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层审计机关大数据审计探讨

 心态归零 2022-04-18
Image

运用大数据提升审计质量、改进审计方法已成为实现审计全覆盖的重要途径。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利用大数据手段开展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是提高财政管理水平、提高预算资金利用效益的有效途径。

利用大数据开展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几点创新

建立机构出台制度保障大数据审计。近年来,某县审计局充分认识到需要大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专门成立计算机应用小组。年度的部门预算执行全覆盖审计和需要批量处理、集中分析的工作都安排在计算机应用小组进行,为开展大数据审计和实现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出台《审计数据分析运用管理办法》、《计算机审计操作规程》等制度,这些制度的实施为持续推进利用大数据开展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有效监督资金流转全过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利用大数据开展预算执行审计不仅可以查看预算资金在主管部门这一环节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而且可以实时追溯资金的财政批复及后续流转过程,从而加大对部门用款单位的监督力度。例如,以财政资金为主线,将财政预算管理与国库支付系统连接建立模型,追踪财政部门年初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从预算安排到批复预算,再到部门单位使用资金的各环节情况。在模型筛选出初步结果后,审计人员结合自身职业判断确定审计重点,有针对性地对重点单位或项目延伸核查,提高了审计精准度。又如,在分析近两年立项的项目截至目前的执行率时,审计人员利用项目收支决算表、行政事业类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和基本建设类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建立模型,计算项目预算执行率,统计项目的结余结转金额,并筛查出预算执行率低于30% 的项目,并重点分析这些项目执行率低的原因,提出审计建议,以利于及时推进项目执行进度,尽早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注重人才队伍建设,激发审计活力。一是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在招录新人时优先考虑具有计算机背景的专业人才,并通过补充专业技术能力突出的新人,提高审计队伍的业务和计算机应用水平;二是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对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审计人员,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大数据审计应用方面的培训和参与利用大数据分析的审计项目,在实践中提升大数据分析的应用能力;三是强化专业融合机制。加强审计人员之间的协调合作,注重每个审计项目组的业务和计算机审计人员搭配,促进审计业务骨干和计算机专业能手充分合作交流,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效果。四是优化干部配备机制。着重围绕开展大数据审计和部门预算执行全覆盖审计推行干部轮岗交流,避免一些干部长期工作在同一个岗位上,活力不足、缺乏激情的现象发生,激发审计干部的干事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升审计层次,节省审计成本。在传统审计方式下,审计组在某被审计单位就地审计,花费大量时间人力发现该单位在个别或部分审计事项存在问题,审计结论具有个体性、特殊性。大数据审计方式的创新,使审计人员不再局限于抽样样本,而是着眼于全部数据,使审计结果更具全面性、整体性,促进了县财政部门出台制度规定,规范管理。例如,在对某单位的预算执行审计中,通过大数据分析本级编制实名制系统数据,抽取部分预算单位实名制信息与预算单位实际在岗人员信息、财政供养人员信息进行比对,发现编制信息管理不严、信息录入不准确、更新不及时等普遍问题,揭示编制部门信息化推进较慢,信息系统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通过对本级财政供养人员数据分析,从人员年龄、学历、工龄等发现未经规定程序入编、在编不在岗等情况疑点,对比分析编制数据和财政供养人员数据、部门单位人员信息表(或工资表),检查本级部门单位人员超编情况。传统审计方式下挖掘此类审计线索的成本比较高,使用大数据分析,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节省了审计成本。

思考和建议

(一)建立健全大数据环境下全覆盖长效工作机制

目前,桓台县审计局将一级预算单位、县属国有企业、重点公共和民生资金、重大公共投资项目以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全部纳入审计覆盖范围。统筹运用经常性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两种方式,针对不同的审计对象,采取不同的频率和组织形式,实现对所有联网单位每年覆盖一次、最长两年覆盖一次,对经济责任审计对象五年内至少覆盖一次。以实时审计大数据为支撑,采取非现场数据分析比对与现场核查问题线索相结合的方式。创新“上审下” “联合审”或“交叉审”的审计方式,加强与组织、纪检、巡视、检察、国资监管等执纪执法部门的协调配合,增加审计全覆盖的深度。

(二)加强信息系统建设统筹规划,推动信息资源共享

目前各部门各系统从上至下建设的财务、业务信息系统普遍缺乏统筹规划,信息资源无法共享,甚至同系统同部门内部的不同信息系统之间都相互独立、互不关联。为解决这一问题,推动各系统间信息资源相互共享,提高大数据审计成效,应积极争取相关主管部门支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数据。如积极与财政部门沟通,要求财政部门细化要求,督促各主管部门及下属单位进行账务处理时与国库集中系统的项目名称一一对应。又如就政府采购和招投标审计事项,加快推进与县发改委、县规划局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统一的审批平台,实现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同时,要做好对被审计单位的宣传普及工作,介绍全覆盖审计的概念及发展趋势,争取其支持和理解。

(三)进一步利用数字化平台,提高审计层次和深度

近年桓台县审计局借助大数据平台下开展的部门预算执行全覆盖审计,基本实现了对桓台县本级预算单位的审计全覆盖,但对违纪违规问题和预算资金执行绩效等方面的审计分析深度仍需进一步加强,审计发现宏观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的力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进一步加大数据分析力度,打破系统和行业界限,深入开展跨区域、跨系统、跨行业的数据分析,逐步建立纵向和横向审计数据分析方法体系,建立动态分析模型,实现常态化的数据异常预警机制。二是持续加大对预算执行绩效审计力度,在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强化绩效审计理念,注重关注公共财政资金配置的合理性和效益性,重点解剖被审计单位的项目预算的“业务指标”,并着重分析预算编制和执行存在的差异,以最终指出在财政资金分配及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体制、制度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问题。三是进一步探索尝试将最新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及经济学、统计学理论运用到大数据审计分析中来,加强在全局性、倾向性、潜在性、苗头性等财政管理问题上的审计力度,提高审计机关在宏观层面为地方经济“诊断把脉”、服务政府改革发展的能力。

注: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的立场。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