年创办。

Image

劳乃宣

劳乃宣(1843—1921),中国音韵学家,清末教育家,后来调京师大学堂任堂长。为办好大学堂,王文韶和劳乃宣专门草拟了《畿辅大学堂章程》,对办学总纲、课程设置、入学条件、聘用教习、经费等都作了详细规定。

Image

王文韶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直隶总督王文韶奏折》云:“学堂正课经史之外,参以皇朝三通会典通礼律例,近代名臣奏议,中外通商条约,及西国史志舆图公法刑律官制学校工农兵商诸政书。延聘学识纯正、纵贯本末之儒,为之讲授大义,稽究得失。其算学乃六艺一端,为格致诸学所从出。文字亦方言支裔,为通译西学之本根。于正课外,立算学、西文二门。延请京沪同文方言馆艺学已成者二人,分教英、法言语文字,并中西图算。”从课程设置看,重视语文,引入科学,中外兼习,已较过去的书院前进了一步。

Image

畿辅大学堂就建在上谷八景“西刹秋涛”处

学校位置曾是明代灵雨寺十方院月潭院,明代郑洛曾经在此建别墅,成为其私家园林,清代为乾隆行宫旧址。清末民初,畿辅大学堂在此设立之后,又曾经出现直隶高等学堂、农务学堂、河北大学等院校,实为教育繁盛之地。

畿辅大学堂在全国率先崛起,风景优美,名满天下。全国优秀人才踌躇满志,纷至沓来就学。可惜1900年四国联军侵入保定时,焚毁了灵雨寺,畿辅大学堂破坏殆尽。直到1902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后,又在原址创办直隶高等学堂,于当年4月开学,聘请美国教育家丁家立为总教习。

Image

梅贻琦

清华大学名教授、名校长梅贻琦曾就读于此。学校后改为天津北洋大学堂预备学堂,这是后事。

畿辅大学堂所处位置,正是明清时期保定“上谷八景”之一的西刹秋涛,景观有多美也是溢于言表。我们不妨读读清代保定籍诗人郭棻的诗:

雨积秋林河伯骄,拍天滚滚不容桥。

龙参佛座波争立,水夺僧门径转遥。

鱼上岸来蛙鼓迓,鹤投邨去酒帘飘。

保阳景物看如许,畅是松关听野涛。

这里有秋林有河水,有佛座有僧门,有波涛有小径,能听鱼上岸,能听蛙鼓鸣,能看鹤投村,能看酒帘飘。难怪这里后来一直被学校占用,它是育人的好地方。


编   辑:张天宇

策   划:赵琳  孟趁景

编   审:夏红星

监   制:陈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