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桑梓 最近,被《相逢时节》中袁泉扮演的妈妈整破防了。 为了14岁的孩子,她选择原谅出轨的丈夫,分居三年。 婚姻带给她的疼痛,她闭口不提。 因为怕儿子发觉,三年间,袁泉一边要维护丈夫在儿子心目中的形象,一边努力挣钱,负责家庭生活全部开支。 但一味地忍让和付出,并未让丈夫回心转意。 面对自己的过错,丈夫没有半点羞愧,反而频频出轨,还理直气壮地把出轨原因归于妻子身上…… 太让人窒息了。 女人为了孩子,忍受糟糕的婚姻,这么做,真的值得吗? 或许就像网友说的那样—— 一句轻飘飘的“为了孩子”,却堵住了女人的所有幸福。 多少亲子关系,溃于“为了孩子” 作家刘齐齐说过这么一段话: 不把恩怨牵扯到孩子身上,是成年人该有的自觉。 如果我们为了孩子选择原谅,一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二是对孩子也是一种心理负担,三是貌合神离的家庭关系对孩子也是一种伤害。 2006年,舅舅在外打工,出轨了另一个女人。 家里老人二话不说,当晚就买了票直奔过去,把舅舅拎了回来。 凌晨3点,寒风呼啸。 舅舅跪在寂静的祠堂里,哭着请求长辈让他离婚,他说爱那个女人已经到了无法自拔的地步。 但老人们一致不同意,他们歇斯底里地大喊: “你的崽才7岁啊,就算为了崽也要掐断那些花花肠子!” 另一边,舅妈在房间里哭得泣不成声。 就这样,俩人正式开始“为了孩子”的婚姻生活。 他们的孩子,也就是我表哥,曾这么和我形容他的感受: “我爸没出轨以前,我们家就像一个大大的堡垒,现在我爸出轨了,就像是堡垒里缺少了一块砖或一扇门,半夜睡得都能被冻醒,但即便这样,他们还要选择视而不见,说那扇门是好的……” 原来,他爸妈平时从不吵架,也从不沟通,房间都是分开住的。 平时他不在家,家里就像一滩死水,毫无生气。 可只要一回家,就能看到两张冷漠的脸上扬起的僵硬笑容。 “特别假,笑比哭还难看。” 长此以往,他夹在中间不知所措,便开始害怕回家。 现在,表哥也毕业工作了,每年春节都会借口说单位有事,不能回家过年。 只有我知道,他是害怕父母的逢场作戏,让他再度陷入窒息。 其实,孩子对家庭氛围是很敏感的。 夫妻二人感情瓦解,即便同住一个屋檐下,不吵架、不离婚,孩子还是能从中觉察到异样。 这种异样感,会让孩子不安,自责。 直至选择逃避父母,让亲子关系渐行渐远。 相信孩子,他或许与你同一战线 有时候,父母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不愿相信孩子,尤其在婚姻这件事上。 电视剧《小敏家》中,有个情节令我印象深刻。 周迅饰演的小敏,在年轻时和厂长的儿子金波结了婚,生下儿子金家骏。 但随着工厂倒闭,一家三口也发生了变化。 金波开始每天酗酒,喝完酒就回家发酒疯,还动手打人。 小敏本来想着,为了孩子忍忍就算了。 但看着丈夫日复一日自我堕落,变本加厉地殴打施暴。 她果断选择离婚,在而立之年踏上了北漂之路。 从医院最底层做起,一步步干到了主任护士。 若干年后,再谈起当年离婚之事,小敏羞愧难当,哽咽着说对不起儿子。 没想到儿子却说:“妈,其实我支持你离婚,真的。” 哪怕后来金波想复婚,儿子也在鼎力阻挠: “你们是原配,可你们也是属于那种错误的原配。” 面对失败婚姻,很少有父母会和孩子提起。 但有时候,孩子们金句频出,懂得并不比我们少。 最近刷微博时,看到一位博主的自述,很是动容。 博主结婚10余年,和丈夫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丈夫劝她,等孩子大一点再去办理离婚手续。 可当博主把这件事和8岁女儿说时,女儿却安慰她: “妈妈,你现在快乐吗?” “我们老师说,人如果不快乐的话,就要想办法让自己快乐,一定不能委屈自己。” 听完女儿这席话后,面对未来的生活,博主更有勇气了。 所以,永远不要小瞧我们的孩子。 他们心思细腻,领悟力极强,比我们更能理解错误的婚姻有多痛。 也请相信孩子,他们或许刚好和我们站在同一战线上。 给孩子最好的榜样,是教会他及时止损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Paul R. Amato有一项离婚研究发现: 离婚,对于孩子的影响不一定全都是负面的。 如果父母坦然面对,彼此尊重,依旧可以抚养出一个幸福的孩子。 正如那句话说的: “父母离婚本身是不会直接毁掉孩子,而是离婚后,父母的态度,才决定孩子的人生。” 知乎上有一个问答:父母离婚真的会对孩子产生伤害吗? 其中有一条评论,深得我心: 女孩10岁那年,父母就离婚了。 但在她印象中,但凡比较重大的场合,例如家长会、过生日、毕业典礼,都不会缺失父母的陪伴与爱。 即便离了婚,她的父母相处时也是彬彬有礼,从不恶语相向。 特别是博主的妈妈,那种温柔豁达、及时止损的人生格局,一度让博主佩服不已。 最后她感慨: “很高兴我父母做出了离婚这个决定,是他们教会我,感情不能将就,生活不能委屈,人世间的每一天日子,都应该对得住自己。” 所以,比起父母离异,孩子更在乎的是父母对自己的陪伴与爱。 只要父母育儿方式合理恰当,破碎的家庭依旧可以教育出健全的子女。 相爱时,好好在一起。 不相爱时,也请和孩子说明缘由,处理妥当,然后用另外一种方式陪伴孩子成长! —— End —— 作者:桑梓,用心写字,用爱成文。专注婚姻、育儿类文章,让您在婚姻、育儿路少走弯路。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