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过紧日子过成常态和习惯

 WTB2255 2022-04-19

据媒体报道,安徽省财政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厉行节约坚持过紧日子的若干举措》共12条,涉及办公经费、“三公”经费、差旅费、会议费等多个方面,小到纸张打印、空调温度、接待标准等,规定十分细致。例如,确需印刷的文件、资料,一律双面印刷,使用规格不超过70g/㎡的复印纸;严禁同城接待,优先选择单位食堂作为接待场所;降低会议成本,不发放文件袋、笔记本、笔等各类办公用品。

其实,今年以来已有多地下发过紧日子的相关文件。如山东省淄博市出台厉行节约的14条措施,要求除必要的基本民生支出以及疫情防控需求外,严控一般性支出,对不应支出或不必支出的事项一律不得开支。淄博市还要求,把宝贵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用上,集聚财力保民生、保就业、保市场主体、保政策兑现。

而前不久,102个中央部门集中向社会公开2022年部门预算,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继续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把钱用在刀刃上。

财政支出的范围和用度反映着国家治理的基本理念。中央部门和各地政府部门过紧日子,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各级财政工作的一条主线。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从根本上说是为了老百姓过好日子。“三公”经费支出压减了,更多资金便可以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节省资金用于增强民生财力保障,使基层落实惠企利民政策更有能力更有动力,兜牢兜实了基层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底线。

坚持过紧日子不动摇。“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用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换取老百姓过好日子,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更好节用裕民。各级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彰显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折射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各级党政机关坚持过、带头过紧日子,要落实到行动上,从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做起,把勤俭办事内化为一种政治自觉和政治担当,把紧日子过成一种常态、一种习惯。

节用是为了裕民。各级党政机关要把省下来的钱用于支持民生和市场主体,把更多资金用在支持高质量发展和民生事业上,用“三公”经费的“减法”助力民生福祉的“加法”,把更多真金白银投入到服务市场主体上来,为企业疏难解困、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节用是公共权力行使的基本要求,也是政府的本分与常态。各级党政机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要当好“铁公鸡”,不该花的钱“一毛不拔”;要打好“铁算盘”,精打细算过日子,把该花的钱花好,提高财政资金使用质效;要严肃财经纪律,堵住“跑冒滴漏”,对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严肃查处、问责到人,把“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理念贯穿财政收支全过程;要加强财政、审计和纪检监察监督,确保预算执行不跑偏、不走样,落实好节用裕民这个良策,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 中国城市报 》( 2022年04月18日 第02 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