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幼仪临终嘱托儿孙在墓碑上刻下四字,这真是对徐志摩的报复吗?

 积沙成塔0u3svg 2022-04-18

当人们提起张幼仪,便在脑海里浮现出徐志摩这位民国诗人的形象。是的,她就是被徐志摩辜负了一生的女人,也是民国第一西式离婚案的女主。

张幼仪临终嘱托儿孙在墓碑上刻下四字,这真是对徐志摩的报复吗?

在那个时代里,女人遇见不幸的婚姻,如果有选择权还是好的,比如朱安选择了对鲁迅和许广平的隐忍和退让;比如陆小曼选择了逃离王庚而扑进与徐志摩的一场婚姻里;亦比如张兆和选择了一边恨着一边缝合着她与沈从文的裂痕。

唯独张幼仪没有选择权,她是被动的,被徐志摩抛弃,又被动思索如何独自面对养活自己和孩子的问题。

张幼仪临终嘱托儿孙在墓碑上刻下四字,这真是对徐志摩的报复吗?

然恰因如此,张幼仪的人生,虽有朱安的疼痛,陆小曼的伤悲,张兆和的落寞,但终究活出自己的精彩,令抛弃她的那人,也不得不对她刮目相看。

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花季少女看着随信寄来的照片,淡淡地说“我没有意见。”而此时,俊朗帅气、才华横溢的徐志摩,却失去了应有的绅士风度,在看到张幼仪的照片之后,直喊:“真是个乡下的土包子!”

张幼仪临终嘱托儿孙在墓碑上刻下四字,这真是对徐志摩的报复吗?

张幼仪深受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影响,虽然接受了先进教育,但还是秉着父母之命大于天这样的思想,在15岁那年,嫁到徐家做起了少奶奶,18岁生下长子徐积锴,徐志摩便留学英国,又过了两年,家人送她赴欧洲与丈夫相聚,但迎接她的却并不是美好的婚姻生活。

张幼仪临终嘱托儿孙在墓碑上刻下四字,这真是对徐志摩的报复吗?

“我一直把我的这一生看成两个阶段:德国前和德国后。去德国以前,我凡事都怕;去德国以后我一无所惧。”张幼仪这样定义了自己的人生,去德国后,丈夫移情别恋,爱子客死他乡,人生最晦暗的时光,如一张大网,铺天盖地笼罩着她,一切都跌至谷底,但她以善良和解伤害,以美德孝敬公婆,以坚忍对抗命运。

张幼仪临终嘱托儿孙在墓碑上刻下四字,这真是对徐志摩的报复吗?

离婚回国后,张幼仪仍如初一般悉心服侍徐志摩的双亲,精心养育她和徐志摩的儿子,更在徐志摩去世之后,每月给陆小曼寄三百大洋供她吃穿用度,台湾版的《徐志摩全集》也是在她的策划下编纂的,为的是纪念他的人和他的才华。

历尽千帆终涅槃,“生活以痛吻我,我将报之以歌”,张幼仪不但实现了从弃妇到女强人的完美逆袭,还寻得良人相伴、儿孙绕膝、安度晚年。

张幼仪临终嘱托儿孙在墓碑上刻下四字,这真是对徐志摩的报复吗?

徐志摩与张幼仪的婚姻是那个时代的不幸,张幼仪可以读书、可以坚强、可以有才干,但三纲五常的思想深植内心,只能说,徐志摩想要的,她给不了;而徐志摩,亦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

1988年元月,张幼仪走完了精彩纷呈的一生,临终前,她嘱托子孙在墓碑上要刻“苏张幼仪”四字。

张幼仪临终嘱托儿孙在墓碑上刻下四字,这真是对徐志摩的报复吗?

都说这是她对前夫徐志摩最大的报复,岂知这不是张幼仪尊重徐志摩的一次自我选择?

在离婚书上签字的那一刻,她放手了,平静地说“你去给自己找个更好的太太吧!”

爱到不怕失去,爱到尊重你所爱的一切,爱到愿意听你的话,如你所愿。如今,她也觅得良人,嫁做人妇,生同衾,死同椁,墓碑上冠以夫姓。

张幼仪说:“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的家人算作'爱’的话,那我大概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说不定我最爱他。”

世人斥责徐志摩是渣男,辜负了张幼仪。

张幼仪却说:“我要为离婚感谢徐志摩。若不离婚,我可能永远都没办法找到我自己,也没办法成长,他使我解脱,变成另外一个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